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性格养成

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02月25日 编辑 39baobao.com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有哪些知识点]摘要:1.加数+加数=和 因数*因数=积 和—加数=加数 积÷因数=因数 1.加数+加数=和 因数*因数=积 和—加数=加数 积÷因数=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除数÷除数=商 被减数—差=...+阅读

小学数学知识汇总——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及相关知识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长方形面积 =长*宽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

正方形面积 = 边长*边长

★三角形面积 = 底*高÷2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梯形面积 = (上底 +下底)*高÷2

★圆的周长等于∏*直径或∏*半径*2 即C =∏d或C = 2∏r

★圆的面积等于3.14*半径的平方。

★环形的面积等于3.14*(大半径的平方- 小半径的平方)

★半圆的周长 = 圆的周长的一半 + 直径 即:∏ r + 2 r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2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或 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 6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体的表面积=2个底面积 + 侧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锥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3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正方体可以看作是特殊的长方体。

★最少需要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而且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它的高是圆柱的高。

★圆锥的底面也是圆形,侧面展开是扇形。

★圆柱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的3倍。

★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直径,则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4倍。

★在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

★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后,面积比原来变小了。

★长方形的周长要先除以2,然后再按比例分配;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要先除以4,然后再分配。

★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也扩大3倍,面积扩大9倍。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则表面积扩大9倍,体积扩大27倍。

★圆柱体或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

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重点内容公式

①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②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③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④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比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用前向除以后项。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四则混合运算 ①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③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9.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前一个数÷后一个数(比较量÷标准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单位“1”已知) 基本公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 基本公式:分率对应的数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列方程解。 ④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两个数的差÷单位“1”的量(标准量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②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利息税=本金*时间*利率*5% 41.四则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运算性质 ①减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b+c) ②除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c±b÷c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h÷3=π(d÷2)h÷3=π(C÷2÷π)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题目怎么解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1.表内除法

(1) 平均分:每份分的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为一份分 (3) 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4) 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乘( )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5)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

用除法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 ÷ 一单价=数量 总购 ÷数量 =单价

2.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求在先算的下面画横线)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先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3.有余数的除法

(1)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求最大的余数是几就用除数减1,最小的余数是1。 (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解决乘船(车)、住房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加1” 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去掉余数。

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用圈一圈的方法),用除法算出结果后余数是几对应是第几个,余数为0则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4.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

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结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6)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7)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

一位一位的比较。

5.图形的运动(一)

(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

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平移现象: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而本身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3)旋转现象: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6.克和千克

(1) “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

“克”(g)作单位,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为 单位,2袋盐重1千克。

(2)克和千克的换算:1千克 = 1000克

7.数学广角

简单推理:多个事物的简单推理,一般先根据题意确定最直接的答案,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答案。

以下为关联文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小学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知识点最低0.27元/天开通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libin051125 一、圆的认识1、日常生活中的圆2、画图、感知圆的基本特征(1)实物画图(2)系绳画图3、对比,感知圆的特征:我...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我有教案,上面有,你自己找吧,选我吧。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例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例2 分数乘整数...

小学都有哪些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教学目标(供参考) 目 标 内容 知识技能 数学素养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能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体会百分数与现...

小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求小学数学年月日知识点紧急1)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是4月、6月、9月、11月。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

小学数学五年级的知识点有哪些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概念综合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通常情况下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关系的量,如果盈利用正数表示,那么亏损就用负数,如果高于海...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和数学知识点有哪些第四单元 分类: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

小学数学知识点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