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写作范文

如何有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

01月06日 编辑 39baobao.com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的基本思想起源于二十世纪30年代,它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即将资源成本通过资源成本动因追溯到作业,再将作业成本通过作业成本动因追溯到产品、服务和用户等对象。

作业成本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动因、成本对象等,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而成本动因是分配资源和作业的依据,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一、几个关键要素

(一)资源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等)。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发生作业或产出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资源按一定的相关性进入作业,进而通过作业进入产品。

(二)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产出产品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业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三)成本对象

一般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种产品和半成品,通过成本对象的计量可以衡量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的生产成果。

(四)成本动因

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衡量的资源消耗与作业之间的关系;作业动因联系着作业和产品对象,它衡量的是作业消耗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作业分析和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Activity Based-management)是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信息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得出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结果。通过对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和管理,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或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管理以提高顾客对产品的使用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

三、与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一)成本内涵不同

传统观点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资金的对象化,主要体现对成本经济实质的概括;而作业成本将成本定义为资源、作业的耗用,不仅包括成本的经济实质,更体现精细化的成本分析和管理的内涵。

(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传统法下,成本计算对象一般就是企业的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最终产品,而且可以细化到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

(三)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传统法计算过程为消耗资金――最终产品,作业成本法以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为计算路径,计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动因分析而进行细化。

(四)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传统法以数据是否收集、简单化为主要原则,如以人数、工时或机器功率作为间接费用分配标准;而作业成本法是追求最合理的分配因子作为间接费用分配标准。

(五)成本控制的作用不同

传统法主要是为了计算成本,为企业报表编制、核算企业利润等来服务,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在产品成本计算方面更加准确,而且将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的触角深入到作业层次,通过作业分析、作业管理,达到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低效率作业效率目的,从而为提升经营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服务。

总之,传统成本法强调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服务,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具备核算功能,而且它使用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追溯成本,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再者通过作业分析、作业管理,优化作业流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提升企业成本竞争力。

四、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实施作业成本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区分和界定资源、作业,如何合理选取成本对象,如何查找和计量最科学的成本动因,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作业分析和作业管理,这是许多试图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碰到的问题。

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都是需要逐步推广和应用,现阶段让我国企业大规模地运用作业成本法还并不现实,但笔者认为,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逐步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思想来提升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在推进过程中,不要希望一蹴而就,而是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先期选取部分成本管理基础较好的区域来进行试点,如果效果较好,再逐步推广。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