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误吞纽扣该怎么办如何预防宝宝食道被卡住异物]对于孩子,爸爸妈妈总是有太多的担心,特别是宝宝在可以自己走路却没有很多辨识能力之后,最害怕孩子什么都往嘴里吃,然后发生误吞异物,危害生命。 对于小宝宝而言,3岁以下的年纪是误...+阅读
预防孩子发生气道异物
的主要措施有:
①不给学龄前儿童吃花生、瓜子、豆类及带核的食物(如枣子、梅子、桔子等);
②及时纠正孩子将小玩具含入口中玩耍的不良习惯,并尽量避免将有可能吸入气道的小玩具给孩子玩;
③培养孩子安静进食的良好习惯,孩子在进食时,应严禁其吵闹跑跳,大人在此时也应注意尽量不要训斥、惊吓孩子,不要与孩子逗笑。
发生以下情况时应注意:
①孩子在吃了花生米、瓜子、豆类或带核食物后,出现较剧烈的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闻及喘鸣音时;
②孩子在没有其他感冒症状而突然出现剧烈咳嗽时;
③对经医生治疗但反复不愈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家长亦应引起重视,应反复询问孩子有无食用上述食品,并及时向医生提供有关线索。一旦发现孩子发生了气道异物,则应争分夺秒立即在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如孩子张口后可在咽喉部位看见异物,则可小心谨慎地用手指伸进去将异物抠出。如异物已进入气管内,应立即将孩子头朝下竖起,并重重地拍击孩子背部,以便异物自然落出。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无论是否已将异物排出,均须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检查。
异物都能自行排出吗?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2厘米(约1元硬币大小),长度小于4厘米的异物,若不是尖锐的、或有腐蚀性的物品,都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但如果是异物大小超过此范围,或已经严重影响到呼吸或吞咽的情况,或者卡在任何一段消化道,超过可接受的观察期间,分析可能非常困难自行排出者,则需靠内视镜取出。
阻塞呼吸道及食道的异物,一定要尽快取出。纽扣电池虽然很小但具腐蚀性,也要尽快拿出。除此之外,一般而言80~90%无危险性的异物都可自行排泄出来,10~20%需通过内视镜取出,1%极少数所误食的无危险性异物,需经由开刀才能拿出来。
婴幼儿常会本能地把东西往嘴里塞,因误食意外而就医诊治或住院的幼儿,更不在少数;其实,意外是可以预防的,父母只要用点心注意居家环境,便能减少许多意外。假如意外不幸发生,但如果能按照正确的处理步骤,还是能将伤害减到最低。
幼儿容易误食异物
为什么幼儿总喜欢拿东西往嘴里塞?他们知道自己拿的是什么吗?其实幼儿会习惯性把东西放到嘴里,包括生理与心理两大因素。一般幼儿在4、5个月大时,就会开始进入口欲期,一直持续到3岁,因此幼儿会不断尝试抓取东西往嘴里放,而6个月大的幼儿即会吸吮与咀嚼,这时候的幼儿,手会不断抓握,并透过尝试、学习的过程,以寻求心理慰籍,满足安全感。
此外,因为幼儿的视线还不清楚,所以会通过触摸来累积经验,以感觉东西的软硬、味道与大小等。幼儿在此学习当中,会慢慢地累积智力,对事物更充分地了解。
我家宝贝误食了吗?
要判断幼儿是否误食异物,可以从几个症状来观察。幼儿发生误食情况后,当异物进入气管,发作时会有咳嗽症状,同时亦会有想吐的感觉;如果异物吸进肺部,可能会出现哮鸣声。另外,父母也可从孩子的表情来观察,当幼儿脸色变差时,异物很有可能已经卡在气管间了。父母若怀疑孩子误食异物,应立即就医治疗,否则异物长期塞在气管,易引起溃烂,严重时,更可能导致支气管发炎,家长不可忽视其严重性。
体内易卡住异物的地方
1.气管喉头──气管卡住时幼儿易发出哮鸣声,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应立即送医。
2.食道(食道上端狭窄处或食道下端进入胃的贲门处)──当异物卡在食道时,应先用急救法帮助幼儿咳出,如果是持续卡在食道或是有毒性物质如圆盘电池等,应尽快用内视镜取出异物。
3.胃及12指肠(特别是胃出口到12指肠的幽门处)──如果异物相对是无危险性的如钱币、钮扣等已经在胃里时,最长可先观察4周。如果是卡在12指肠,一般建议最长可观察2周,看异物是否会自行排出,若仍没有动静,再以内视镜取出。
4.小肠进大肠处──假使异物一直卡在小肠,就必须通过开刀方式取出。如果已经进入大肠,且分析异物是无危险性的,可让异物随粪便排出。
5.直肠肛门口──可通过挖取拿出异物。
异物卡在气管还是食道?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幼儿是否能发声说话,如果无法发声,则可能完全阻塞气管,应立即采用上述两种急救法,帮助排出异物;若还能说话,表示异物在食道内,或是部分阻塞气管,不需再急救,而是应该送医院治疗。<<<12>>>
以下为关联文档:
九种方法预防异物入侵身体5.肚脐 肚脐是很浅的凹槽构造,胎儿时期靠着脐带几根小小的血管,由母体运送养分和代谢物进出胎儿体内。通常这些血管在出生后就会关闭,所以如果肚脐跑进东西,但没有进入身体,就可...
宝宝气管异物预防急救人的鼻腔后部与口腔相通,统称咽部。吸入的空气和咽下的食物在这里分别进入气管和食道。气管和食道是两条并行的管子,它们在咽喉处各有各的入口。当人们吸气时,声门开放,空气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