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心得]《道德教育原理》这本书收录了约翰 杜威有关道德教育的24篇文章,详细介绍并讨论学校德育和社会道德教育这个源远流长且切合现实生活与教育的话题。杜威首先表明的要点是,道德...+阅读
杜威在中国的访问讲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曲士培
1919年4月30日,杜威应中国五所学术机构的联合邀请,由日本乘船抵达上海,开始了在中国的访问和讲学活动。过了三天,五四运动爆发了。杜威目睹了广大学生上街**,*军阀政府,也目睹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的同情和支持,他十分震惊,不禁感慨地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从某些方面说来,他们比我们有更多的民主。……当舆论像这样真正表达出来时,它却有着显著的影响。”他对中国社会发生的事情非常关注。当中国学生希望他能在中国多待一些日子时,他很乐意,并向哥伦比亚大学请假一年,后来又续假一年,直到1921年7月11日。这样,杜威在中国待了两年零两个月之久。
在中国期间,杜威曾访问考察过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等11个省和北京、上海两市。杜威还应聘在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一年。在他的学生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的安排下,杜威还到各地去讲演,其中比较系统的是在北京大学所作的《五大讲演》和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讲演。
杜威在北京及中国各地的讲演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关于社会与政治哲学方面的讲演16次,关于教育哲学方面的讲演16次,关于伦理学方面的讲演15次,关于现代三大哲学家(詹姆士、柏格森、罗素)的讲演三次。还有关于现代教育趋势的讲演,关于美国民主发展的讲演,关于实验逻辑的系列讲演,等等。另有一些专题报告。这些讲演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胡适曾多次担任翻译。杜威的讲演内容,都及时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刊登出来,广大知识分子竞相传阅。杜威在华期间,他的《五大讲演》已经印了10次,每次印数一万册。由此可见,杜威的讲演在当时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杜威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十分关心。他在历次讲演中提出了许多意见,与中国学者一起探索中国发展教育的正确道路。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第一,发展教育,要有信心。杜威说:“贵国人士,对于教育前途不可失望。或见西方各国如此富强,以为其教育制度必早已完美,教育事业必已有很久的历史,深恐一时不易追随,不知欧美普及教育之发达,距今亦不过近百年内的事。就以吾美国而论,实施普及教育,也不过是七十年前的事。……无论何种事业,如商业、政治,均不能与教育分离,无教育则无各种事业。故吾美国的各种事业,均不能离开教育而独立。但是吾美国兴办教育为时仅七十年,非甚悠久。故很希望诸君切不要以为教育不易收速效,而产生失望之心。何况贵国师道尊严,社会对于教育界人士颇有信仰,此实可助教育的发展。”他又说;“欧美兴办教育,时间虽然不久,但也有了七十年。这七十年中,欧美各国所经历的失败,贵国可以不重蹈覆辙;所获得的成效,贵国可作为准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收效更易。如果贵国教育界能利用他人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则事半功倍,同欧美并驾齐驱,是很容易办到的,就是胜过欧美,亦非难事。”杜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他要我们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信心,不断进取,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学习外国的经验,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需要。杜威说:“吾人试观中国的教育,实根源于日本,是直接模仿日本的教育,间接模仿德国的教育,而不懂得要确定一国教育的宗旨和制度,必须根据国家的情况,考察国民的需要,而精心定之。决不可不根据国情,不考察需要,而胡乱地仿效他国,这是没有不失败的。这一点是中国一般教育应该注意的。”他还进一步地说:“一国的教育决不可胡乱摹仿别国。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摹仿都只能学到别国的表面种种形式编制,决不能得到内部的特殊精神。况且现在各国都在逐渐改良教育,等到你们完全摹仿成功时,他们早已暗中把旧制度逐渐变换过了。你们还是落后赶不上。所以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家一方面实地研究本国本地的社会需要,一方面用西洋的教育学说作为二种参考材料,如此做去,方才可以造成一种中国现代的新教育。”杜威对中国近代教育的情况相当了解,他有意识地针对当时中国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意见。他一再强调发展教育不能盲目地模仿外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参考外国的经验和理论来建立中国现代的新教育。这些意见是相当中肯的。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也证明杜威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第三,要教育学生发扬爱国精神。杜威说:“学生以学为目的,在于能以聪慧的爱国精神输入于政治。所研究追求的,都必须是为了增进国家秩序的稳定。务必做一分事,对国家就有一分利益。决不可感情用事,需有目的、有方法、有决心,志之所在,往而必达。否则五分钟的热血,固然能痛快一时,但如火药爆发,转瞬即灭,又如水汽蒸发,立即消散。但若加以智慧,则火药可以制成枪弹,水汽可以转动机械。其利益是无限的。更进一步讲,我们学界中的人,可以发扬自己的智慧,将社会各方面组成得像机械那样,一轮一钉互相组合,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如果拆散开来,齿轮螺钉,互不相关,那就成了废物。所以必须有正当团体,互相帮助,才可达到的目的。”他还举例说:“日前在上海登岸的时候,正当中日青岛问题发生,见一般国民面有愁色,都说是由于政府不好,内阁腐败所造成的。这足见中国国民对于国家能有负责之心。
在这个时候,中国气氛表现很悲观,大学学生为国家尽力,不顾利害,勃然发动,组织极大的团体,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旅华外人见此举动,深表同情。这是共和国国民所应有的举动。因为共和国家的兴亡,责任全在国民。所以世界上无论共和专制,建设各种事业,全赖人民自己去办。这对于共和国尤为重要。……但欲有此共和的精神,必须有完善的教育,始可养成此真正共和的精神。”杜威的意见是正确的。一个国家的国民,尤其是青年学生,其爱国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要通过完善的教育,启发其智慧并加以组合,从而使其担负起振兴国家的重任。
第四,要教育学生情智互用。杜威说:“五四运动以来,我想学生比前应当更热心求学。他们因外交问题,激动爱国心,所以有新动机、新兴趣,对于学问自然更亲切有味了。爱国的动机又大,欲救同胞之心又切,对于进德修业自然欲罢不能了。总而言之,理智和情感不是相反,而是相成。情绪能帮助理智,鼓动理智,不至流于空虚或知行不一;理智能启导情绪,坚固情绪,不至流于盲目妄动或虎头蛇尾。……说到爱国,也要情智互用才好。救国救民,谈何容易,方法万千,各需专门知识,能够单依感情做事吗?要是单有感情而无知识,想讲卫生而不知怎样防止疾疫,想做买卖而不懂怎样经营店务,还有成功的希望吗?所以感情必须受理智的启导。若说感情在理智之先,未尝不对,因为感情是行为的原动力,但是一到实行,知识就更重要了。……所以使感情坚定,要有知识,问题看清楚了,然后能始终如一。”杜威以生动的比喻,阐述情智相辅相成的道理,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第五,中国应当努力创造,对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杜威说:“现在的世界是算总账的时候,中国这个古国不应单纯去模仿,应当自己创造。物质方面,西洋已占先了一百年,中国自然稍微吃亏,但是社会方面,西洋也还没有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东西两洋都有新的需要。中国本来很注重社会方面,如人生问题、伦理问题等,所以希望中国既与西方同处一个新境遇中,应当努力创造有贡献于世界的文明。吾自到东方以来,觉得东方对于新科学虽差,经验却很丰富。几千年的经验背着走不动固然不好,然而经验也有许多好处,含有许多人本观念,也可用新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应用到社会科学方面去。西洋文明的大缺点是物质科学进步太迅速,而社会科学、人生科学不能同时并进。例如造一机器可以破坏无数的产业,而其他方面没有保障,实在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应当研究怎么会使得社会科学与物质方面有点欠缺的问题,然而现在对于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正与西洋一般,它有几千年人生科学的经验,可见社会方面是向来注重的。我希望中国不单去输入模仿,要去创造,对于文化的危险有所补救,对于西洋社会的缺点有所补益,对于世界的文化有所贡献。”杜威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东方和西方在社会科学与物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其长短,分析其原因,并对中国文化教育界寄予厚望。可谓远见卓识,语重心长。
杜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教育理论进行了批判,对教育的许多理论进行了探讨。他注重教育实践,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他是现代西方教育颇有影响的教育家。他对美国的教育及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对旧中国教育方面的影响要比哲学方面大得多。杜威来华后,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方法和内容均仿照美国的教育。例如,1922年公布施行的“新学制”中,提出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在总说明中提出,学制系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达时期为根据,分为三段。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学制系统宜顾及其个性及智能,故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等。这个学制是采用美国的学制。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从做中学”、“兴趣与训练的调和”,等等。显然,“新学制”是以杜威的教育思想为楷模的。
在中国教育界有影响的人物,如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郭秉文等都是杜威的学生。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教育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杜威思想的影响,有的甚至以杜威思想为指导。杜威思想在旧中国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相当深广,这与杜威中国之行有很大关系。胡适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杜威在中国考察和讲学期间,所到之处,受到了广大师生、知识界、舆论界和*的热烈欢迎和精心安排。杜威一行感到十分愉快。尤其是杜威本人,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和爱国精神,更是念念不忘。随同杜威一起访华的杜威的女儿露西?杜威(Lucy Dewey)在访华46年后说:在中国访问的“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多彩和最令人愉快的,对我的父母来说也同样如此”。杜威的另一个女儿简·杜威(Jane Dewey)在她写的《杜威传》中说:“不管杜威对中国的影响如何,杜威在中国的访问对他自己也具有深刻的和持久的影响。杜威不仅对同他密切交往过的那些学者,而且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由衷的敬佩。中国仍然是杜威所深切关心的国家,仅次于他自己的国家。”
杜威的思想曾经影响过中国的教育界和学术界人士,而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深深地影响了杜威。这说明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彼此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杜祖贻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关联文档:
杜威哲学中的理智方法杜威哲学中的理智方法 杜威关于人性、教育过程以及民主主义理想的概念都是互相联系的。人性的可塑性及灵活性,使得以实现民主主义为目的的教育变得可行。教育和民主主义理想...
杜威关于人性的概念杜威认识到在论及民主主义理想和教育过程的基本概念时,有必要对人性进行一些描述。什么是真正的人性?人性的构成是否表明了一定的社会安排可能会成功,而其他则注定要失败?人性可...
杜威的著作杜威的著作 1.《我的教育信条》,纽约:E.L.凯洛格出版公司,1897年。 2.《学校与社会》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899年初版,1915年修订版。 3.约翰·杜威《伦理学》,纽约:亨利?霍尔特出...
杜威关于民主主义理想的概念作为美国实用主义运动最重要的代表,杜威是一位几乎对哲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均做出了贡献的集大成的哲学家,包括形而上学、逻辑学、方法论、伦理学、美学以及宗教。他对科学方法...
杜威的论文1.《教育中的民主主义》,载《初等学校教师》第4卷,1903年12月。 2.《哲学复原的需要》,载《创造性的智慧?实用主义论文集》纽约:亨利·霍尔特出版公司,1917年。 3.《教育中的社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