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成语寓言

怎样讲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华侨对南洋的开发的全部并提问

03月25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1.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创立——隋炀帝设进士科 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将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状元。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阅读

教学内容:川教版七下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主备课人:魏砚君

执教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教科书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制作郑和下

西洋的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制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品质;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内容

学生活动

修订内容

【情景创设】 回顾所学,完成填空:唐朝对外交流活跃:陆路西经西域可达_______、_______,东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各州到达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海路从_____________出发,可达______________各国及_____________等地。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僧侣云集长安。 【课堂进行时】 一、郑和下西洋 1.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1)明朝前期______________( 朱棣 ) 在____________期间派遣 先后 七次下西洋 明朝时把今太平洋加里曼丹岛(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及印度洋沿岸称为 郑和船队一共到过_______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东海岸 (2)早在________时,我国就有人到______________谋生 我国大批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__和 _____,为南洋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2.找一找:在图中找出刘家港、加里曼丹岛、古里、红海岸、非洲东海岸 3.画一画:画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4.说一说:观看教材68页的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出四张邮票分别展示了哪些内容? 【课堂讨论】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壮举?我们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课堂小结】

学生看书完成填空

阅读课文回答

学生看书、完成填空 学生动手找找画画

学生讨论

板书

设计

一、郑和下西洋 :范围、目的、条件、情况、历史意义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范围、背景、主要人物、贡献

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怎样可以学好历史

一、观念转变,早作准备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

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 具体来讲: ①要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

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 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有哪些

一、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 学期计划 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及其课程标准解读,通读各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要求个人先拟订计划并经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协商后通过,开学后二周内上交。

学期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所授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校概况和学情分析,如:学校教学环境、班级人数、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行为、预期知识、兴趣爱好等情况;后进生、优秀生情况及如何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 2.目标要求。本课程总体目标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理解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教学进度。包括学期、单元、周课时的教学安排,要体现日期、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包括综合探究、社会实践活动、复习及检测)等项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课时计划 课时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教学程序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对课时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①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 ②确定重、难点,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③阅读参考书,更好地掌握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2.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 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教学设计既要符合授课班级大多数学生实际水平,同时又要兼顾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发展。

3.有效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是年级备课组)要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任务主要是讨论并确定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分析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交流教学方法等。教师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但教师不能照抄照搬集体备课教案。 4.提前撰写教案 认真按课时备课,必须提前一天写好教案,备详案还是简案应根据教师的个人经验和学校要求等来决定,但三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必须写详案。

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也必须要撰写教案,但可以是简案。详细教案是指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都详细地写出来;简案指只写出主要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的要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5.精心设计好教案 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及作业布置等。教案设计具体需注意:

(1)教学目标的设置 ①分析《历史与社会》的课标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 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 ③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等; ④教学目标的呈现应采取行为化的陈述方式,要防止教学目标的超标或降格。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教学重点是指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最本质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反映教材中心的部分。难点即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

(3)教学资源的处理 课本、图册和影像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若教科书内容充分反映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主要依据教科书展开课堂教学,否则就要补充其他的教学资源。

补充教学资源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结合乡土教学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地教学。

(4)教学方法的选定 选定教学方法需要注意: ①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对于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可选择教学信息传输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对于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②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 ③要考虑到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和学生的情况,运用教学方法要扬长避短,恰到好处,不求形式,而求实效。 ④要力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设计问题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5)教学媒体的选择 ①要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要充分利用“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具模型”“投影图片”等教学媒体; ②更要提倡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cai课件运用等。

(6)板书和作业的设计 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作业设计要少而精、要围绕教学目标,要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性作业、要有利于巩固与反馈。

(7)写好教学反思 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再教设计,提倡记录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学用书和教具等。

预备铃响后,任课教师必须到达教室候课,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要做到仪表大方、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小学学习生活与初中的不同之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课时安排

小学学习生活与初中相比是会有很多不同,我是一名初中教师,现在和你说一下个方面的不同。1、在课程上,小学主要只有语文、英语、数学、科学、思品这几门,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语文和数学上,对英语的要求不是太高;但是初中除了语文、英语、数学这三大主科外,还有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也是要求必须学好的。

2、课时安排上,每天基本上是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而且每天都是新内容,相对小学来说每天需要巩固复习的知识就要多一些,每天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与自己本学科相关的作业。

3、学习方法当然不能在再像小学那样,一本书或一些题反复的做,可能会重复好几遍,初中你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重复,这就需要你 : 课前要有一些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重难点;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能在课上掌握的尽量在课上掌握;课后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同学或是老师,把疑难点解决掉。

这些都是我的真实经验,不是复制。 希望加分哟!

最后祝你能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学习越来越好!

以下为关联文档: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记住隋文帝建立隋朝的时间与都城。 2.记住统一时间。 3.隋炀帝开通运河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一。 4.开凿运河时间:605年。(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复习提纲>人文学科>历史学相关问题添加到搜藏本站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悬赏分:20-解决时间:2008-4-3011:07 大家帮忙找找,就是那种前面一个问题,后面带页数的那种,人教版的,重酬~...

七年级下册历史题1.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 2. 宋代官吏公服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问题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第四课和同为一家阁逻凤死后,异牟寻继为诏王,对吐蕃繁重的税贡、军役以及遣送人质颇感不满。大历联合寇唐惨败以后,南诏元气大伤,复又受到吐蕃的怪罪,双方关系出现裂痕。此时,正值唐王朝改变策略,决...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填空速度!秦 汉 前221——前206 嬴政 咸阳 秦西汉 汉 前206——公元25 刘邦 长安 西汉东汉 汉 25——220 刘秀 洛阳 东汉西晋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4626532 汉 2...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卷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

七年级历史的13课两汉:汉承秦制,略有所改,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东汉时期,作为监察区域的州逐渐成为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州刺史的权力大大加重。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促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含试题,重点归纳)一.复习提纲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简洁点的重点或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简洁点的重点或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 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 2.措施:(1)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族...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