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怎样引导幼儿家庭教育好行为好习惯

02月26日 编辑 39baobao.com

[父母引导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哪些好方法]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呢?父母引导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该怎么做呢?虽然“读书无用论”一度甚嚣尘上,但主流价值依然坚信,阅读是对人极其有益的一种习惯。很多父母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阅读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如今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责任。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在女儿刚入学以来的半年里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一、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女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我要让她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她就会慢慢养成习惯。经过半年的训练,女儿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我并及时根据她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半年以来,女儿在一次次的鼓励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一年级的女儿,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有哪些

【摘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如何有效沟通,下面通过几种方式来阐述。 【关键词】幼儿成长;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家庭教育指导是幼儿园开放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意义及课程活动,了解幼儿园"教什么?"和"怎么教",更好配合老师的工作。第二: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发展观。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让家长重新考虑如何配合幼儿的发展运用适合的方式来教育幼儿避免拔苗助长。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分享的益的育儿经验,帮助家长了解、重视民主、支持与关怀的教养态度,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成长,协助家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家庭教育。

我们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分为个别指导与集体集体指导两种方式。个别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间一对一地联系与进行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专题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家教研讨活动、设置家园联系栏(家教园地)、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以及印发有关家教学习资料等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将集体方式与个别方式有机的结合交替进行,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以下是我们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几种方式: 1 新生家长见面会在幼儿入园前邀请家长来园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安排家长签到,并注意没有来园的家长,与他们保持沟通务必保证新生家长的100%到会率。

如果家长有制度,也要将会议记录整理成文让家长看到。这样做一方面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取得共识,家长在今后能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措施。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强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 2 定期举办家教讲座幼儿园邀请在幼儿教育、保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来园给家长讲授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等),传授教育幼儿的经验(健康与保健、心理问题与治疗、行为偏差的原因与治疗等)和家园配合的意义作用和途径。 3 电访、家访、家长手册及园刊、宣传橱窗及时的家访、电访、每周一次的《家园联系手册》都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的好形式,在《手册》中家长可以通过幼儿自评、教师寄语了解孩子在认知、行为习惯、性格、合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填写"父母的话"、"幼儿在家情况",希望家长重视幼儿行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幼儿,使家园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园刊、宣传橱窗可以刊登幼儿园活动动态、家庭教育的文章、幼教专家的教育论文、卫生保健知识、教师的育儿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幼儿膳食食谱等信息。 4 设立亲子教育热线由园长、家教组长或有经验的老师接听家长电话,倾听家长的心声解答家长的提问,与家长交流教育幼儿的经验,帮助家长解决遇到的困难,舒解家长的困惑和焦虑的心理。教育热线使个别工作繁忙的家长多了交流的渠道;也使部分比较害羞的家长避免尴尬。 5 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来园观看、参与幼儿的在园活动,参加幼儿园各项大型活动,如:亲子趣味运动会等,以此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了解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以便客观的看待孩子,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 6 开发家长资源,拓宽家园互动的渠道我园开设了热线电话、家园信箱和电子邮箱,便于家长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7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展示孩子的进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察和关注对幼儿来说是首要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和家长协商共同为幼儿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在成长档案中记录了孩子的生长发育,教育的评价,家长和孩子的对话等等,这一工作得到了许多家长资源的大力支持,我们将一起见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亲职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有哪些

一、关于“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 关于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以下部分:一为“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二为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由过去以教育子女为主,转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由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向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所代替;教育方式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

因此,它是提高新生一代基础素质的带有特殊意义的早期教育和具有特殊形式的社会教育。 “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运用现场指导这一方式,系统性、操作性、针对性地对年轻的父母进行有效教育。

二、“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的特征 1.突出参与 亲职教育以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为出发点,请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让家长发挥“特长”当助教,为小朋友上课,讲故事;或者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利用假日,寻找资料,丰富知识;也可以结合节日教育活动,邀请家长来园与孩子一起游戏。

它通过教师、家长、儿童一起尝试,一起探求知识,共享乐趣。 2.强调沟通 教师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园地、园刊、家访、电访等多种方式,努力保证家长与老师,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互相的交流、沟通、合作和互相配合。通过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突出的沟通、合作,指导家庭教育,逐步转变家长的观念,要求家长在教育上与幼儿园取得共识,协同进行教育。

3.实现互动 亲职教育的互动可分为两种:一是家园互动,一般通过家长会,家长沙龙,家委会等形式,家长与幼儿园共商教育策略,共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的良方。家长对孩子教育上的问题、困惑,通过活动能找寻答案,活动气氛宽松。 另一种是家庭亲子互动,是以孩子要求为主,或家长自发形式的家庭亲子游戏。 4.重视培训 即采用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如新生入园常碰到的问题,大班孩子的人小学前的准备等等。

内容的产生通常都经过对家长的调查,都是家长在育儿方面遇到的共性问题,涉及的面也较广,如孩子学习,卫生保健,行为习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5.现场指导 它更侧重于家长教育素质和教育技能的提高,是幼儿园、班级老师给予家长和孩子最好的亲职教育方式。在由幼儿园组织的,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的游戏中,老师通过布置要求,指导家长如何用多种方法引导孩子独立或合作完成某一任务,体验成功;在现场活动中,当孩子产生疑问,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及时给孩子以全力的支持、鼓励、启发与帮助,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满自信,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现场活动中,教师能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从旁指导、帮助家长,给父母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让父母不光知道怎么教,还了解为什么要这样教孩子。

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活动体现了教师、家长与孩子三者之间的互动。

三、“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活动的方式 1.行为介入式 从行为入手,通过教师示范,家长模仿;或家长操作,教师指导。教师的示范有活动设计方案示范和活动组织实施示范二种。活动设计方案示范是指在活动前教师根据主题对活动进行设计,活动组织实施示范是指教师在活动中以“指挥者”的身份,对家长和孩子直接提出要求,明确任务、目的,教会家长。

教师的指导作用一般都体现在以家长为主体,进行活动的组织和操作时,遇到困难或对某一环节被忽视的情况下,教师给予家长的帮助。 行为介入式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教师要把握好介入的点,从行为上,也就是从操作行为上介入,同时要注意自己是以指导者的身份介入,通过活动方案的修改,提出活动调整意见等方法,帮助家长一次又一次的设计、组织、实施,不断给家长以帮助,家长的育儿经验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2.情感介入式 从情感入手,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让家长参与、体验,再迁移到家庭教育中去。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老师每一个环节,情景的创设都会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更加深一层,亲情、友情甚至夫妻间的感情也会通过活动有了升华。 情感介入式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能否激发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家长是否有情感的体验,这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3.认识介入式 认识介入式是指从认识入手,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讨论,最后形成一定的认识,而后再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去。教师的指导是实施这一方式的重点,在活动前,教师通过与家长的讨论,和家长相互交换意见,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在设计活动时就给予家长新的教育思想,帮助、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育儿观念。

认识介入式的注意事项是,活动前家长和老师对如何开展活动已经达成共识,在实施中教师利用家访等形式,有选择地到儿童家里,进行现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对一的形式能及时给予家长必要的帮助,及时地进行小结、反思,提高家长的认识,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做更好的准备。 ...

以下为关联文档:

新入学小学生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家长应该注意什么行为习惯: 1、首先小学时身姿养成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在上小学前都没有驼背,爱哆嗦之类的坏毛病,但上了小学后因为书包过重、上课乏味、坐姿不对等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驼背的现...

幼儿园怎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好的习惯会使...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具体来说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打扫房间、洗自己的袜子、...

家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

幼儿园小班教案学习好行为的教案怎样写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386566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前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要求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

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案教学内容 《我会认真听、我敢大声说》 课时安排 8 活动目的: 1. 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的良好行为习惯,体会认真倾听带来的快乐。 2. 知道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是对别人的尊重...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孩子能在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围绕有利...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