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经典故事

"福布斯中国大陆百富"育子故事

09月13日 编辑 39baobao.com

财富是国人"奔小康"的重要指标,"福布斯2002中国大陆百富"的育子故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富豪们的生活,展示他们多姿多彩的家教经。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中国大陆百富"讲述的育子故事,相信生动的个案、先进的理念能帮助每一位读者修正自己诸如远见、执著、把握机遇、会做人等财富品质,同时在家庭子女心中植入一粒粒强大的财富种子。

刘永行:鼓励孩子的善行

在我创业初期,儿子年幼。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和孩子之间无法"零距离"。我就想,干脆让孩子开始"半独立"的生活吧。我一狠心,将儿子送到朋友处寄养。孩子见不到我,经常抱怨。残忍吧?也许。孩子渴望和父母在一起,是天性,但我要搞事业,哪能和孩子天天"亲密接触"啊!

然而,孩子还是和我最亲近。

每次,只要我们父子俩凑在一起,我就带他去书店。买什么样的书呢?就买好人行善的故事书吧。孩子非常高兴,于是,我就一个一个故事讲给他听。我用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诉孩子人生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而人的高尚品格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我说:"孩子,你想成为有出息的人吗?如果想,你就必须有好品行。你是爸爸的最爱,爸爸为有你这么个孩子而骄傲!努力吧!"

我尽管和孩子相处时间不长,可我很注意观察孩子的每一点每一滴,儿子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哪怕是非常非常细小的一件事,只要反映出他行为"善"的一面,我就用"放大镜"去赞美他。

儿子读高中时,我感到他一个人就能应付外面的世界了,我可以放手让他完全独立了,于是,他去了美国。

在美国,他经常和我沟通,我们在电话里谈得最多的也是他身边的故事。比如,他说,坏人做坏事必然遭到报应,好人做好事必然会有好报,这比讨论赚多少钱更有意义。儿子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他清澈透明,善良正直,爱憎分明,是非观念很强,有民族自尊心。孩子的心态非常健康。

一个日本同学歧视中国,在很多公开场合贬低中国,将中国讲得一无是处。我儿子忍无可忍,把那个日本同学叫到教室旁的一个空房间,瞪视着他:"你在讲什么?你看不起中国,侮辱中国人!我警告你,不许你再瞎说!再说我就要对你不客气了!"听说我儿子要揍他,那个日本同学乖乖地认错了。

我妻子听儿子说起这件事就批评他冒失,我却说:"他没有做错,一个人应该有民族自尊,换成我,我也会这样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的企业一直处于成长期,我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像小皇帝似的,受到别人特别的照顾。我希望孩子成长的过程自然、简单,没有外界干扰。

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像普通孩子那样,没有受到特别待遇,我很少给他特别的感觉。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行善的重要性,这是我最宽慰的。

1995年12月底,我们全家在美国雷诺市一家商店里买东西。店员在给我们包装物品时告诉我们,附近还有一家更大的商店,并告诉我们行走路线。

她是想让生意给别人做?显然不是。

儿子说:"我们去看看,回来再付钱。"我们找到了那家大商店后,才发现那家大商店就在我们住的宾馆旁边,小店里所有的东西这家大店里都有。

该不该回去?如果我们返回小店付钱,要绕着走好长一段路。但儿子决定还是要回去买小店里的那包东西,他说虽然没有付钱,但是店员已经包装好了在等我们。我们夫妻相视一笑:孩子啊,你处处为别人着想,是对的!

于是我们决定返回小店。

雪城雷诺街上寒风凛冽,雪花飞舞,我们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毛衣,虽然身体在瑟瑟发抖,可是心里很坦然。出来买东西时,我们压根没有想到会在外面呆那么长时间。

我说:"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直接回宾馆,就不会吃冷风,不会挨冻呀。为什么还要回小店呢?"

儿子说:"我感觉到我们这样做不是我们个人的事。美国店员这样诚恳,给我们指点另一家更好的商店,如果我们不回去买那包东西,良心会很不安。我不愿意让那位美国店员对我们中国人留下不好印象。"

做善事已经成了儿子的习惯。

我的企业现在来到了上海,孩子也从美国回来了,我们一家都在上海。我想,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但是,我鼓励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讲述人小档案:刘永行,四川新津人,"福布斯2002中国大陆百富"排行第八位,主要产业为动物饲料,资产约10亿美元。)

吴良定:不要多给孩子零花钱

我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大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老二毕业于深圳大学,老三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老四在北京大学就读,准备去英国留学,幼子在宁波读初一。

说起幼子,还有一段故事呢!

今年夏天,幼子的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夏令营。学校发给家长一张"账单":英国,2.9万元;新西兰,2.2万元;北京,1万元。儿子看了看,把"账单"往书包里一扔,没再理会。

第二天,老师惟独没有看到我儿子的反馈信息。"到底是你父母不同意还是你自己不感兴趣呢?"老师非常纳闷。

儿子说:"老师,我早就想去英国了,也想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夏令营,可是价格实在太贵,不好意思,还是以后再说吧。"

老师又问:"你父母有钱,会不让你去吗?你没告诉你父亲吧?" 儿子点点头。

我知道后对儿子说:"孩子,你一直渴望去英国,还是去吧。去国外见见世面,多交些朋友,还是很有好处的,价格虽然是贵了点,但希望你珍惜这次机会。"

儿子去英国之前,我们给他1000英镑作为零花钱。20天后,儿子回家了,他还给我们515英镑。 儿子在国外20天只花掉485英镑,其中,400英镑用来买礼物,算下来,这些天里他只花了85英镑!

说实话,我不会去设计孩子的未来,但对孩子的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如尽量不给或者少给孩子零用钱,让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习惯。如果要向家里要钱,必须说明理由,讲不出理由就拿不到钱。慢慢地,孩子养成了筹划的习惯。我的孩子以及再下一代对花钱的欲望并不是很大,这让我很欣慰。厚土积于微粒,父母的言传身教,所处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对孩子进行早期投资。我反对。现在,大家的生活好了,让孩子学画画、学钢琴,如果仅仅是业余爱好,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这些作为孩子今后发展的方向,就有问题了。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设计今后的发展道路,这并不科学。到头来孩子成不了设想中的"才",父母往往会很失望。许多独生子女长大后对父母没有孝心,父母也有责任。因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发展被父母框定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我给孩子的未来只作遐想:大儿子继承我的事业,其他四个孩子无所谓,可以考公务员。当然,我也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什么,我会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如果他们决定自己去创业,我会全力支持他们,公司可以为孩子提供扎实的创业条件。大儿子对传统产业不感兴趣,只对高新技术感兴趣。我不必强求他们一定要和我兴趣相投。我和孩子是两代人,相互间有代沟,很正常。现在,我家有我、我太太、大儿子等三人在搞企业。只要孩子不做有害于社会的事就可以放手,不必管得太死、太紧。

我告诫孩子们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宁愿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我不允许孩子们沾染"特权"观念。

幼子6岁那年,学会了用电话吩咐我的司机和办公室主任为他办事。别看他小小的年纪,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为此,我很担忧,并于1996年把孩子送到杭州一所外国语学校念书。

有人反对我的做法,我不以为然。其实,这样做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让孩子远离家庭,远离娇气、任性;二是锻炼他的自理能力,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自立;三是结交一批朋友,为他以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

有人赞赏我,说我"老谋深算",我却以为这是"未雨绸缪"。

我很想对天下父母们说:不必刻意地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给孩子的发展创造比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吧。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