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满满干货,倾情分享,美国五年硕博心得集锦——我的留学苦与乐

02月03日 编辑 39baobao.com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暑假中,我阅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 小故事 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阅读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博士学位。在美国,我读的是英语的博士,最后写的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生在美国的学术习得和身份认同》 Exploring Academic Socialization and Identity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U.S. (270页,在ProQuest论文库可以下载),这是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一个话题。我觉得读博士就是一段苦行的路。一个人孤独走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 上,在这个过程中间,你要非常非常地专注,中间可能会有很多别的诱惑。而且,你也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最感兴趣的东西,我觉得读博士不是为了光环而是真的喜欢。

一个事情的成功其实会需要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比如说,我真的是非常非常快读完了博士还有我的三个硕士学位,但我觉得这个过程中除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感谢的人非常多。包括我的导师,同学,亲人,男友还有朋友们。我感觉留学也好,别的时候做人做事也好,你自己要非常的努力,非常用功。可是只靠自己努力用功是不够的,也要得到大家的帮助并且要争取这种帮助。所以我现在讲的是导师篇 我要感谢的老师和我是怎么样跟老师进行互动的。这是我要分享的第一点。

导师篇

回想认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英语系教授Sandra Silberstein教授的第一天起,她就给了我很多帮助。无论是学业和研究上的指导,还是帮助寻找奖学金的客观现实。教授就像是一盏明灯,总是在黑暗的路上照亮学习的方向,也在你最为郁闷灰心的时候给你一剂强心剂,为你打气加油。

这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效率、心情。遇到了性格相投、充分支持的导师,就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以事半功倍,效率超高。相反,如果教授不在意学生的成果,风格气场不搭,有可能会延迟毕业,拖延很久。如果一个论文小组里面的老师们想法不一,提的建议也不在一个方向,夹在其中的学生就更加难受了。

曾听到一位教授说 我们不是服务人员。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慢慢花时间建立起来的,不是金钱或者其他东西可以得到的。 我对于这句话很赞同,因为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试想老师要教那么多学生,很难一个一个都顾及到。在美国学生的主动尤为重要:主动在课后介绍自己, 让老师知道你的名字,院系,感兴趣的学习方向等;在老师的办公室时间主动去找他(她),包括请老师答疑,以及各种个人发展问题的询问。有过来人愿意指点 你,愿意推荐你,为你说话,这是一种多大的支持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这种支持。

每个教授的专长、背景都不一样。我也充分借鉴了不同老师的特点学习他们的特长。我们华盛顿大学的语言中心有一种帮助学生演讲的服务,任何与公共演讲的话题都可以到那里去讨论。在那里我认识了传播系的Matt教授,向他介绍了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后来我有中英文公共演讲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去中心预约一个时间跟他见面,预讲一遍我想谈的内容,听听他作为过来人的意见和建议,也跟他聊聊关于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我的论文搜集过程中认识了人类学的郝瑞教授,人家中文英文说的一样好,而且还能说彝族话和粤语,让我们学生佩服得一愣一愣的。后来他开始指导我的博士课题研究项目。

我觉得在美国跟导师的互动其实跟国内一样非常的重要,但是美国的老师,他可能是非常希望你能够主动联系他,主动地跟他交流,把你的问题、你想学习的方向、以 后的想法告诉他,这样的话人家才能够帮助你。像郝瑞教授最开始是因为我采访他,后来呢,我才发现他对中国学生是那么的支持和了解,他就成为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帮了很大很大的忙。所以我觉得找到一个老师为你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郝瑞教授说: 在我的眼光里面,中国的师生关系,有比美国师生关系近的地方也有远的地方。在语言上,两个人的身份有高低,这个很明显。比如,已经毕业20年 的中国学生还叫我老师,不敢叫我的名字。美国的学生根本不会这样子的。所以,身份差别很明显。但是相处的方式是比较近的。比如常常一起吃饭,一起喝酒。或 者是在野外,常常一起活动,好像身份的差别不那么明显。但是在美国,老师一般的行为是比较非正式,研究生一般叫老师都是叫名字,除了亚洲的学生以外。我记 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很凶,我们都不敢叫他的名字,其他的老师我们都叫名字,但是他,我们不敢。所以,他要求我们说,你现在快要达到博士了,你要叫我的名字。但我们还是不敢。中国的学生不太了解这个习惯。那什么时候可以用名字来叫老师。我个人的性格是比较非正式,所以他要叫的名字无所谓,叫老师也可以。但是我觉得,过了博士学位,应该要叫我的名字,我不要保持那么大的距离,对我来说比较舒服。

我觉得从跟这位教授的互动中间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不光是说在学习方法、做研究的方法上,还有为人处事的态度。包括说他是华盛顿大学和四川大学交流项目的 创始人,他曾经教过了二三十多年的学生,有很多他的中国学生,现在已经是教授、导师了。他知识非常的严谨,对中国学生也很热情。我看到教授能够真心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然后对国际学生那么发自内心的关心,并且是那么喜欢学术。对于我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学生看得那么重,所以我是觉得非常非常地佩服。

我还问他:老师会比较喜欢学生问问题,但是有什么样的问题,您作为老师,不是很喜欢学生问,或是觉得有点冒犯的?郝瑞教授说: 我觉得冒犯的,就是关于分数和考试什么的问题,因为我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考好。所以,如果学生太关心他的分数,太关心这个在考试里,我就是学这个,那个不在考试里,我就不学这个。我不喜欢这个态度。因为我个人是爱学问,爱知识的人。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可以是这样。所以,那样我就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他成功的工具,而不是 一个老师。

那我说一个,可能中国学生觉得这个是不好问的问题,但是我很喜欢。就是跟我不同的意见,跟我辩论。特别是说,我有很多的课是关于中国的,可能很难免涉及到一 些敏感话题。

那我的意见不一定跟中国政府是完全一致的,我会很自由地表达出来。但是有些同学就会说,老师我们中国不是这个样子。那这样很好,我们来谈这个 问题,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的经验,我有我的经验。我们争论这个问题,可以互相学习。我觉得这样并不是不尊敬老师,而是我们彼此学习的机 会。

如何在美国获得奖学金

我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父母亲是中国最为普通的工薪阶层,五年前我就明白不能拿他们的养老钱出国留学,那样太自私且不负责任。我曾经在深爱着的新东方过过 两年 把女人直接当牲口使 的日子,嗓子哑了,腿站麻了,但看着银行存折里上升的数字,我明白第一年留学的学费有了着落。获得奖学金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尝试:

策略一:小秘篇要脸皮厚,向院系秘书诉苦。院系往往是大家应该寻找奖学金的最主要最大来源,其重要程度高于学校、其他院系。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新东方的前同事Y到 了哥伦比亚读教育学院研究生 哥大作为常春藤名校,近年来每年都会给出国内优秀的同学不少offer研究生,基本上是自费,奖学金给得很少。Y用新东方 的工资交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在纽约这个物价很贵的地方租房子吃饭,过了一段时间就觉得很有经济压力和紧迫感 怕是两年书读不完,人就得打道回府。于是他 开始隔三差五地往系里秘书办公室跑,讲明自己的情况,询问可能的努力方向,汇报自己最近在奖学金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告知如果没有赞助第一年下就要打道回 府的底线(他已经做了最坏的、回去教书赚学费再回来读书的准备了)。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本来他并没有奖学金,和小秘坦诚相相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次数多了,善良的美国大姐记住了这个从中国来的、学习认 真、经济困难的孩子。当系里奖学金出现了一个空缺时,小秘立即帮他想了办法,最终他申请成功系里勤工俭学奖学金得以顺利毕业。

系里的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ServiceCenter)、国际学生中心(InternationalStudentCenter)、少数族裔学生中心(Minority StudentCenter)、学术中心(AcademicCenter)等名字类似的机构是亲应该充分拜访打听的所在。和各位掌握信息的职员们、秘书们建立关系,让他们了解和记住你非常有必要。

策略二:学姐篇同是国际学生,向本国、同专业的学长学姐打听到得奖学金的方法最具有模仿操作性。而一般如果你态度谦虚诚恳、请学长学姐喝杯咖啡、吃个饭,占用人家半个一个 小时时间,他们都会比较乐意帮助新人。我在华大第一年焦头烂额,因为前面提到的教育系的情形,我感觉系里希望渺茫、系外也不认识什么人。后来从几位系里职 员和中国教授的口中听到了我的一个学姐丹,人很勤奋很肯拼,自己折腾最后解决了奖学金问题。我给丹学姐大神写邮件,于是两星期后我们在学校美食街吃越南米 粉。她非常坦诚地告诉我她走了很多弯路、打听了很多门道,最终觉得得曲线救国 同时申请英语系读英语教学的硕士并且拿那边的奖学金可以支持把教育系的学 位读完,而且也是和我的教书背景直接对口吻合的。她还告诉我寻找到英语系支持自己的一位导师非常重要 而系主任Sandra教授就是一位爱才、爱学生的 好老师,我可以考虑上她的课来得到一个好的印象 如果没有丹在那一个小时把她一年多来的奖学金申请经历分享,告诉我原来我所面临的困难她都经历过并且熬 了下来,没有她最后的信任和鼓励,我的美国求学之路、也许早已夭折。这位学姐,温暖了最困难时候我的心,无私地分享给了我最为重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也能够 找到这样一位你们的学姐学长,助你的留学之路一臂之力。

策略三:导师篇

美国的很多教授有科研经费。很多理工科的教授可以聘用研究生担任研究助理(ResearchAssistant),解决几年的奖学金问题。文科的课题经费 少很多,但也是有少量RA的可能。教授老师的大腿不可不抱,因为他们将是你最大的支持者和拥护人。比如说,我的学长的导师当年研究经费用完了,所以无法帮 助新来的一位成员,但是他认识的其他老师有名额于是写了一封充满溢美之词、饱含良心推荐的邮件,请那位老师考虑和该生见面。该生也抓住了机会推销自己,于 是成功获聘。建议大家在和教授导师建立了一定的关系之后,在officehour等合适时机抛出寻求奖学金建议的问题。不要人家根本不认识你时就追问奖 学金的事情、急功近利。在询问的时候,表明你想听到的是建议 您对于我找到奖学金有没有任何建议和方法推荐 ,不是直接索求 某某老师,我是一名好学 生,您能否给我奖学金? 如果你们并没有很铁的师生关系,后者的问法会让老师十分尴尬,不好直接拒绝但很可能对你产生反感。策略四:心态篇我来美国第一个学期的时候,因为知道自己的存款数字比较窘迫,曾经疯狂地找奖学金和校内的工作(美国对于国际学生在校外打工规定非常严格)。我在第一个月广 泛撒网,投了校内的70份工作/奖学金,然后 我就傻傻地等着,一天到晚看手机屏幕刷邮件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机会。等了一个半月,没有一个面试或者积极 回复。人家最好的情况是回复一封邮件 感谢您的申请。很遗憾地通知您,这个职位已经被他人获得。 我有种从云端掉到了泥底的挫败感 复旦名校的光 环,新东方名师的自豪感,同学朋友的赞美,在大洋彼岸的西雅图,然并卵。我连华大图书馆里一小时10块钱的工作都申请了,并且已经在复旦图书馆两年图书上 架的经验,却没有被人家搭理一下。我只是想告诉大家风光背各人都有难处,找寻奖学金和工作的路途可能并不平坦,并且要花时间、要等机会 哪怕你已经联系 了导师、学姐、系秘书,做了自己能做的很多申请和尝试。这时候需要的就是耐心点,相信自己,坚持不懈。作者:左微,不想当好老师的翻译不是好主持人。我是女博士,但不是第三性别。我在西雅图,看云卷云舒,写学术文化。欢迎关注Weishare2015。本文经由作者授权转载。

以下为关联文档:

美国教师给学生考试加分想到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到美国学习的中国五年级学生,在一次数学应用题考试中没有考好,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要求他只要能把在饭馆里吃饭的帐结算清楚,就可以给他的这次应用题考试...

大多数美国孩子在7岁前学会阅读,那06岁的语言发展时曾经有位美国教育专家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课外阅读,得出结论: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是美国孩子的阅读量却...

美国小学教师谈儿童家庭阅读史密斯是美国的培德拉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儿童阅读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给了他很多的关于儿童阅读的实验上的帮助;他的在美国的爱玛瑞大学的许多的老师、...

美国教师同行评价动态美国教师同行评价旨在提升教师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鼓励教师参与,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和欢迎。本文介绍其优点、评价目的、评价步骤和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K12阶段教师质量,美国STEM教育研究主要提出(1)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应该作为教师成长和学习的催化剂.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集中发展教师教学、整合知识内容和主题的能力,解决课堂工作和学校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多样...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