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宝宝手工

科技教育叙事性研究案例:神奇的力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科技教育]21世纪已经到来, 科技兴国 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适当渗透科技教育内容,已显得十分必要。在活动中,应注意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通过自身的...+阅读

[课题由来] 每天的晨间活动时,孩子们总会拿着各种体育器具在操场上开心的奔跑着,追逐着。他们一起比赛扔沙包、比赛拍皮球;他们一起玩滚圈、跳跳球、翘翘板;他们用沙包 打死 坏老鼠;他们拿着自制的风车在风中来回走动;他们在滑滑梯上呼啸着降落 。课间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的便是小汽车,折纸了。他们会把两辆小汽车放在一起开,瞧瞧到底哪辆更快些。他们也会折成无数只飞机,让它们满天满地的飞起来。但遗憾的是,他们谁也没有去认真的思考些什么。有一天午饭后,又有一些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他们最喜欢的便是一辆外形比较美观、体重比较轻盈、跑得非常快的小汽车。为了得到这辆车,两名幼儿发生了争执。当我问到 为什么 时,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说: 因为它跑得快。 我明白了,都是 力 惹的祸。于是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实、探究,自己来获得相关经验,来解决一些问题呢。

[课前思考]

力虽然到处存在,但根据中班幼儿自身的知识水平,要使他们能够真正领会到看不见、摸不着的 力 以及 力 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如果不改变过去传统的 灌输 办法,幼儿是难以接受的,还可能扼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先分析、筛选了一些关键问题,然后提供相关材料。让孩子自己亲身去感受,去以历。我只是引导孩子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大胆讲述、最后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活动准备]

皮球、毽子、纸、橡皮筋、小汽车、沙包、飞盘、绒球、绳子若干,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呀?(感到神奇,萌发欲望)

幼儿1:大象。

幼儿2:小白兔。

幼儿3:那可能是小雨点。(提醒幼儿是看不见的)

幼儿们:不知道。

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与 力 交个朋友,好吗?

幼儿知道力的存在,但是请他们猜测时,他们的经验仅仅停留在了能够看见但不在身边的实物,他们很难想到 力 。但当老师抱起小朋友时,虽然没有告诉幼儿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是 力 ,但从我的举动中,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力,并感知了力的存在,为下面的进一步进行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请你先想一想,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然后再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中)

幼儿1:我拍皮球的。

幼儿2:我扔沙包的。

幼儿3:我玩的是开小汽车。

(2)(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

幼儿:因为没有用力。

(3)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让请小朋友自己选择玩具,一起来玩一下的时候,他们显得很开心,他们选择了各种玩具,并使它们运动起来,但很少有人想到拿绳子,(只有一名幼儿拿绳子想跳,但没能跳起来,随后又换了球等其它的物品。

)而更多的小朋友选择了皮球、皮筋等常见物品。也许他们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所以在玩的时候显得有些谨慎,玩法也很传统。

3、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但刚刚老师还发现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比较高,扔的沙包比较远,推的小汽车也比较远。而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低,扔的沙包、推的小汽车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现在再来玩一玩这些玩具,想一想什么时候物体跳得高、远、速度快,什么时候物体跳得低、近、速度慢。

提醒幼儿用一种物体作比较。

幼儿1:我发现,我用力扔飞盘的时候,它就飞得远,我稍稍少用力时,它就飞得不远。

幼儿2:我的皮球跳得很高的,比缘缘的高,因为我用的力比她的大。

幼儿3:我用绳子把她一拉就拉过来了,我的力气大。

结合平时的经验,所以幼儿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就是 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动得快 在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 但活动中发现有名幼儿不小心把飞盘上的 辫子 拉了下来,于是索性两名幼儿在桌子的两边做起了拔河的比赛。这给了旁边小朋友不小的启发,他们马上想到了用绳子拉。并一下子就知道了哪位小朋友的力大,赢了比赛。

4、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 力 。 力 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 力 真神奇,真是 神奇的力 。

[活动延伸]

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

[活动反思]

不少教育家和科学家认为: 学科学的过程比儿童获得科学内容和事实更为重要;儿童去发现事物比知道它们更为重要。

力 在我们身边到处存在着,但幼儿对于力的感知仅仅停留在力的最表面的概念上,他们只知道有力、也知道力的存在,但对于力的大小、方向,孩子们似乎从来没有去认真的思考过。为此,我们选取了身边唾手可得的物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与幼儿一起进行探讨。幼儿也因为对身边的物品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操作时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经验。

整个活动都是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展开,层层深入,让幼儿一步一步的去感受、体验,并从中获得知识。比如,从一开始我就告诉幼儿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的朋友,他们感到非常好奇,马上萌发了去寻找的欲望。然后又带着这样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操作,显然,他们被吊足了味口。也从中发现了力的存在。在这基础上再一次让幼儿操作,从中了解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由于幼儿在此活动前对弹性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游戏中他们很快就知道了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两次实验,逐步感受到了 力 的神奇,并对实验的结果大胆的讲述,对 神奇的力 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以下为关联文档:

科技教育点滴内容摘要: 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环境中渗透科学;在游戏中体验科学带来的神气的奥秘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在活动中探究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