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成语寓言

乾隆搞《四库全书》别有用心

09月20日 编辑 39baobao.com

[乾隆眼里的官民如父子]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乾隆皇帝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如果这一盛世出现在汉朝或者唐朝,当然无愧于伟大二字。 然而不幸的是,在乾隆出生约二百年以前的1...+阅读

世所共知,建州女真入主中原之后,热衷文字狱,康雍乾祖孙三代,一个比一个能整文人,但是你要说他们要毁灭所有的文化,也是冤枉了他们。事实上,他们一边整文人,一边还念念不忘“文化工程”。

譬如乾隆这个在位时间最长的清帝,在大兴文字狱的同时,也大搞了一次大型“文化工程”,那就是编撰《四库全书》。汉学士纪晓岚为此做了捉笔吏,并引以为“旷古成就”。

然而,《四库全书》这项“文化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吗?

要弄清上述问题,必须先解开这个疑团——乾隆为什么一遍搞文字狱,一边搞四库全书呢?

查考历史,不得不承认:在对中原文化的揣摩与利用上,努尔哈赤的子孙不仅比成吉思汗的子孙聪明,甚至比汉族始皇帝还高明。

比如乾隆搞的文字狱,就比秦始皇嬴政还高明。为封天下文人之口,秦始皇搞焚书坑儒,乾隆也焚书也坑儒,但是它同时又给读书人一个出口——满版“四书五经”,指定“统一答案”。这就是声势浩大的“四库全书”工程。

也许建州女真人吸取了蒙古人和秦始皇短命统治的教训,深悟此招更利于长治久安。

他们深知,自己是少数族群,单凭一点有限的武力维持穷凶极恶的专制政权,奴役广大国民,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为了避免重蹈秦始皇与蒙古帝国的覆辙,于是使用文化“两手”:一手文化杀戮,一手文化整容。

于是,确立全国统治之后,他们就开始把精力放在文化改造上。一边扬言搞文化工程,一边不遗余力地搜书、焚书,旧书新书凡是有涉及外族的地方,一律修改,有诋毁的地方,全书抽毁或禁行或全毁。现存的作者一被举发,充军、杀头。

《四库全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满清唯一允许留下来的“文献”,因为这是经过“消毒”,全然没有思想与民族气节的“无骨汉才”。

后来的文化学者公认,整容过后的华夏文明已经体无完肤,四库全书,这个“中国文化史上声势浩大的文化工程”实际上是“寓禁于征”,是一场打着文化工程旗号的文化浩劫。

乾隆文化两手实施后,华夏文明成了满清权贵的股掌之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显然,在文化整治上,乾隆干得比他爷爷、爸爸都出色,他不仅杀威,而且“诛心”,凡是有一点点的思想火花,一点点的独立人格,一点点气节的人,全部扑杀!动辄“弃市”“凌迟”“灭族”,无所不用其极!

乾隆时期的文化官员为了政绩,捕风捉影,大肆株连无辜,有时候乾隆明知道底下的奴才肆意滥杀,但并不加制止,他要的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效果,让被天下读书人不要有一点点出格的念头!

事实还真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发展了。

在乾隆“文化两手”的效应下,中国文化上千年来积淀起来的人格、骨气丧失殆尽!在那样一个朝代,有骨气的文化人无法存活。只剩下阿谀奉承“奉旨写作”的纪晓岚这等御用文人之流跟《四库全书》一起留了起来。

难怪民国学者章太炎说:“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文学家鲁迅指出,他们“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现代历史学家吴晗评价《四库全书》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乾隆大功告成后,文化在中国彻底成为一项“僵尸产业”。“避席畏闻文字狱”是当时的文人士子风声鹤唳般的真实写照,气节、思想、民权想都别想,所谓学士学者,只能在生命的浅层次爬行,像低级动物一样“著述都为稻粮谋”……

以下为关联文档:

乾隆生母的五种雷人说法乾隆皇帝到底在哪里出生,这关系到到底是谁生出来的他。 民国时期,国务院总理熊希龄经过认真研究,终于研究明白了,就告诉中国大思想家胡适先生说:“小胡啊,你知道吗,乾隆他妈这个谜...

乾隆帝靠什么补品活到88岁不知从何时开始,滋补养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现代人对养生颇有心得,种类繁多,功效各异的补品充溢着人们的生活,满足着人们各式各异的需要。饮食养生并非现代人的首创,人们很早就...

乾隆巧劝“将相和”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

和珅有何才能让乾隆离不开他我们看电视,都知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可是我们知道历史上真实的他吗?就一起看看吧。 历代被处死的贪污犯中,和珅的死是最从容、最雅致的一个。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

乾隆古代诗人简介爱新觉罗·弘历(1735年-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