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绘画节日画

年年都过中秋节中秋是什么时候问世的?来由又是怎样地

02月12日 编辑 39baobao.com

农历八月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这里的"仲"即为居中之意。八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 "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的《周礼》,但作为节日,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出现于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卷四《中秋》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丰,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 按照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八月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这里的"仲"即为居中之意。八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因为中秋节和月亮有关,是日又要求合家团聚,故又有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之称。 中秋节的来由,普遍认为它与古代祭月风俗有关。

我国古代传说的神话中有女娲捧月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也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载。秦汉之前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到了唐宋,有关祭月记载更为详尽。 民间祭月一般在庭院中设大香案,有四张大的方桌合在一起,上面摆满了祭菜、月饼、瓜果、梨枣等等。月饼要摆在桌子的中间。红烛高燃,檀香烧得满庭芳香。

全家人依次跪拜月亮,直到祭礼完毕,皆大欢喜的切开月饼了。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祭月、赏月、吃月饼。此外还有观桂花,桂树被认为是月宫仙境中惟一的植物,又是人间清纯的象征,"桂兰之交"是世间最高的友谊,"桂子兰孙"是天下父辈的共同期望,中秋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赏桂,更让这个节日充满了诗意。 赏月 年年中秋赏月,年年都要听嫦娥的故事,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幻想着月宫桂影,吟咏着"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有了一份诗意,而且有了一种期盼和祝福,感觉中秋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

中秋赏月,古已有之。而又盛行于宋代。《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据《新编醉翁谈录》称:"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赡宫,高攀仙柱……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古代把日称为"阳",月称为"阴",阴阳调和则万物昌盛,因而人们对月亮有独钟的情感。

月亮在人们心中是美丽、温柔、恬静和可爱的,集所有阴柔之美于一身。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多情而美丽的神话,更让月亮多了份神秘的诗意。 嫦娥是羿的妻子,羿是远古时一个力大无穷、善于射箭的英雄。当时天上共有十日,十日尽出,大地焦枯,人们很难生存,羿为民除害,射下九日。一位仙人为表彰其功绩,送了一包长生不老之药给他。

羿将药交嫦娥保存。却被徒弟逢蒙得知,乘羿外出之际逢蒙逼着嫦娥交药。嫦娥在万分紧急之时将药吞下,瞬间,她身轻如燕,迳直飞上了月宫。羿从此和嫦娥分居两地,只能在中秋月明之时,设桌祭供。 年年中秋赏月,年年都要听嫦娥的故事,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幻想着月宫桂影,吟咏着"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不仅有了一份诗意,而且有了一种期盼和祝福, 感觉中秋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

吃月饼 对小孩子来说,中秋节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吃月饼。相信现在的月饼一定是比过去好吃,但是现在的人却是越来越不爱吃,月饼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礼品,供人送来送去罢了。 《中国风俗辞典》记载:中国月饼传说起源于唐初。唐高祖李渊与百姓欢度中秋,他兴高采烈地挥手,手上正拿着吐蕃(今西藏)商人所献的装饰华美的圆饼,不禁兴致大增,指着天上明亮的圆月,高声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蜍",随即把圆饼分与群臣共食之,同庆欢乐。

于是吃月饼的习俗开始流传。 对于月饼,还有一个版本的说法:元朝末年,起义领导人之一张士诚,利用中秋节向百姓馈赠麦饼,在饼内夹带字条,上写"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定于八月十五日晚同时起义。"月饼"一词真正出现在南宋。但它还和中秋节无甚联系。真正把中秋月饼记入史册的时间是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对小孩子来说,中秋节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吃月饼。月饼的制作最初在家庭进行,品种很少,大多是面粉调合后,内夹糖馅,外有芝麻的"麻饼"。直到清代,才有记载月饼做法的书籍。到近代,制作工艺越来越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