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黑板报内容介子推的传说]小朋友们,大家知道民间关于介子推的传说吗?其实我们现在的清明节和他有很大的关于的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他的一点历史传说吧,看看大家是不是也会了解一点。 民间传说 介...+阅读
清明节与寒食节本是两个相邻的节日,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 春秋时,晋国征服了许多戎人、狄人的国家。其中包括狐国(狄)、骊国(戎),晋献公娶了四位戎狄为妻,有五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除了申生之外,其余的都是戎狄所生。重耳、夷吾为狄人狐姬所生。奚齐、卓子为戎人骊姬所生。 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就来自于此,骊姬设计杀了申生,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了晋国国君。重耳逃往狄国,夷吾逃往梁国。后来晋国大乱,奚齐、卓子先后被大臣里克所杀。夷吾回到国内,被立为晋惠公。 夷吾害怕重耳抢他的君位,派人到狄国去行刺重耳,重耳被迫流亡,到了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是为晋文公。 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自割腿肉为他充饥。重耳归国为晋文公,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原本是清明节前一日,唐玄宗时将二者合为一日。...
中介子推的故事
冬至后105天为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食节”。它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只有一天之差。所以现在民间很多地方,都把二节合到一起过了。不过在这个合二为一的节日中,寒食比之于清明是个次要又次要的角色。它既无资格与清明节“举案齐眉”,也没有能力与之“分庭抗礼”,按眼下商界流行的说法,它很象是一个曾有过辉煌,却因经营不善、举步维艰,终至被别家兼并的没落企业。它麾下那些原先灿然有光的文化元素也随着岁月的磨蚀、名称和形式的式微而渐至湮没了。但是翻开史书细看,你会大吃一惊的发现,在久远的古代,寒食原是个非常盛大的民间节日,清明只是它的辅节。先有寒食后有清明,因有寒食而有清明。现在寒食节所处的这个卑微的局面,实在是主仆易位了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寒食节的原委。相传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文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后母骊姬的迫害,带着一众臣属流亡国外。途中少不得备尝艰辛。话说这天行至卫国境内,重耳竟至饿到晕厥。随从介子推见状,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给重耳吃了,以渡此厄。十九年后,君臣一行得以复国,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杀伐决断,赏功罚过,手段真个了得。唯大封功臣之际,不知怎么的独忘了割肉饲己的介子推。子推见状,不愿腼颜求赏,就回老家带着老母隐居到了绵山之中。晋文公经人们提醒,想起子推,得知已然离去,非常后悔,带人亲自到绵山去找,但见群山逶迤,林海苍莽,实在无迹可觅。
有大臣向文公献计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而留下一面,他害怕烧死老母,一定会从无火处负母而出。”此计本来大妙,无奈举火时奸臣孤偃、赵衰来了个四面举火。正值春季草枯风高,大火着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与老母无路可出,遂被烧死于一棵大柳树下。面对焚林余烟、焦黑尸身,晋文公不由得倒身下拜、顿足嚎啕。众臣见状,无论真心假意,都也跟着大放哀声,声音响彻四野(介公岭至今尚有“哀号坡”地名)。随后,文公止哀传令:一,在绵山为子推建庙,让其享受四时祭奠;二,绵山改称“介山”,绵山所在定阳县改为“介休县”;三,放火焚山的这天定为“寒食节”,全国军民人等,此节前后一个月内严禁举火煮食,只吃冷食。此即为“寒食节”由来。
介休,介休,介子推于此休矣!有的文章解释为介子推在这里休息过的意思,岂不可笑!至于清明节,缘于这样一段故事:介子推死后,细心的人发现他靠在身后的大柳树上,用脊背堵着一个树洞,洞内有一片写有血书的衣襟。这就是介子推的遗书啦。遗书是一首诗。诗曰: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君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第二年的寒食节,重耳又领着群臣来到绵山,在山下寒食一天,然后于第二天登山祭奠。这时,只见那棵死柳已然复活,万条绿绦随风起舞,十分的兴盛。于是重耳就把这棵复活的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名为“清明节”。这就是为什么先有寒食后有清明,清明又比寒食晚一天的原因。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寒食习俗首先在山西流行。最初为断火一个月,但人们不能耐受,多生疾病,曹操于是下令停止寒食。后又恢复,但依次减为七天、三天,最后定为一天。细考寒食节的变迁,开始时只是个单一性、地方性的民间节日,节俗活动十分单调,仅有寒食和禁火,流传区域止于并州一带,但到南朝时,已传至荆楚一带。“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这是极写杭州西湖寒食节的热闹场面。花天酒地,红船满湖,游人如织,一派升平景象。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推荐,江南富庶之乡的参与,平淡的寒食节逐渐丰腴起来,至唐代达到鼎盛,加入了诸如斗鸡、走马、郊游、击球、荡秋千等活动,演变为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
寒食节衰微的原因,其实仍在于它这个不近人情的习俗。寒食清明,节当暮春,正是人们游玩踏青、上坟祭祖的最佳时机,但是寒食节要求禁火,因此人们只能将扫墓活动定在清明,以便焚烧纸钱,这使得清明节变得越来越重要,加之到得后世,寒食焚火的习俗因纪念对象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及思想情感关切甚浅而日渐淡漠,故清明节后来居上,渐渐取寒食节而代之遂不可免。不过也由此足证,寒食节是个典型的官方“行政命令”的产物,而非有的文章所谓“人民要表达对介子推精神的纪念”。所谓的“介子推精神”是什么?有人说是“忠孝两全”。翻遍古今典籍,介子推并无经天纬地之才,黄钟大吕之音,除了割肉焚身的一段佳话,他没有在历史上、在晋文公的霸业上留下任何别的印迹。
烈则烈矣,壮则壮矣,却与“人民”何干?与“忠孝”何干?先说“忠”,若说割肉奉主是为忠,那为什么晋文公搜山时他又避而不出呢?臣违君命是为“忠”吗?宁愿柳下作鬼,而不愿作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谏砺之臣,是为“忠”吗?若说“孝”...
关于重耳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将来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赏介子推。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
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寒食节的来历。
扩展资料:
寒食节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隋唐时期多在清明节前第二天,宋代则在清明前第三天。一般的说法是在冬至后105天过寒食节,所以也称“百五节”。流传至今,山西各地亦有清明节前一、二、三天过寒食节的不同说法。
禁火并非寒食的习俗,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周代。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
以下为关联文档:
“清明节来历”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 1、通过队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
“清明节的来历”小学生清明节班会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清明节的传说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
清明节来历简介35字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
清明节的来历是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