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要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才能成长最好呢? 总是觉得现在的生活过得太安逸,已经失去了斗志,一个人要成长必须经历很多的磨难。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引用那段经典的论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然而,很多事实却告诉我们,很多人已经苦了心智,饿了体肤,空乏了身体,最终,一生还是那样的多磨难多痛苦,终究为生活奔命,到死也没有落下什么大任。
更有甚者,生理无法承受这些磨难而英年早逝,我们常用一个词“天妒英才”,事实上,“英才”还没长成,只是有像英才发展的趋势,有担当大任的可能。似乎过多的磨难还是不能促进成长,反而压制了成长。 “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太舒适的环境必然促进一个人惰性的发展,这个问题没必要再过多论述,都很明了。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里面谈到了很多关于环境和成才的话题,一个环境的变化,影响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兴衰,乃至整个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
对于马歇尔在环境和成长上面的观点,我是颇为赞同的。北方寒冷地区的民族总是有更强的抗争能力,而当这个民族迁居到舒适的环境中,这种斗志和抗争的能力也就逐渐的失去了。当然过分恶劣的环境对一个人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书中有一个例子很好,说一个工人,如果靠他自己目前的技能每天除了睡眠之外的都去不停的干活才能挣到足以养活自己和家庭的工资,那么这个工人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自己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或者说学习新的技能赚取更多的钱,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工人就得不到成长,永远都在干那种工作,直到他干不动的那一天。
一个人要发展,必须有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发展所必须的活动。同样,艰难和困苦依然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照人类本性的构成来看,除非人有某些艰苦的工作要做,某些困难要克服,否则就会迅速堕落;而且发奋努力对身体和道德的健康也是必要的。”一个适度的环境,这种环境中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困难的一面,这样才能适合一类人群的成长。
诚然,一个人要想向着某一个目标成长,去选择合适的环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以其常人和没有雄心大志(不论是高等还是低等的雄心大志)的人而论,从适中和相当稳定的工作中所获得的适中的收入,对身心和精神的习惯之养成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只有在这些习惯之中才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