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论文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度量论文

07月30日 编辑 39baobao.com

[完善中国国债发行机制探讨论文]完善中国国债发行机制论文:《浅谈完善中国国债发行机制》摘要:从1996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时起,我国国债发行机制正在逐步地市场化、规范化。但应注意的是,我国国债招标...+阅读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度量论文篇1

《试论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度量》

[摘要]如何评价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其财政风险程度,也就是说通过哪些指标来评估国债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由于国债扩张带来的财政风险程度,仍然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度量需要在确定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的选择要具有层次性、代表性、简明性和相关性。既然国债政策的不可持续性直接导致财政风险(危机)的局面,那么影响和决定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基本因素也就直接决定了财政风险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债收益大于成本原则、国债的代际公平负担原则、国债扩张的限制性原则以及国债政策的灵活性原则。

通过若干数量指标衡量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进一步准确认识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的基本含义;其二,明确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数量标准和界限,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其三,对国债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并对相关的财政风险或危机状态进行监测及预警。

如何评价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其财政风险程度,也就是说通过哪些指标来评估国债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由于国债扩张带来的财政风险程度,仍然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度量需要在确定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的选择要具有层次性、代表性、简明性和相关性。既然国债政策的不可持续性直接导致财政风险(危机)的局面,那么影响和决定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基本因素也就直接决定了财政风险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这些因素确定评价原则,并选择相关指标。考察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债收益大于成本原则、国债的代际公平负担原则、国债扩张的限制性原则以及国债政策的灵活性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可以选择如下指标或方法,用来衡量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及其财政风险程度。

一、内部因素引起的可持续性及风险问题

所谓内部因素是指由于国债发行本身引起的可持续性及风险问题,是从国债发行的经济效应和经济负担两方面考察国债的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问题。相关指标包括:赤字比率、国债负担率、外债偿债比例、国债利率和国债资金的资产形成率。

l、赤字比率

赤字比率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财政赤字是一年当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财政赤字(盈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国债与财政赤字密切相连,国债是弥补赤字的基本手段,因此,长期高赤字必然导致高债务。这是因为债务的利息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项内容,赤字扩大需要发行国债,发行国债需要偿还利息,从而引起赤字的更大幅度增加并推动国债的膨胀,影响国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赤字比率不能长期保持在高位上。从经济周期的规律看,赤字比率应该与经济增长率保持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国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增加,赤字水平提高,债务规模扩大,随着总需求水平提高和国民收入增加,财政赤字减少甚至出现盈余,债务规模趋于减小。这种发展趋势显示国债政策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财政风险减弱。

2.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国家债务存量总规模,是衡量国债风险情况的基本指标。从理论上讲,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压力和偿债能力、居民的收入和储蓄水平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规模都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GDP的规模反映出来。这是因为GDP越大,社会资金总量就越多,财政的偿债能力就越强,企业和居民的应债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对国债规模产生约束和限制,以及国债是否会对未来造成沉重负担的主要方面就是考察国债余额与GDP的相互关系,即国债负担率是否适当。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经济理论及实践经验并未对国债规模的合理界线作出明确和科学的解释。即使是欧盟国家签署的马约中规定的国债负担率60%、赤字率3%的国债规模安全线标准也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马约标准只是为了形成共同的市场条件,并有利于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率和汇率水平,促使达不到目标的国家必须努力达到相关标准,反映的是欧盟当时经济发展程度下的一个平均水平和经验数字。因此,其他国家国债规模合理性的判定如果只是比照这一标准,则有生搬硬套之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运用国债负担率指标对国债规模的合理性及国债政策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当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成为不可控制时,就可能导致债务负担率的持续上升,或者大幅变动,就可能在短期内积累债务风险;如果利率水平高于经济增长率,即使赤字为零,也会出现债务增加导致利息增加、利息增加导致债务持续增加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国债负担率快速上升。

3、外债偿债比例

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指出:内债是一国政府欠本国公民的钱,许多人认为内债不构成负担,尽管这种看法过分简单化,但它却表现出一种真正的洞察力。而外债是一国政府欠外国人的钱。这种债务确实导致债务国公民可支配资源的净减少。外债利息的沉重负担,意味着一国消费水平的降低。因此,外债对国债政策及财政稳定性的影响或威胁可能会更大。一国经常帐户赤字表现为净债务的增加,而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关系表示为:经常帐户赤字=(投资-储蓄)+(政府支出-税收)。因此,任何引起投资相对于储蓄上升的因素,任何引起政府支出相对于税收上升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净外债的增加。举借外债对于一国弥补国内储蓄不足,以及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都很重要,但这并不说明任何规模与结构水平的外债都是适宜的。因为,如果经济的长期增长都依赖于外债流入,那么外债不断增加就会对未来偿债造成压力;如果外债被用作有利可图的项目或用于进口高档消费品,那么外债的利用就不会增加出口行业的产出能力,也就不可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从而给外债的偿还带来更大的困难;如果政府政策过分压制国内储蓄率,还会造成过度举借外债。尽管很难通过单一指标判断一国外债的最优水平,但是人们认为偿债比例(债务偿还额占出口收入的比例)是实用的。若它很高(例如在25%以上),则表明该国对外贸或国际利率水平的逆向变化是脆弱的。由于偿付外国贷款是一国的基本义务,政府可能需要提高国内利率,削减重要的进口,而这会使该国经济绩效受到损害。

4.国债利率

国债利率直接影响举债成本,如果在市场利率水平较高的时期大量发债,势必增加未来时期的付息负担,形成还债高峰,并可能使赤字持续增加。所以,国债利率上升会导致财政融资成本增加,从而削弱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国债利率上升有可能是国债规模超过资本市场容量产生的结果。由于资金的稀缺性,国债的过度发行会引起市场利率上升,从而导致国债成本上升,如果在利率持续上升之后,仍然不能满足政府的融资需要,就可能导致国债货币化融资,从而使基础货币增加并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胀压力。通胀水平上升,又会迫使国债利率上调,进一步增加举债成本,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因此,国债利率持续上升可能是国债政策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也是财政风险相应增加的表现。国债利率高低也是政府信用状况的反映,包含了资本市场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的评价。如果政府信用状况好,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溢价水平就低,国债的市场利率相应就低,国债价格趋于上升;反之,则国债的市场利率就高,国债价格趋于下跌。在国债市场上,如果国债利率持续走高,国债价格持续下跌,仍然难以吸引投资者购买,那么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5、国债资金的资产形成率

如果通过国债筹集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给人们提供应有的效用,能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债形成的政府支出就具有生产性。由于政府债务融资并非完全用于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支付,而是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便形成了政府所拥有的各种可再生性资产。如果国债资金纯粹消费性支出越少,可再生性资产越多,则通过资产增值实现债务偿还和负担减轻的能力就越强,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也就越强。更进一步考虑,如果国债资金用于诸如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常性支出,形成人力资本,将会产生正的外部性,提高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增进后代人的收益或效用,类似的消费性支出活动将不会造成后代人的净负担,从而有利于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并降低财政风险。因此,只要国债形成的政府支出是用于与公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形成有关的项目,就将有利于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二、外部因素引起的可持续性及风险问题

如果金融体系出现问题,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如果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债务负担严重,需要进行资产重组;如果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金赤字迅速上升,中央政府都会出面援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化解的话,上述隐性及或有债务就可能导致国债的较大增加,在转轨经济国家此类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各类隐性及或有债务的存在,尽管不会对国债政策产生直接、显性的影响,但其风险转嫁作用也将使国债政策受到显著的约束,政府也将面临更大的财政风险。通过一定指标对这些外部因素进行评价与描述,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相关因素对国债政策及财政风险的潜在影响。

l、银行不良资产比率

银行贷款损失增加、不良资产水平高时,表明银行体系较为脆弱,抵御风险和危机的能力木足。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会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影响国家的财政平衡。从收入方面看,贷款损失增加,将使银行可被征税收入减少,银行税收也就减少;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支持会给政府带来直接成本,或者降低中央银行的利润转移;中央银行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接管,将导致中央银行的利润下降和税收减少。从支出方面看,由于国有银行实际承担了财政的部分职能,因此,银行不良资产化解的最终责任者只能是政府,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政府出资为银行弥补资产损失,补充资本金。这些银行不良资产已经成为政府的负担,政府只能通过发债的形式筹措资金,从而逐步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因此,对国债规模的判断必须充分考虑庞大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因素。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制约和削弱了财政为其他公共消费和投资支出继续扩大债务规模的可能性。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贷款的比例在10%以内,银行体系是比较稳健的,而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变动也就成为我们判定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的重要指标。

2.政府对国有企业或公共部门支持和参与程度

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亏损也通常是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的原因之一。尽管中央政府的财政帐户不能反映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但是,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亏损最后是由中央政府承担了。

在许多国家,由于管理薄弱和公共部门缺乏财务责任,政府支出得不到适当控制,这些支出也不一定能被有效和公平地分配到社会急需的地方。政府支出被用于支持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集团,或只使少数人受益。在亚洲新兴工业国,国家干预分配信贷的现象十分普遍,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多种保护,使银行业为争取客户不惜降低贷款审查标准,大搞人情贷款和优惠贷款,结果造成不良贷款的迅速膨胀。由于大企业与政府的联系紧密。政府对银行间接融资实施严格控制,难以避免地形成了经济腐化和金钱政治,造成了贷款运用效率低下。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对公共或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进行担保是普遍现象,因而形成了政府的显性或有债务。由于缺乏其他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债务依赖型的融资模式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大,利息负担沉重,有些连利息也难以偿还,只能借新债还旧债。尽管有政府信用作为保证,但是,由于政府项目的还款困难,银行也相应调低了该类项目的资信程度,使政府信贷再融资的成本提高。上述政府对国有企业或公共事业的财政支持,加重了未来财政支出的负担,是财政深层次风险的体现。

3、养老金制度欠账规模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及国债规模急剧扩大。造成财政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支出增长迅猛,其中最大的支出增长因素是转移支付,又以公共养老金为主。目前,所有工业国家仍然面临缴费缺口,尤其是主要工业国家,它们的年度缺口达到GDP的1.8%。养老金赤字不断积累使主要工业国的养老金负债超过了国家的有形政府债务。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养老金支出高于收入对今后赤字造成的压力比发达国家还要巨大。按照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公共养老金负债属于政府隐性直接负债,即政府对职工的负债。从现收现付向完全积累制为主的养老金制度转变的融资渠道,较为可行的是发行国债和出售部分国有资产,而通过提高税收和降低财政支出的空间较小,通过财政盈余为养老金债务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政府承担的养老金负债可以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短期债务是当前需要支付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即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部分债务可以通过扩大养老金的覆盖面、提高退休年龄、延长缴费时间、提高缴费率,以及增加其他税收收入、增加国有资产出售收入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长期债务是若干年以后需要支付的养老金,它的偿还分散在较长时期里,会大大减轻短期内筹措养老金债务的压力,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或税基扩大以后的税收收入来融资。但是,无论是国债融资还是税收融资,都会使未来数代人为偿还养老金制度的转轨费用而付出更多。由此可见,养老金制度欠账会对未来国债扩张产生压力,这种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其他财政手段、市场或私人(私人管理或建立养老基金)方式解决问题的程度。因此,对养老金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收支状况的考察和预测也是评价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的重要方面。国债政策论文篇2

《浅谈我国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国债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待完善。一般来说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它相对其他方式而言,对经济产生的副作用较小。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国债政策以及目前我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全面阐述了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国债;国债政策;经济效应;国债功能

一、国债的概述

(一)什么是国债和国债的分类

1、国债的定义。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向其他经济主体承担一定经济行为的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2、国债的分类。国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照发行区域可分为国内的国债和国外的国债,简称内债和外债;按照偿还期限可以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它们的期限分别为一年以内、一年至十年及十年以上;按照流通与否,可以分为可转让债券和不可转让债券。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说明或解决不同的问题。

3、国债的功能。国债最初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上世纪40年代后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各国政府日益强调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国债也由单纯的财政融资手段演化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国债的财政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筹集资金。为财政赤字筹集资金是国债最基本的职能。理论上,财政赤字的弥补可以通过增税、货币发行和发行国债来解决。但是,增税会抑制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同时还受到法律程序方面的限制,货币发行意味着向央行透支或借款,常会带来通货膨胀和宏观失控,而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赤字则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也是当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二是需求管理工具。国债还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有效地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所以,国债还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三是国债的金融功能主要表现。

国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而且还会对利率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与结构。

二、我国现阶段的国债政策

(一)适度增加面向金融机构发行国债的份额

考虑到凭证式国债存在发行期过长、成本偏高、期限较短等问题,以及规模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必须增加面向金融机构发行记账式国债的份额。这不仅可以使国债期限品种多样化。而且能降低国债发行成本。

(二)建立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国债市场

一个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国债市场,不仅便于确定新发国债的发行条件,而且能为其它筹资人发行债券建立标准,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便于中央银行利用国债市场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三)压缩财政赤字规模,收缩国债发行额

首先,在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基础上发展经济,增强财政实力,大力解决财政分配秩序混乱,大量的收费、基金游离于财政预算收入之外的问题;解决目前财政运行状况紧张、调控力度受削弱的问题;坚决杜绝税收组织上存在的税收空转、寅吃卯粮、贷款缴税等财政收入虚收现象。其次,要严格按照公共财政框架要求,严格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确定财政支出顺序,克服财政缺位和越位问题。

(四)优化国债结构,为国债政策的中长期化创造条件

一是调整期限结构。适当增加短期国债发行,逐步实现其发行制度化、周期化,同时提高长期国债比重,优化国债的期限结构。二是调整品种结构。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诸如储蓄债券、预付税款债券等新品种,使国债品种结构进一步多样化。三是调整国债的发行对象,改善国债持有者结构。除允许公众持有国债外,还应允许商业银行更大规模地直接进入国债市场。同时,允许国外投资者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以拓宽国债的发展空间。四是增加专项建设国债的比重,用于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符合新的发展观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上,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自然的整体和谐发展。党中央已经明确的生态保护、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必须放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考虑的重点之列。

三、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国债的正经济效应

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五年发行国债,用于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大致测算,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至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从近几年国债资金的投向与运作情况看:

1、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2、加快了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3、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4、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保持社会稳定:

5、为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国债的投资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债的负经济效应

1、国债的挤出效应。在经济学中,挤出效应的观点认为:如果政府支出的增长依靠债务融资,将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和市场利率上升,此时私人投资下降。国债的挤出效应是国债的副产品,挤出效应等于政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民间主体的权利,政府参与市场过多,因而损害了市场效率。

2、国债的经济负担加重。国债的经济负担并不由国债偿债率、赤字依存度等指标的大小决定,更重要的是国债相对规模的稳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这一模式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建立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组织及市场秩序,实施稳健的金融开放策略,灵活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将有利于我国未来时期利率水平稳定性。由此可见,如果经济与社会保持稳定,我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余地仍然较大。

3、国债的期限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国债绝大部分为2―5年的中期国债,期限集中,短期和长期国债比较缺乏。从理论上说,中期国债收益较高,在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购入国债后往往不愿售出,这会限制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向和规模。另外,虽然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容易对中长期利率产生较大影响,但短期国债的缺乏,使其对短期利率影响有限,这意味着央行不能通过所谓的扭绞操作(twist operation)来影响利率的期限结构。可见。国债期限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削弱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力。

4、国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制约了国债金融功能的发挥。如果机构投资者占比重大,国债流动性就较强,这会为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从而使国债的金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果国债持有者以个人为主体。公开市场操作是无从谈起的。我国在发行国债之初,功能主要定位于筹资,所以,国债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团体等。

5、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不足。而我国目前国债发行采用的是在承销体制基础上的招标,公开招标仅限于在承销团内,非承销商无权参与投标。在这种情况下,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基础就受到限制,不利于国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优化国债充分发挥国债经济调节作用

前几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是完全必要的。今年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是必要的。从发展趋势看。稳定的财政政策已发挥了作用,国债投资将继续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关键是用好国债资金,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能力。同时,要重视改善消费环境,开拓城乡市场。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论文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论文:《试谈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摘要:从1996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时起,我国国债发行机制逐步地市场化、规范化。但应注意的是,我国国债招标发行...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