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见习期最后一节汇报课《司马光》反思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一眨眼又要临近期末了,一学期下来,我和孩子们在共同成长着。本周二我上完了见习期最后一节汇报课,我上的是《司马光》。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第二自然段写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小朋友都很惊慌。第三自然段写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小朋友掉入水缸,司马光与别的小朋友不同的举动。可用来帮助学生想象当时情景,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

师傅听完我的课后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感到有不足的地方,在师傅的指点下,我顿时觉得忽然开朗。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不足之处:

1、 修剪枝桠,明目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这一自然段里,我只要让孩子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可以,并告诉他们一般这个都会在故事的开头进行交代。在这自然段里有一个地方是需要孩子掌握的,这就是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我可以让孩子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了解这口大水缸。而我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显得比较啰嗦,强调的太多,放手的太少,如果去掉哪些枝桠,就会把目的更加凸显出来。

2、 对比教学,显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白并学习司马光遇事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解决困难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分析、品读其他孩子遇到事情时 慌了 的场面对比第三自然段司马光遇事时 没有慌 的态度进行 表演 ,通过两次的表演,两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了司马光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以突显司马光的品质。

3、 逆向思维,悟情感

在这篇课文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其他小朋友 慌了 ,在教学时我问小朋友慌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勉强能表达并表演出来。而师傅告诉我,可以通过后面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这个句式的分析来达到教学 慌了 的目的。因为 其他孩子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都是 慌了 的一种表现,通过逆向思维,先教后面达到领悟前面关键词的目的。还有一处就是 使劲 ,我可以通过 搬 、 砸 两个动词的品析再加上动作的表演让学生感悟 使劲 的样子以及为什么要 使劲 ,这样子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前一步的教学环节也是为了后面一步的实行,环环紧扣、突出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我以后在备课时应当多思考的地方。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