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的家访心得]本次家访了我班的一个多动症孩子的家里。回想当初,一年级的时候也是我做的班主任,他的上课情景还记忆犹新,每到上课,这个多动症的孩子根本就没法安静下来上课,满教室乱跑,使得老师...+阅读
教师在管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方面应当、而且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对注意力障碍认识不清,通常总是从纪律约束角度来对待这些障碍儿童,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最后一招就是找家长。可是,毕竟破坏纪律的事情发生在学校,教师应当善于在学校中解决这些儿童身上的问题。
在我国的学校中,课堂纪律总是被置于了一个最高程度。教师通常要求儿童们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令、恰当地与别人交往、学会所教授的文化知识,服从集体规则,这一点无可厚非。因为如果课堂纪律不好,所有同学的听课质量都会受到妨碍,对于以大多数学生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学校体制中,教师就不得不把保持课堂的纪律当作头等大事。而问题总是出现在这些少数注意力障碍儿童,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是极为困难的,这种管理障碍学生的任务是对教师无疑是一种巨大挑战。
通常,教师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班上的几个差生身上,因为其他大多数同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总是那么几个不听指挥的学生,打扰课堂纪律,他们属于屡教不改的老大难。无论是请家长,还是惩罚批评,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对于普通教师来说,传授知识通常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和强项,而如何应付这类注意力缺损多动儿童需要的是高超的管理手段,这不是普通教师的特长。但是,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为此,必需了解在课堂上如何矫正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方法。
一、 教师认识上易出现的三个误区
许多教师在自己上师范大学时,还不曾了解诸如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概念,只是凭借经验和其他老师的示范,来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所以,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在认识上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在教育这些注意力障碍学生时,教师容易出现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注意力障碍与品行问题相提并论,认为这些学生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问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必须经常找他们谈心,多讲道理,以理服人。
二是情绪化,一些教师觉得大多数学生都能遵守教师指令,遵守纪律,你凭什么做不到?其他人都尊敬我,都听我的话,你为什么例外?他们面对这些障碍儿童充满了挫折感,在感情上很容易被伤害。其实,这些教师往往在这些学生身上花费了巨大精力,如多次找他们谈话,做思想工作,但越是投入越多,就越是无奈和伤心。最后,教师不得不对这些障碍学生满怀怨恨,即恨铁不成钢。
三是认为这些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家庭环境不良和早期教育空缺造成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当教师这样想的时候,心中一定是充满了无奈或绝望。
教师应当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些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些注意力障碍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大脑的神经机制出毛病,要像对待感冒、发烧那样对待学生的注意力问题。要知道,这些学生什么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他们的行为执行机制出了问题,管理自我的大脑神经出了问题,他们在本质上与其他学生不一样。
教师要善于区分什么是不良教育环境导致的行为问题,什么是注意力缺损多动学生:
1、 一般而言,这些早期教育不佳的儿童,总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有问题。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导致他们破坏课堂纪律,而不是相反。他们不会与别人相处,不会与教师沟通,不知如何吸收和听取别人意见,所以,他们无论何时,只要涉及到与他人相处,就会出现种种问题。这种人际沟通的问题,又反过来加重了他们的课堂纪律问题。许小帆是一淘气的孩子,他父亲是一个军人,对人他要求很严,父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一个团的人马我都能管得了,何况一个儿子。可这个儿子就是不服管。在生活中,许小帆从来没有得到过家长的表扬,无论如何,总是受批评,他学会了只有课堂上做怪相,逗大家笑,才证明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英雄。实际上,他不并不是控制不了自己才破坏纪律的,而想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与重视。可由于老师不了解他的这一动机,经常当众惩罚他,这种惩罚正好满足了他的与众不同的心理需要,使他下次当老师不在时更加变本另厉。
相比之下,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则主要可能是由于内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或大脑生化问题,而导致的注意力障碍。这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固有的障碍。他们主要的障碍主要表现经常搞小动作或者不能集中注意力,但他们并不经常有意打扰别人,更不是想通过打扰别人引起教师对自己的注意。他们不能主动地计划自己的学习,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组织性,看上去好像对自己不负责任。实际上是由于他们不能有效地抑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努力地投入学习,才造成不能遵守纪律。
2、在注意力问题跨场合的一致性上。由于注意力障碍的内在性和固有性,所以,无论是在户外活动中,还是在课堂学习,他们总是注意力集中有困难的,他们的冲动和多动是一种不可抑制的、盲目的,好象表现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而因性格或家庭教育不佳导致的破坏纪律的行为,则一般不具有跨场合的一致性。在某些教师或某些同学面前,这些"差生"是很懂事的,能听从指令、善解人意,而在另一些人面前,他们就不讲道理。比如,在数学课上,某一儿童是听课认真的,而在语文课上由于换了一个教师,所以该儿童肆无忌惮地破坏课堂纪律,这种儿童一般不是因注意力和冲动而导致的行为问题,是对教师的适应出了问题。
3、 因性格或家教不佳而出现的破坏纪律行为,通常是有一定的目的的,这一行为目的有时显而易见,有时不易发现,但只要我们分析,总能找到某一行为目的。如,某一位同学因为成绩平平和长相一般而不被人重视,每次出头露脸的事情,都与他无缘,他的想引起别人关注的愿望一直没能得到满足。直到有一天,他偶尔把一个女生打哭了,教师把他叫到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检讨,他终于有一次难得的露脸的机会,检讨过后,他感觉到了自上小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心理满足。全班的人都注视着他,都听他在讲话,不能做别的事情。他觉得很受重视。从此,他每当上课时都会欺侮一个比他弱的同学,而且有意在教师面前这样做,重要的是他每次这样做都能得到教师的一次"奖励",即登台做检讨。我们一上午的统计,发现他共打了9次架,而且每次同学告状之后,老师都无一例外地让他检讨一次。看来,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由于不能以才华出众和成绩第一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学会了以扰乱别人来赢得别人关注。相比之下,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常常在课堂上盲目地搞小动作,他们上课玩铅笔或橡皮,实在没什么可玩的,就玩自己的手指头。他们的多动和破坏纪律的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性,至少没有明显的目的性,看上去只是由于幼稚和不能自控。
4、家教不佳和性格不良的儿童,一般不伴有学习能力障碍和注意力本身的问题,而是明显表现出情绪方面和品行方面的问题。如说谎、爱打架、拿家中的钱、爱花钱等。他们淘气但成绩却可能不差。因为他们的问题属于非智力方面的,或者是情绪方面的。而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则可能同时具有知觉、语言或阅读方面的落后,尤其是在学习和听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在成绩上往往落后于其他人。
5、因家教不佳和性格不良而造成的不听话一般在程度上不很严重,而且经过教师的批评和管教,有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真正的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一般都具有严重的注意力问题,教师的一般说教和管束不起作用。
教师如果不善于区分这两种类型的儿童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性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把两种类型的儿童都当做是性格问题、品行问题和家教问题,就不能更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
教师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用传统的德育和思想工作的方法来教育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是惩罚,一些教师们往往认为,这些儿童缺少教养,家长不知如何塑造和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小时候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只有严加管束,大力惩罚才能有效地约束他们。对这些儿童的讽刺、处罚和歧视成为家常便饭。第二是说教,学校教育工作者还倾向于认为,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也是可行的方法,所以他们往往怀着一种职业热情,对这些孩子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事实上,对于这些障碍儿童,说服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第三找家长。教师的最后一个方法,就是找家长,希望让家长回家严加管教,可家长们对这类儿童也是所知甚少,传统的打骂方式也无济于事。往往是打过了骂过了,可孩子们仍然一如暨往。
应当指出,对于那些品行和性格有问题的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说服通常是有效的。如果我们改变了儿童的不正确的想法和习惯,如果我们指出儿童的不正确的行为目的,向他们分析不正确的行为目的的不合理性,并通过示范正确的行为,让他们知道应当以正确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向上的愿望和进取心,这些因性格和习惯不良而经常打扰别人的同学,是能够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小学的一个差生,一个淘气的孩子,上高中时成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的男生。而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上述这种教育方法就不管用。传统的说服和教育,谈心和咨询,批评与表扬,均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儿童的症状。这些儿童从小开始就是一个不专心的人,到了高中仍然是一个不专心听讲的学生。除非我们改变教育方法和策略,否则在教育这些儿童时,就会遇到挫折。
二、成为一个管理者
教师们要知道,他们所面临的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是一个新的问题,是一种新挑战。这些障碍儿童在课堂上是难以管理自己的,他们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可能是先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所导致的症状。所以,以往的教育方法在他们身上可能不起什么作用。作为教师可能在传授知识方面受过训练,但在管理学生方面则缺少一定技能。而从管理从手则教育这些障碍学生的最佳途径。
一般来说,干预这些障碍儿童的思路总是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从社会技能的培养入手,让儿童知道如何听从指令,如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冲动,如何学会与别人相处。而另一种方法则是从改善成绩入手,针对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不佳进行干预。只要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提高,相应的课堂注意力也会有好转。实质上,两者都涉及一个儿童如何听从教师的指令的问题,只要按要求做了,儿童的各方面情况都会有所好转。
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教师必须做好成为管理者的心理准备:
1、教师必须认识到,管理这些儿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已经待续相当长的时间了,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和事情。由于该障碍的复杂性和早发性,这些儿童可能在整个在学校期间都具有注意力问题。所以,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付这一问题。
2、教师还必须估计到,这些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通常除了具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外,还经常出现社会交往不良,学习能力缺陷和品行问题,这些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应当成为我们的干预的目标。对于这些综合问题,应当依据心理干预的原理和技术进行矫正。不可把问题简单化。
3、教师还必须准备看到这些儿童身上的强项和长处,通常在教师眼中,这类儿童一无是处,他们性格不佳,不可爱,智力上也平平。由于教师经常把焦点放在了他们的弱点上,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而教师越是把焦点放在了他们的缺点上,越是想改变他们的缺点,干预的效果就越差。越是想达到目标,就离目标越远。这就是教师们的挫折所在。因此,教师面对这样的儿童,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过去的态度。应当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现他们的知识上和技能上卓越之处。强调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短处,教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教师还必须认识到,矫正这类障碍儿童是需要系统和计划性的。许多教师在教育普通儿童时,可以随意一些,甚至可以的发挥创造性,而对于这些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则应当发展一个行为干预计划,事先对所有困难和可利用的资源有一个设想。作为一个系统的干预计划,应当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对儿童的注意力缺损多动行为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进行评估。对所选择的干预手段的效果进行评价。看一看过去别人使用这一方法是否有效。(2)考查该方法是否适用于目前的儿童。必要时应当修改干预方法,以适应儿童的具体情况。总而言之,干预方法要能激发儿童改变自己的动机。(3)形成一个小组,每个人有自己的责任,相互配合与合作。(4)干预的重点要放在增加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行为或者正确的行为上,而不要放在减少不正确的行为上。
三、实施行为管理的方法
行为管理是指通过操纵行为的后果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一个后果的,比如,你在公园中,吃过水果后把果皮扔到地上,这一行为就是有后果的。这一行为从客观上破坏了公园的环境,如果没人制止,人们就会方便地乱扔果皮。但我们可以通过操纵行为后果来改变这一行为,如果我们对这一行为进行罚款,而且重重地罚,行为的后果就不是自己的方便了,而是财物上损失。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这一制度,这种乱扔果皮的行为一定会改变。
在课堂上,对于那些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教师们可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通过控制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和不遵守纪律行为的后果,教师可以改变儿童的行为。一般来说,教师们应当更多地通过使用积极的强化(有时可以使用温和的惩罚),来矫正儿童的注意力障碍。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预防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重视事先的约束和条例的颁布,教师还要把重点放在如何为课堂学习设计一个最佳环境,与儿童建立一个约定。
教师在实施行为管理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法:
1、 那些被诊断为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比一般儿童需要更多、更为特定的行为结果反馈。为了让他们能正确地行动,教师必需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对于他们的具体行为给予表扬或批评。在干预的初期阶段,一定要连续地对他们的正确行为给予强化,如果有间断则矫正效果不好。研究表明,在使用强化物(奖励)强化这些儿童的学习行为时,及时的强化和较小的强化物,要比大的强化物和延时的强化物更为有效。也就是说,一旦他们出现了正确的、认真的学习行为,立即给予强化。
2、 在对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进行管理时,正强化应当是主要的,教师应当把强化的重点放在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和认真听课的行为上,对这些良好的行为多加以注意并及时表扬或鼓励。温和的批评与处罚也是必要的,在以奖励为主的同时,可以对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行为给予口头责备,以使他们更好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上。当口头批评障碍儿童时,教师的讲话要具体,针对具体的不当行为,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这种批评要紧随学生的不当行为之后。但这样做的一个代价就是有可能打扰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同时,教师在批评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还要考虑他们的自尊心,批评与责备时,语气要简洁、平静。如果可能,可以私下进行批评,批评时目光要与学生接触。
3、 对这些障碍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当着教师的面反复叙述作业要求,直到表明他们理解了教师的指令为止。教师可以一次只把一种家庭作业交给儿童完成,把较为复杂的作业分解为几个单元。如果有可能,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家庭作业的的量可适当减少。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待他们能顺利完成现有作业后,再加大作业量。尽量不要让这些儿童重复做某一种作业,要尽量让学习材料富有变化。
4、 选择强化目标时,应当以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为指标,而不要以不离开座位等行为为指标。这样做有许多好处,首先可以使教师把握最为重要的事物;其次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学会组织学习材料,独立完成作业;最后,把焦点放在这种学习行为上,可以避开因教师过于关注注意力分散和破坏行为而引起的不利后果 。
5、 在使用强化物时,教师要记住,强化物最好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如自由活动时间、或者可以进入计算机房等,而不是具体的实物如糖果。可以在这些儿童完成作业后让他们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也可以遵循"普利马克原则",即用儿童们喜爱的、发生概率较高的活动强化发生概率较低的活动。如可以让喜爱计算活动的儿童,在从事不喜爱的阅读活动后,做几道数学题。
6、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特权作为强化物,可事先与障碍学生讨论一下所喜欢的课堂上的特权是什么,如优先发言、自习课提前结束等,并以这种特权来强化他们的完成作业的行为。如果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的错误数减少到规定标准,则给他们这样的特权。
7、 应当对教师实施强化的情况进行监控,要由心理老师来记录教师每日完成强化的数量,评估教师是否按要求完成了强化任务,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只把握了上述原则,才能更好地、更自觉地实施强化程序,这些知识和技巧是教师训练中不常见的,应当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四、如何运用行为矫正技术管理注意力多动障碍儿童
在学校教育中,行为强化是占主导地位的干预方法,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教师可以使用如下几种行为干预方法:
1、代币券 教师通过表扬和给予注意可以改变许多儿童的行为,但是这些普通的方法对于改变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的学习行为可能不适用。表扬和给予注意并不能造成这些儿童学习行为的连续性的改进。只有给予这些儿童一种泛化了的强化物才能引起他们的改变。代币券是一个有效的强化物。
所谓代币券是一种泛化了强化物,可以由小卡片或特制硬币制成。学生可由这些特制的代币券换取各种奖品或者特权及自由活动时间。
实行代币券,首先要选择一些特殊的行为指标作为强化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课堂上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听讲、或者作业的错误率及准确性。这些行为指标要易于监控和强化,要可操作。
代币券的设计要新颖独特,对孩子有吸引力。可以选用特殊的扑克,或者是带彩色图案的东西。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也可以实行打孔的方法,即如果他们的行为符合要求,就在代币券上打一个孔。
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如果做到了教师事先提出的要求,表现出了这些行为,就给他们多少代币券。任务越难以完成或者越为复杂,所给的代币券就越多。一般来说,可以把某一行为再分解成若干细小的行为步骤,如完成作业可分解为多少时间、完成作业正确率、复习书本多长时间等,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一定量的代币券。儿童用完成这些任务来换取代币券。
在设定行为奖励指标时,要考虑儿童现有的行为水平。比如,一个现在一般只能集中注意力5 分钟的儿童,我们一开始设定标准可以为6分种,只要儿童以课堂上集中注意力6分钟以上时间就给予奖励。此外,代币券还要及时给予,应当每天都要兑现代币券,如果正确行为与奖励时间间隔太长,奖励的效果就会大降低。
在执行代币券的奖励时,还要考虑变化强化目标,如果听课行为改进了,就开始强化写作业,速度提高了,就要强化准确性。此外,代币券的给予方式和时间也可适当变化,以使儿童觉得新鲜有趣。
2、签约 签约是一种通过儿童与教师签定协议的方式而改进行为的方法。在签协议时一定要考虑什么是要改进的目标行为,这一行为的规定应当是具体的,一旦儿童做到了这些行为,就要按事先的约定对儿童进行奖励。如果儿童没有按协议做到承诺,就要接受事先规定的惩罚。
在签定协议时,要考虑这样几点:一是年龄因素,一般不要与6岁以下的儿童签定行为协议,因为年幼儿童尚缺少控制行为的能力,不能为了一个未来的强化物而约束现有的行为。第二个是某一设定的行为目标要符合儿童实际能力,如果让一个8岁的儿童连续一个星期的数学作业的准确率都必须保持在80%以上才能得到奖励,是一件难以做到事情。所以,要设定一个适当的行为水平。开始时,一定要设定少一些的行为目标,任务要相对简单一些。注意力-多动障碍儿童,一旦面对复杂的、长时间的任务,注定要失败。因此,应当保证儿童一开始的行为约束要成功,要形成他们的成功体验,树立信心。行为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循序渐近,越来越复杂。
签定协议时还要考虑强化物的选择。一般可以选择儿童喜爱的活动或者自由活动时间作为强化物,要观察儿童经常从事的活动,并与儿童商讨以什么活动作为强化最为合适。
表6-1是一个协议的例子:
表6-1 协议的一个例子
我(姓名: )同意做到如下几条:
1、 在晚饭前,完成教师当天布置的数学和语文作业,并保证至少有80%以上是正确的。
2、 当( )老师在班上对我讲话时,或者对全班讲话时,集中注意力。
3、 当课间休息或在操场上,保持安静并遵守指令。
每一天如果我做到这几点,我将可以选择如下活动之一:
1、 在学校的最后15分钟为自由活动时间,可以与同学玩游戏。
2、 每天可以使用学校电脑15分钟。
3、 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某一任务,如收数学作业等。
如果坚持一周,我可以与父母一道外出度周末,如吃麦当劳或者去动物园。如果做不到,我将没有自由活动时间。
我将尽最大努力履行这一协议。
学生签名: 教师签名:
日期:
3、行为的代价对于注意力有障碍的儿童,仅靠正强化的管理方式,是不足以维系其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改变的。所谓的行为的代价是指通过正强化物的损失来达到一种改变行为的作用。在通常的情况下,行为的代价采取的形式是代币卷的罚没或损失,也可能是自由活动时间和特权的取消。有人用这一方法研究小学特殊教育班的注意力障碍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如果学生纪律则给他们一些代币券,可用于换取奖励,一旦在课上发现谁有捣乱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如随便讲话,离开座位,不举手发言、作业马虎等,就收回这些硬币。如果学生出现了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和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就给予奖励,只要发现不良行为就立即实行这种惩罚,对于学生得到的代币券的数量进行及时统计。每个学生的代币券的数量都会显示在班级的板报上,学生们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得了多少代币券。事实表明这一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显著增加了良好的行为,学生们为了赢得代币卷而努力学习,而都不愿意损失自己的代币卷。根据拉帕特1987年的报告,一个8岁的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经过服利他林和行为代价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后,研究者发现两种干预方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学生的课堂上的听讲行为从干预前的40-50%提升到90%以上,其中行为代价方法对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而这是服利他林达不到的效果。
在教室中,代币卷一般都是用来换取某种奖品,但有人发现,即使代币卷没有换取奖品的功能,作为一种收回的惩罚,它仍具有一种惩罚作用。有人在幼儿园里进行了实验研究,先将印有小孩子名字的纸片给与小孩子,这张纸片并不能用于换取任何奖品,当小孩子破坏纪律、不认真听讲时,就收回这些纸片,结果,这一方法有效地遏制了小孩子的哭闹行为。
作为一种惩罚的方法,反应的代价是很容易操作的。其优点在于提供了奖励与惩罚的结合机会,当我们结合惩罚使用奖励时,其效果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我们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代币卷给与孩子,而是当他们有了正确行为时才给与代币卷,这样奖励与惩罚就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总体上说,行为的代价作为一种惩罚的方法会影响学生对整个奖励系统的看法,使用行为代价方法时,要注意不要使学生认为奖励没有了,在总量上奖励的代币券应当高于没收的或收回的代币券,尤其不要使学生手中的代币券接近零,更不要是负数。使用一方法时应当先让学生成功地得到一些代币券,建立成功的信心,之后才可以利用行为的代价来进一步地约束学生们的行为。
4、强化的终止这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取消所有的正强化,即不给与任何表扬或
奖励。在这一时间内,儿童不得接近平时正常得到的正强化物。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个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及时,即迅速出现于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后;二是要前后一致,教师要按照一个客观的标准实施惩罚;三是时间要短,通常1 到5分钟较为合适;四是要让孩子完全处于一个一点强化都没有的环境中,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时教师将学生暂时置于教研组,以作为一种惩罚,可第一次进入教研组的学生觉得这里有其他学生的作业本和分数,还有种种教具,真是奇妙无比,这种惩罚不如说是奖励,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身体的隔离或驱除于教室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个课上经常说脏话和作鬼脸的小学生,关禁闭5分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有时可不用全部驱除,只用部分驱除的方法就行,例如,当一个小孩子推其他孩子时,让他站在旁边看别人玩一分钟就是很有效的方法,他会知道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这种驱除或隔离的方法十分方便和省时,几分甚至几秒都可以,一般来说用不着太长时间,只是暂时的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