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绘画儿童画

大雪节气是怎么来的

05月19日 编辑 39baobao.com

[元旦是怎么来的]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阅读

大雪是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大雪节气的寒、暖、风、雪等异常天气现象的出现,均对未来的天气有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大雪节气的雪多、雪大均预兆来年丰收。

比如: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 ◇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甘) ◇大雪纷纷是丰年(川) 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大雪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大雪节气习俗有腌肉、观赏封河、观赏雾凇、吃红薯粥以及进补等。大雪(英文名:Greater Snow)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日期是每年公历12月6或7或8日。

大雪节气的节气有如下:

1、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期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2、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3、观赏雾凇

据统计,一般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2月,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会有雾凇出现,湿度大的山区比较多见。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我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

4、吃红薯粥

红薯含有大米、面粉缺乏的赖氨酸,赖氨酸可促进人体上皮细胞的成熟,一直抗癌因子与细胞中蛋白质的结合,可提高人体抵抗力,秋冬吃红薯还有防燥的功效,但不能多吃。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要多喝点红薯粥,因为它易于消化,保护胃肠,还能促进胃肠运动,使排便更加轻松,还能摆脱便秘的困扰。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5、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琯溪柚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节气的环境是怎样的

“大雪”节气发生在每年12月份的7日或8日,该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每年大雪过后各地的降水量就会进一步减少,如东北、华北地区,12月份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降雨量则更少,还不到1毫米。 大雪的降雪量一般会在5.0~10毫米。在我国古代,大雪被人们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对地面及周围作物起到保温作用,为冬天的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

到了气温有所回升之时,积雪就会融化,这时就会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以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中国民间有名“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这就足以说明雪对农作物的帮助作用是极大的。 在我国,除了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到了大雪时节,我国辽阔的大地都会披上冬日的盛装。此时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农作物要适时通风,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作物烂窖。...

以下为关联文档: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立夏节气怎么穿衣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

感恩节是怎么来的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的起源,和英国基督教的宗教纷争有关。大约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来势猛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

元宵节日是怎么来的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

斑马线是怎么来的城市街道人行横道上的一条白线,又叫斑马线。这或许是最早的时候对斑马线的定义,现在在乡村的大马路上同样也可以看到斑马线。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

小满是什么节气小满后是什么节气小满节气: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候代表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三大时期。 小满节气时间是什么时候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小满后一个节气...

春节是怎么来的春节的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

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圣诞节策划方案:圣诞节的来历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已成了普世性的节期,尤其欧美国家,在圣诞前夕,家家户户预先准备好一切,屋内布置得美仑美奂,街上行人,川流不息,熙往...

春节的由来是怎么来的春节的由来是怎么来的,新年是怎么来的呢:春节,也称元旦,是一年新的开始,它是中国最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也是办的最隆重的节日,中国的春节一般从过小年之后开始。 在小年之后就可以开...

米饭是怎么来的米饭是怎么来的,观察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提炼出富有个性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吃相: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吗?也许有的人会毫不犹豫的说:”用米煮出来的.”没错,是用米煮出...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