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经典故事

大禹治水讲的是什么故事

02月0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大禹和涂山氏在新婚后第四天,接舜帝使命,出发治水,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传说,至今,乡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 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阅读

禹为了治理洪水、拯救百姓,走遍了大江南北,到处考察地形,研究水行方向。他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决定不再像父亲鲧那样去堵塞洪水,而是利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消除水灾。疏顺导滞,就是利用自然水势,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然后合通四海。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大禹还请来为父亲盗取息壤的神龟,帮忙运送土石,又请来天生神力的应龙帮忙划开水道。应龙的尾巴非常坚硬,能在地上划出深沟,帮人们引导洪水。 艰辛的治水过程中,大禹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难题。这不,禹三次来到桐柏山考察,每次站在山前,那桐柏山不是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就是山石嚎叫、树木怒吼,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动工治水。

禹怀疑遇到了妖怪,就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商议。谁知,大家唯恐双方开战祸及自己,纷纷恳请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这些首领临阵怯战,禹一怒之下,将这些首领全部关起来了。询问得知,他们包庇的是一个名叫巫支祁淮涡水怪。据说,巫支祁天生神猴,能言善辩,不仅了解江、淮水各处的深浅,还熟知周围地势的高低远近。 他长得形似猿猴,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可达百尺,他的力气比九头象还要大。

拼杀战斗和跳跃奔跑,都相当迅捷,眨眼之间就不见踪影。 可为了治水,必须战胜巫支祁。于是一场恶战就在桐柏山下展开了。禹先后派遣童律、乌木由出战,都打不过巫支祁。直到最后神通广大的大将庚辰出战,才终于擒获了神猴。 数以千计的山妖水怪,看到头领被捕,哪里肯善罢甘休?他们叫喊着冲上来想要抢走巫支祁。庚辰舞动天戟,与众神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散了这群乌合之众。

最后,禹命人锁住巫支祁的脖子,把他压在了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又在他的鼻孔上穿上铜铃,这样一有动静,人们就能得知。 除了水怪,桐柏山的治水工作顺利展开。经过一番艰辛的劳作,淮水终于顺利流向大海。禹又带领治水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黄河。他迎着山风站在高高的山崖上,派遣应龙前去划出河道。应龙在水中翻腾,向左划水向右涌,向右划水向左涌。

半晌过后,河道还是划不出来。 “怎么会这样?”禹在山崖上沉思。“我们去请河伯帮忙吧,据说,古时治河开道都要请河伯。”人群中一位年轻人见状提醒道。 “河底崎岖不平,处处有奇峰怪石......”应龙话音未落,漩涡中跃出一个人来,带起高高的水柱。那人白面人须,却长成鱼的身子。他来到禹的面前,深施一礼,献上一块水淋淋的青石,高声说道:河伯前来拜见。

大禹心中诧异,接过青石,连忙还礼:“您老就是河伯?我们正要前去拜见您呢?”“您在人间治水,老朽心中不安,今献上青石一块,略尽绵薄之力。”话音未落,河伯便转身跃入水中,须臾不见了。 众人不解,这河伯为何来去匆匆呢?禹略一沉思,把手中青石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弯弯曲曲、花纹遍布,刻画的全是这一带大小河道及水势情况。

禹心中大喜对着河伯消失处深施一礼,高声道:“多谢河伯送图!” 河伯送图的消息一经传开,民众起舞欢呼,治水热情空前高涨。禹根据河图上的指点,日夜不停地带领大家进行治理黄河的浩大工程。黄河的治理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天,到达了一个叫做龙门的地方。龙门是一座高高的大山,横在黄河当中,黄河到此就只能绕道,从山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行,每每水量大增时,河水四处漫溢,泛滥成灾,两岸的百姓因此苦不堪言。

通过察看地形,禹觉得此地非凿开不可,但诺大一个龙门山岂是朝夕可打开的呀?比起蛮力,禹深知动用智慧才最可行。于是他发明了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再仔细勘测推理,终于找到一处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八十步宽的口子,就将水从龙门引了过去。 龙门太高了,传说鱼儿只要能跳过龙门,立时能化作金龙飞升成仙,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鲤鱼跳龙门”。

寒来暑往,禹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彻底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使得山川峥嵘、米粮丰收,百姓筑室而居,生活安宁。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为“大禹”,整个华夏大地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禹会村遗址,禹会也称禹墟,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地考察发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

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龙山文化时期。 涂山既有大会诸侯遗址,又有娶女首领为妻的涂山氏国遗址,并留有禹王宫、启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启之地的)台桑、防风冢、禹墟等多处遗迹。 山上禹王宫有数千年历...

以下为关联文档:

有人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在鲧治水失败以后,尧就任命禹担起治水大任。禹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提出了“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的治水思想。他呕心沥血13年,三过家门而不...

有关治水的故事3个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大禹治水 相传在4000多年的前的尧舜时代,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整个民族陵入空前深重的灾难之中。唐尧主持召开部落联盟议...

评价一下大禹治水中的禹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

大禹化熊评价一下大禹大禹得涂山九尾白狐的指点,亲赴涂山,娶得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大禹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几天之后,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流...

西门豹治水故事简介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

少年师爷大禹宝藏观后感中国文化的亵渎 文/梦里诗书 《少年师爷之大禹宝藏》伊始用大禹治水为典故颇具中国文化的意蕴,让我错以这本会是一个制作固然简陋,但故事或能引入入胜的动画,但随之而来的展开,...

大禹治水是成语吗大禹治水 [dà yǔ zhì shuǐ] 生词本基本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褒义 典 故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

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

大禹治水的典故内容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伟人。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