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论文

运用语言升华语感

10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有这样一个通俗的故事,说的是三个父亲教儿子游泳,比比谁教得好:第一个父亲反复地口授游泳的方法,第二个父亲一边说一边让儿子在岸边比划着,最后一个父亲则带着儿子在水中边游边教。

其结果可想而知。

语感教学有类于此。如果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没有最终深化到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上,那么,语感的培养也只能是坐观垂钓,岸上学泳了。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感悟和积累只是对外在语言的吸收和融入,而运用才是对语感的内化和实践的过程,才能使外在语言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实践语言、运用语言,并达到语感的最终升华呢?

一、借助课文精美词句迁移运用

每篇课文总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精妙的感悟点迁移运用,不仅能使学生提纲挈领地理解课文,而且能在举一反三的训练中达到学以致用。

1、词语的迁移

⑴巧借课题,生发新词

课题往往凝练传神,有画龙点睛之妙。抓住“题眼”,巧妙生发,能较好地切入词语的运用。在教学《林海》一课时,老师抓住一个“海”字,相机提问:“生活中,哪些东西多了也可称作海?”这一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经过讨论,同学们有的说,天上云多了称作“云海”;有的说,人多了称为“人山人海”;有的说,花市上群芳斗艳称为“花海”……在盎然的兴致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课题,而且衍生出更多的“新词”。

⑵抓关键词,形象描绘

课文中许多词语充满意象,富有情趣,教学中如能充分调动学生感知,通过栩栩如生的语言描绘,便可再现词语的丰富内涵,达到对词语的深刻诠释和理解。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一句话:“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教学中就可抓住“颜色不一”“千奇百怪”这两个概括性的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在鲜活的生活表象中,学生有的说,海滩上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灿若宝石,还有的色彩缤纷。有的说,海滩上的贝壳,像扇子,像小号,像圆圆的小房子,真是千奇百怪……

⑶词语开花,活学活用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语言形象化、丰富化,就能打开学生脑海中的语言仓库,灵活多变地积累和运用词语。教学《鸬鹚》一课时,老师让学生由景生情,体会“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一句中的“悠然”,学生换之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怡然自得”、“陶醉”等等词语,在不断的诠释中,“悠然”一词就像花朵一样渐渐绽放,在活学活用中,学生的个性化语言也在悄悄生成。<<<12345>>>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