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王羲之写字换鹅]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氏是高级的士族。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就是...+阅读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相传他七岁时已写得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他偶然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地拿出来阅读。父亲责问他说:“这是我特地秘藏的书籍,你为什么要拿出来看?”其实,父亲并不是真的不准他看,只是怕他年纪小会无意中泄露出去,于是就对他说:“等你长大以后,我再传给你。”羲之恳求说:“孩儿如果现在不能开窍,长大后又有什么用呢?” 父亲听羲之说得有理,当场就把书给了他。羲之高兴极了,从此便手不释卷地日夜攻读,并且按照书中讲的方法去运笔练字。不到一个月,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铄(音朔)看了羲之的字后,对太常(掌祭祀礼乐的官员)王策说:“这孩子一定见到过什么用笔的秘诀,他写的字,觉得非常苍劲老练。
今后他的名声,一定会盖过我的。”羲之长大后,努力向前代书法家张芝、钟繇等学习,博采众长。他非常强调勤奋苦练,曾经对人说:“张芝临池学书,连池水都写黑了。如果别人也能这样做,就不会落在他后面。”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详细故事
王羲之这个名字应该没有谁会感到陌生,他是我国古代乃至现在的杰出书法家,被后世称为书圣,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评价,其实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有极高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勤学苦练,即使一个人是天才,不经过后天的雕琢又怎么能成材?王羲之身上有一个被后人铭记的小故事——入木三分。
一、入木三分——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东晋时期的一位帝王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的赴舟山上祭祀土地爷,这时候的王羲之已经37岁,他的书法不说是在全国上下,至少在京城范围内已经名满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样的大书法家自然也得帝王的青睐,东晋明帝请王羲之把祭文写在用木头做的祝板上,写过之后再请专门的工人雕刻,其实当时的朝廷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大型祭祀活动,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天下第一,帝王也常常请他来执笔。工人拿到这块木板之后按照平时的工作顺序先拿刀削木板,削到一半居然惊奇的发现一个问题,王羲之写字的墨迹居然渗透到了木板的里面,深度达到了三分,工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剃掉三分厚的木板见到白底,可见王羲之的笔锋有多雄厚,已经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这引得刻字的工人连连惊叹,入木三分,后来王羲之的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京城,刻字工人说的那个词也就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成语。
二、入木三分现代意义 其实入木三分这个词出自唐朝的张怀瓘所写的书断·王羲之,他所写的这篇文章通篇都在赞美王羲之写的字有多苍劲有力,或许张怀瓘算是书圣王羲之的小粉丝。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经过了千百年依然在被后世所沿用,流传到现在依然用来形容一个人书法功底,形容书法的笔力苍劲有力,除此之外,有的时候也用来比喻对某件事情或某篇文章的见解深刻透彻。 其实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可以轰动整个国家,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书香门第的家族和所谓的什么天赋,最重要的是他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付出了别人所承受不了的努力,而这努力并不只是一遍接一遍的机械重复,还有对于书法的变化和思考。...
请举个例子有关王羲之的故事
袒腹东床 王羲之的书法「铁画银钩」,流传千古,而他一生的趣闻轶事,也脍炙人口。 有一次,大官郗鉴到王导丞相家中,想在王丞相的子侄里挑一位当女婿。消息传来,一群二十来岁的男孩子无不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希望能被选上。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躺在靠东边地床上,衣衫不整,露出肚皮吃东西。郗鉴看了,反而觉得这个年轻人洒脱自然又有气度,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就是「袒腹东床」「东床快婿」典故的由来。 代表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作品中,「兰亭集序」可说是他一生中的代表作了。可惜这一件佳作被唐太宗用来殉葬,今日我们看到的已不是当年的原作。 「兰亭集序」如何能成为「书圣」的代表作?这一幅作品被王羲之孙视为传家之宝,又怎麽会在传了七代之后,落入唐太宗的手里? 「兰亭」位置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近郊。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好朋友,还有儿子凝之、徽之等四十一人,一到兰亭举行修褉仪式。 我们先来说一说什麽叫做「修禊」。「修禊」是古代一种消除污秽的祭祀,也就相当於现在的清洁运动。一般多是在农历三月三日春光明媚之时,选择水边,一方面祭神,同时大家也洗洗手脚,据说可排除邪恶不祥。这项仪式从西周就开始了,最初大概只是祭神,后来逐渐增加唱歌、宴会、作诗等节目。再到后来,「修禊」已重在赏玩景物、饮酒作诗,成为士大夫文人的游戏,祭神、清除污秽的原意逐渐消失。 所以王羲之与好友在兰亭玩的十分尽兴,他们一边闲谈吟诗,一边饮酒欢乐。玩到最开心的时候,大家要求王羲之为这一次聚会写一篇序文作纪念,王羲之一口答应了。
他那时已喝得有一点醉意,便顺手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作文章。文章中他描写风景的优美,好友聚会的欢乐,同时也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宇宙万物的变换无常,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感叹。 「兰亭集序」全文总共三百二十四个字,字字遒媚劲健,有如神助。王羲之酒醒之后,自己也对这一篇文字相当满意,他又很用心的照原文重新抄写好几遍,但是再也写不出那样的书法了。於是「兰亭集序」成为王羲之的最爱,并珍藏起来,留传给子孙。 萧翼赚兰亭 「兰亭集序」传到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在山阴永欣寺当和尚,也擅长法。据说智永活到近百岁才去世,「兰亭集序」於是落到其弟子辨才手中。辨才博学能文,精於琴棋书画,得到这一件珍品,宝爱万分。 当时皇帝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墨宝,四处搜求,最后终於从辨才手中得到「兰亭集序」。
太宗临终时,嘱咐一定要以它陪葬,於是「兰亭集序」的真迹就永远埋没了。 至於唐太宗是如何从辨才那儿得到「兰亭集序」的?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唐太宗命萧翼计取兰亭,是留传最广的一种,故宫博物院的「萧翼赚兰亭图」,画的就是这一则故事。 据说,唐太宗三番两次向辨才要「兰亭集序」,辨才却始终推说不知道在哪里。后来只好设计让监察御史萧翼假扮为一名潦倒书生,借住到永欣寺,慢慢和辨才结为至友,而后套出「兰亭集序」的下落,太宗终於得到真迹。 这一则故事生动有趣,但也有人说未必是真的。因为唐太宗乃一国之尊,在那个时代,皇帝想要什麽就有什麽,辨才不过是一名老僧,怎感欺瞒皇上?因此有人认为这也许是好事者所编造的一段趣事罢了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很励志它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出处: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版本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 jī ) 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2] ,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节选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以下为关联文档:
王羲之古代诗人简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
简短的名人典故限80字以内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
简短有趣的成语典故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 释 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典 故 这...
重阳写字外婆的作文重阳?菊花?外婆 清幽的菊花香醉人心脾,她缓缓迎来了九月,迎来了重阳节。看着家里满园种着的菊花,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忙着登高望远,准备重阳糕,插茱萸,谈笑间,不禁惆怅,人们是不是也忘...
王羲之的为人正直的故事1.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 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
关于写字整齐的成语贝联珠贯、工工整整、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一、贝联珠贯白话释义:形容排列非常整齐。出处:《华星篇》:贝联珠贯拱北辰。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翻译:北极星排列得非常整齐...
像王羲之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有哪些1。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详细故事王羲之这个名字应该没有谁会感到陌生,他是我国古代乃至现在的杰出书法家,被后世称为书圣,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评价,其实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有极高的天赋...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故事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