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儿童天性的审美课堂”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王海芳, 顺应儿童天性的审美课堂 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张,它是我二十多年来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沉淀和思考。教育与天性的论述源于西方的自然主义理论,发端于古希腊一些哲学...+阅读
3.1拓展课堂资源,体现美术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除了美术教育所采用的课程资源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公共文化设施、自然文化资源、信息化资源和现代"流行美术"等资源,从而体现美术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观看,拓展学生的学习场所,开阔他们的视野。还有一些民族文化遗产,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以及自然景观等等,可以发展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以及敏锐的感受力等等。利用现代的信息化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强大的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中获取大量的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美术资料,例如图片、教案等等。最后,在当前视觉文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大众艺术、多媒体视觉艺术等学习内容也应该及时的增加到美术教学中来,例如媒体广告、漫画、影视动画等等。加入这些教学内容,不经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存在,还能增强他们解读和分辨视觉信息的能力。
3.2重视美术鉴赏教学,提高学生视觉读写能力
现代社会视觉信息的泛滥和多元文化的格局要求学生应该有很强的视觉信息读写能力。因此,美术的鉴赏教学不容忽视。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解读,因此能够提高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有益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美术素养和审美素质。首先,美术鉴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式的审美文化心态和情感态度。其次,美术鉴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和辨别美的能力。再次,美术鉴赏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最后,美术鉴赏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审美观。
3.3教师教学手段要走入生活,重视学生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美术教师在讲解作品时,讲授绘画技巧时,都应该努力营造出相应的情感和氛围,让学生能够产生深切的体验,从而感受到愉悦并且唤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自觉的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去。其次,教师课堂的组织形式也要向着多元化、开放式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师生形成和谐的美术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投入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例如马蹄形排列法就比较适合于进行课堂讨论和教师示范,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小组式排列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讨论;写生式排列在学生进行绘画时能够有足够的绘画空间,互不影响等等。
3.4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用美术表现生活
用美术表达生活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鼓励学生通过美术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对生活的情感是美术课堂生活化的必要途径。如在教学《传统纹样》时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传统纹样,体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你回家的路上、家里、公园、餐厅等地方还发现哪些传统纹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让学生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设计二方连续,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审美教育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美学教育要从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中小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应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所选择的欣赏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能激发其情趣。教师可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第二,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提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中小学的美术欣赏可以专题欣赏,也可以是通过绘画、工艺、设计等课业,进行随堂欣赏。同时,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陈列展,经常陈列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的作品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甚至访问画家,参观画家的画室或工作坊。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第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怎样将八大素养融入美术课堂
“八大素养”是指品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传统美德、培养文明行为、传承深圳精神)、身心素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育健全人格)、学习素养(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创新素养(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国际素养(理解多元文化、扩大国际交往、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审美素养(提升审美品位、丰富美育形式、营造艺术氛围)、信息素养(推广IT课堂运用、推进网络学习、践行网络文明)、生活素养(学会安全生活、学会自主生活、学会低碳生活)。将这八大素养融入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
首先,我们每位美术老师应该做到精熟这八大素养,了解美术课程设计特点及教学内容,有侧重地将八大素养渗透美术课堂教学中去。美术课程设计主要有四大学习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根据这一特点,找到融入的契合点。
“八大素养”中“品德素养”的提升是首位,而“传承深圳精神”是品德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圳精神的实质之一即创新精神,在品德素养渗透的同时,也渗透了创新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学习领域进行融入。从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中发现他们大都还是以临摹为主,创新作品很少,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在临摹时从作品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改变画面,每个人画出自己喜欢的或心中所想像的。教学中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不断发掘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作业评价活动中作为重点评价点或亮点给予肯定和赞美,逐步让学生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的创新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评述”教学内容,注重审美素养的渗透,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作品时,能运用美术语言说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如从作品的色彩、线条、造型、肌理、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让学生真正体验与感悟自然美、生命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鼓励学生要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其他素养我们也要做到有机的渗透,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八大素养”的融入还需在我们美术教学反思中进行改变。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更好的体现课程游戏化
在强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当下,我们不禁要问,游戏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早在多年前,陈鹤琴先生就给出了言简意赅的答案:“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游戏凭借无穷的想象,可以延伸出无数有趣的内容,供幼儿想象[1]。在美术领域,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是靠想象完成的,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画画时还会手舞足蹈的样子。因此,在美术活动中适当融入游戏化的元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造多种感官的游戏方式,丰富美术活动
(一)以听、说故事的游戏方式感知活动情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很容易随着外界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创设的情境要为活动做准备。在大班美术活动《动物狂欢节》的导入环节,以森林之王“狮子”过生日为切入点,边讲故事边出示“动物”给狮子大王庆祝生日。这些“动物”就是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的,给予孩子认识动物的经验,以至于在作画的环节中能较好地完成。 美术活动的故事不像语言活动那么复杂,也不用深究其中的语言。但是美术活动中的故事必须立刻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在讲述过程中,可以运用图片扩大孩子的视野,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点声效,激发幼儿的想象。把美术活动的背景扩充后,整个活动会显得丰富许多,并且能够贯穿整个活动。孩子们在轻松的故事导入后,很顺利地进入活动。就在此时,孩子们就会以此为背景产生丰富的想象,这正是美术活动所需要的。这样的游戏形式不仅可以运用在平面的绘画活动中,在立体的美术活动中也可以加以运用。如在进行折纸活动“鸟”时,以围绕各种各样的鸟的故事导入。“有些小鸟在飞呀飞,有些小鸟在找食吃呢,还有的小鸟在树上休息”,借此帮助幼儿想象,更好地塑造“鸟”的不同形态。在故事运用广泛的今天,故事不仅仅是指图画书上的内容,还有的借助新媒体而产生出的“新”故事。像有声读物、小动画,都是幼儿喜欢的。孩子通过听故事能够引发情感,能激起内心深处的共鸣。再把这样的感情带入到活动中,用美术的方式让他们发挥想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触摸的游戏方式感受活动的主旨 在美术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主观感受触摸的内容都有很浓厚的兴趣,一是因为幼儿通过触摸,参与活动的地位被放大;二是因为对自己主动感受触摸过的物体都会有很深刻的印象。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有时会忽视,在美术活动中适时加入“触摸”元素,既可以使活动有趣又可以实现一定的活动目标。 在诸如“画人物”的美术活动中,目标是让孩子通过绘画初步认识五官。活动中如果一味地让幼儿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五官或者观察同伴的同伴,则显得比较空洞。幼儿并不是专业的画家,单单凭借“观察”这一感官体验,并不能让幼儿很好地感知五官。假设在此活动中加入“触摸”环节会怎样呢?幼儿会摸到毛茸茸的眉毛,眼睛是稍稍凹进去的,鼻子弯弯的、挺挺的,嘴唇是软软的,等等。通过提问,幼儿会回应你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在这样的游戏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除了“画人物”外,有时候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事物,通过触摸就可以简单直观的让幼儿马上了解物体。比如说起草地,都会联想到时柔软的,但仅通过和幼儿说“草地是柔软的”,幼儿并不能体会到。这时候带着幼儿来到户外,请他们摸一摸、说一说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才会知道什么是“柔软”。通过触摸小草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本领。之后回到班级室内创设情境,向幼儿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后,给予幼儿创作的空间,在情境中产生兴趣。最后给孩子留出充分的作画时间,把想象都给孩子自己发挥。
(三)以动作表现的游戏方式表达活动的内容。 动作表现是最能直观向幼儿传达各种形态的方式之一。在和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后,以此延伸出许多想法。“泡泡”是圆形的,幼儿能通过眼睛观察,但是有一个幼儿把两手往上举,用动作表现出了“圆”。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受圆、表现圆,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画“封闭的圆”,在游戏中快乐地获得新的经验。在画“松树”时,为了能让孩子们主动感受松树“挺拔”的特点,我请幼儿来当一棵“松树”。在幼儿表现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对“松树”的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教师都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孩子们就能发掘这些特点。在自身体验到之后,和同伴交流,得到的经验更加丰富。游戏化的内容加入后,活动不像以前刻板,而是变得生机勃勃。游戏和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帮助彼此能够更好地融入。活动是作为幼儿学习出现的,游戏却是要时时刻刻渗透于活动的方方面面的。
二、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实施 在注重游戏化的同时,也不能过多注重“游戏”而忽视美术活动的主体内容。在实施游戏化美术活动时,首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在游戏推动下表现,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中不断探索。教师选择为孩子提...
以下为关联文档: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2010年寒假,我校在教师中开展“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我对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我可以直接把学到的东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实践...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 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 的法制...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在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
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种大趋势。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一、营造情感氛围,优化导入艺术成功的导语是美好的开端,...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学科知识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欣赏的基本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
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研究措施: 1、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造感知美的环境,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和表现美、创造美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而,这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最重...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悉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在他们中曾经有因为不会画急得掉过眼泪...
如何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