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绘画节日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10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中国传统节日儿童画晴朗的日子]...+阅读

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

,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

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我们的学生,说起 愚人节、圣诞节 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

,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 传、统 等15个生字,会写 贴、街 等9个字,会写 节日、春节 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单元第三课。(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指名读)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指名读)指 传 :左边一个单立人

,右边一个专。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指名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 传统节日 。(齐读)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进入传统节日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请同学们翻开书P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读情况

1.分组出示生字,指名读。

翘舌音节生字:传舟

后鼻音节生字:堂统郎饼赏巷

第三组生字:贴宵祭乞巧菊艾

2.去掉拼音,同座互相检查。读对了就夸夸他

,读错了就帮帮他。

3.打乱生字顺序,开火车读。

4.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读读课文,拿出铅笔圈画出来。

(1)出示词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

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4)出示每一个节日的时间。告诉学生,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每个节日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齐读)

三、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一)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

,是什么节?(出示词语:春节)

为什么叫春节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2.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出示第一句话)3. 贴窗花 。(1)指名读 贴窗花 ,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2)出示各种窗花,你喜欢哪一种窗花?引导学生观察窗花图案的丰富内涵,知道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

(3)我们来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指导读 贴窗花 。

(4)过年,我们会贴窗花,还会贴什么呢?

(5)一双巧手,贴出美好祝福,更贴出中国人的智慧!(齐读)

4. 放鞭炮

(1)古人为了把 年 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

指导读 放鞭炮 。

(2)鞭炮又叫 爆竹 ,诗人王安石有一句诗这样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5.老师引读: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春节,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座说一说。

(走亲访友、得压岁钱、吃团圆饭、看春晚等等)

(2)品读词语 人欢笑 。

红红火火人欢笑,喜气洋洋人欢笑,团团圆圆人欢笑,其乐融融人欢笑。

6.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齐读第一句)

7.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这一刻,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齐读第一句)

(二)热热闹闹元宵节(正月十五)

1.春节过后十五天,我们迎来第二个传统节日。这天我们又会做什么呢?自由读第二句。

学生自由表达:看花灯、猜字谜、吃元宵等。

2.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出示词语 元宵

3.吃完元宵

,我们去 看花灯

(1)指导读 看花灯 。

(2)花灯可不是只有花的造型,她千姿百态。

出示图片:它可以是一匹马,一只凤凰,一条龙、一条鱼,一个财神爷,一个故事,一个擎天柱。

小结:中国在变美,花灯也变得更绚丽。

(3)看花灯,猜灯谜(出示灯谜:舟、团、宵)

4. 宵 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它的夜晚最热闹!(1)出示视频:天南海北的人们是怎样闹元宵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游花灯、舞龙灯、舞狮子、打树花)(2)这些习俗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人们争相赶来观看。(指名读第二句)

(3)今天

,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元宵节为人们恋恋不忘的春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5.小结:汤圆的馅变得越来越丰富,花灯变得越来越亮丽,不变的是如汤圆般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家人。(齐读)

(三)天清地明清明节(4月5日前后)

1.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 清明节 。在这一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自由读第三句。

学生交流:去扫墓,在桌子上摆上水果,插上香等。

2.出示 祭 :下面的 示 就像一张桌子,也就是祭台;上面的 表示肉,也就是供品; 就像一个人的双手。 祭 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扫。

3.我们用这些隆重的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有一句诗会涌上心头

出示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齐读)

4.清明这一天我们还会做什么呢?

远足,踏青,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5.品读理解 清明 。

6.小结: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这清明的天空,更美在我们陪伴亲人、思念故人的那份真情!

(四)回顾传统节日

1.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再到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伴随着这些习俗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

2.齐读1-3句。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全班齐读。

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1)看结构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的结构。

贴、敬、转、街 4个字是左右结构

, 艾、热 2个字是上下结构, 舟 是独体字, 团 是全包围结构, 闹 是半包围结构。

这节课我们学写 贴、敬、转、街 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 舟 这个独体字。

(2)看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分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 贴、敬、转 这3个字左右比较均匀, 街 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都相对均匀。

(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教师重点指导 街 和 舟 。

街 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 彳 的第二笔撇在第一笔撇的中间下面起笔,中间 圭 的第三笔横要穿插到 彳 第二笔撇里, 圭 的三横一提保持相等间距

, 亍 的第一横与 圭 的第一横一样高,第二横要穿插到 圭 里。

舟 ,注意笔顺正确: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 舟 字字形偏窄长,不要写宽了。

(二)练习书写,培养习惯

1.教师范写 街 和 舟 。

2.学生先描后写。

3.集体讲评,评价指向比例和关键笔画。

4.抄写词语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 。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4月5日前后

以下为关联文档:

传统节日儿童画迎接春节...

趣味语文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走百病”【习俗】 赏灯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

传统节日儿童画56个民族是一家...

最好的中秋节手抄报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儿童画一家人其乐融融...

中国传统节日儿童画两只彩色小蜗牛...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引导探索传统游戏传统节日传统儿歌园通过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理解 ,我们懂得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乡土赖以展开的教育资源,开发我园的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于...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 (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宵节(出示...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