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经典故事

文学史上的推敲的故事

01月07日 编辑 39baobao.com

[文学史上的拿破仑]1829年夏天,巴黎贫穷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一座5层楼的阁楼上,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坐在矮小的书桌前。他双眉紧皱,苦苦思索,脸上现出痛苦而绝望的表情。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阅读

贾岛的诗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认为“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以下为关联文档:

关于推敲的小故事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