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教师先行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需要有先行一步的思想]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四月天,我和一群怀揣着教育理想的追梦者走进临安,去感受临安教育的优势之风。行程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带给我们的记忆也许永恒,临安几所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让...+阅读

谈到文明,便会想到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想到华夏民族一向自诩 文明古国 、 礼仪之邦 。的确, 先人们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引以自豪的物质文明,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些璀璨文明似乎渐渐被我们遗忘了。面对时下随处可见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一股强劲的文明之风也随之刮遍了祖国大地,拂过了各行各业。

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更是把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作为老师的我们,天天在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的学生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然而,作为老师的我们,问问自己:我文明吗?

当我们指导多时,耐心耗尽,却还是一双透亮的眼睛无辜地看着你时,有没有脱口而出 你怎么这么笨呀! ;

当我们教育学生不走草坪的同时,某一日,同事远远地有事招呼你,有没有情急之下,走 捷径 呢?

当调皮捣蛋的学生又闯了祸,害得班级扣了分时,有没有过气急败坏,不慎粗话出口呢?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作为 为人正礼 的老师,尚不能 礼 ,则学生何以 礼 之?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在对学生进行 传道、授业、解惑 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个体形象影响感染着学生。因此,要教育学生文明,老师首先得做个文明人。

怎样做个文明人?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如何文明的我们,心里肯定清楚。文明,不过形象、语言和行为三方面。

形象文明,不必多说。试问,如果老师衣冠不整,蓬头垢面,趿着拖鞋,走进课堂,形象自然大打折扣。不修边幅不可取,过分夸张,标新立异,也有损为人师表的形象。

言为心声 。语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美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的完美与否。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陶行知也说过: 你的冷眼中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的讥笑可能毁掉了一个爱迪生,我们的一句粗话扼杀了一个爱因斯坦

当学生犯了错误,可以耐心教导,可以疾言厉色地批评,但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自尊,学生也不例外。无意间给学生起了个自认为符合他特点的绰号,也许这个学生今后将在同学的嘲笑中永远抬不起头,甚至能形成班级同学捕捉同学缺陷,乱起绰号的风气;对犯错学生的一句辱骂,虽然能得一时痛快,却可能对这个学生造成一生难以抹灭的伤害。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文明。

小学生是最喜欢模仿的,教师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随时印入脑海里。加里宁说过: 一个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首着这样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锐。 身教重于言教,与其每天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 不要乱穿草坪、看到纸屑捡起来 做个文明人。 ,不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有实效。

不要在看到纸屑的时候懒于下腰;

不要在目之所及处找不到垃圾箱时随手一扔;

不要在四下无人时随地吐痰;

当我们如此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请我们以身作则。

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人格魅力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 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 。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文明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使他们 亲其师 , 信其道 ,那么,文明之花开遍校园乃至整个神州大地,亦非难事!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