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浅谈教师在区域游戏指导中的介入和退出

03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区角活动“开花店”中教师的三次介入]本次为花店提供了许多假花,仿真花作为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沅沅和张李婷担当本次的开花店任务。在活动开始时,她们大声的呼喊: 卖花喽!谁要来买花 生意貌似很冷清,没有小朋友...+阅读

最近在阅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里面讲到了教师在游戏中的介入和退出,这一点让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可以是以下情景:1.儿童一次次的重复某些行为;2.儿童在协商角色和职责时变得沮丧起来;3.儿童陆续离开当前的游戏区,越来越少的儿童留下继续游戏。教师退出的时机可以是以下情景:1.在创造游戏情境时,儿童表现的消极被动,而不是积极主动;2.儿童的声音变大,要求更多,并且越来越失控;3.儿童忽视教师的建议,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4.儿童离开了游戏区。平时的区域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把握好介入游戏和退出游戏的时机非常重要。

例如,区域游戏开始了,依晨坐到色彩吧,立刻拿起一只毛笔放在手里,摸摸笔尖、摸摸笔干,对同伴笑了笑,很期待接下来的绘画活动。待老师把颜料拿来之后,晨晨先用毛笔蘸一蘸黑颜料,然后从宣纸的底部往上画,一条枝条画出来,很粗很湿,这是,我介入: 蘸颜料的时候要把颜料添干一点,毛笔要提起来一点。 晨晨又蘸了一下,在边上添了添毛笔,从下往上画枝条,又一根粗粗的枝条画出来,接着晨晨连续画了四根枝条。放下笔,晨晨开始拿另一只毛笔画花朵,只见晨晨先看了看老师的范画,然后蘸一蘸黄颜料,开始点一点,旁边的一位幼儿说: 老师刚刚说,要围着一个中心点点。

晨晨停下来,又开始画,这时,我悄悄的走开了。

《指南》中指出,艺术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绘画迎春花的时候,晨晨首先拿一只毛笔在手里,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晨晨有着很强的欲望,尤其对用毛笔来绘画充满着很大的兴趣。绘画枝干的时候,晨晨对绘画的步骤很清楚,知道要添一舔颜料再画,但为什么画出来的纸条是粗的呢?其实是晨晨对毛笔的把握、控制还练习的不够,心里想表现的内容和技能的练习出现了冲突,这时候教师的及时介入,帮助晨晨解决了绘画时的难点。接着,在绘画迎春花的时候头,同伴在提醒晨晨要围绕一个点来点印迎春花瓣,说明,同伴互动可以帮助幼儿解决接下来绘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这时老师可以适时的退出了。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在游戏过程往往是两种方式的交替出现。比如当幼儿搭积木时出现了人多的情况,而且谁都不愿意离开建构区,这时需要老师的介入;当幼儿完成了某个游戏,显得无所事事的时候,需要老师介入;当幼儿在老师介入之后,接下来和同伴投入的玩着游戏,就需要教师及时的退出了。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时机,可能以朋友的身份的与幼儿谈话,激励幼儿更好的游戏,而避免影响幼儿游戏的情况出现。

以下为关联文档:

教师有效介入指导,推动建构游戏发展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伟阳幼儿园 毛叶珍,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在幼儿阶段的游戏中占有...

美术课堂中欣赏环节的有效介入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作品欣赏。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从感性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介入活动的时机把握导读:这是因为幼儿是生活在我们成人的包围之中。生活在教师家长的庇护中,因此教师应解放思想,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更不可因过度介入而影响和代替幼儿活动。 在幼儿园日常教...

教师介入应注意的问题案例: 在一次集体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正在认真地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用橡皮泥、印泥等印指纹。明明发现自己的指纹与亮亮的不同,觉得很奇怪。亮亮解释道:“那当然了,你是你妈生的,我是...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