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成语寓言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02月24日 编辑 39baobao.com

[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几种方法]1.学生课前说课 利用新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将前一节课的知识有重点地系统地总结、归纳、讲述出来。这样便一改以往教师一味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枯燥模式,师生角色易位,学生主动...+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的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偏重于教师主导,漠视或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为此,教师要抛弃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2]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在新课程改革两年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简介如下:教学工作分为课前、上课和课后三个基本阶段。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我的基本做法是:

1、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预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列出书面预习提纲,作为上课评议的依据。

2、教师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在导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加深重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3、要求学生预习中对新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要学生做好记号,通过上课认真听讲来解决;对有异议的内容做好眉批,上课发言时提出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新课程的课堂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挤压与消磨学生个性的场所,老师应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缺点,选择其带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部分,成为学生的个性,并充分的呵护与培养。”[3]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除教师精讲外,我采取以下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评议预习提纲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后,请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并阐述自己如此概括的理由。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发言给予评价。整个评议提纲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比较鉴别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分辨力,加深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易遗忘。

2、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较好地开展它,对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新教材增加了“学习思考”、“史学争鸣”等栏目,既提供了讨论素材又使讨论围绕所学知识来进行,有明确的针对性。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因此,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讨论的主体是全班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参与,既可以开展同桌间的,又可以开展前后排的,或小组间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有意识避免只是优生介入,差生旁观的现象。

3、学生提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教师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中,新课讲授完毕,教师要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度通过铺路搭桥,由学生自答,或指定某个学生回答,或由教师回答。通过学生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自己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课后活动 恰当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对巩固知识,深化能力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历史的吸引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具体的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方法:

1、构建知识体系,设计课后习题 在学生学习与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课外自己去建立每节的知识结构和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增强对历史事物整体认识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发动学生独立编写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然后进行汇总和筛选,提取富有创意的题目。这一环节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尝试,获取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小评论等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以达成历史学习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通过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历史课外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和培...

如何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本质

“在‘历史教育’、 ‘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通过教育作用于中学生’,三者关系中,先天性地将历史教师居于了‘主导’地位。”[1] 历史教师的思想、思维、情感决定了历史课的效果。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了义务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才能把握初中历史教育的方向。那么,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本质是什么?应该持什么样的观念去教?《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进行初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提出了最基本的、所有初中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历史课标的法规地位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确立以课标为依据的教育思想去指导教学。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要“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志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充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从而突出、强化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和公民意识。“历史教学‘恰到好处’的境界,就在于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 [2]。 “历史教育主要涉及人类的信仰,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发展等精神领域。一个人从小到大,由散漫的行为而成熟为具有良好的生活技能,精湛知识和高尚理想的社会成员。不消说,这个生长过程,需要人类已有的文明去滋养。学校的历史教育若能够有效率、有质量地承担这一任务(本该如此),这个生长的过程不仅充满智识,而且会支配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信念,这便是我们通常赋予历史学科的发展观念。”[3] “历史教育的学科本质是发展学生的人格”,即“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课堂教学中,认真发掘教材,积极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包含许多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历史人物,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感受具体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中学会做人,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二、教学评价中,处理好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应试的关系,在能力测试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这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可以说无处不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生“放下书包,一无所有”的说法则更成了对当今历史教学现状的莫大的讽刺。面对现状,我们更应该在历史教学评价中把体现人文教育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转变考试的目的,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价中注意设计针对学习历史感悟的问题,将认识转化为意识,让学生在能力测试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三、课外活动中,将人文素养培养和校园文化紧密相连,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感受人文气息。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利用校园文化可将历史课堂延伸到课外,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学校每学期都举办科技周,利用这一契机,开办专题讲座、开展“读史征文”活动、让学生设计历史人物简报、组织历史演讲比赛、辩论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并感悟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以及人生的创造之美、奋斗之美,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生活本身更高远的东西。

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呢?为了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标,我作了以下的尝试。一、使学生准确、完整、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是知识迁移的根本前提所谓基础就是《考试大纲》中确定的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数据等,基础知识好比一栋大厦的地基,基础知识越扎实、越广泛,提高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展示能力的区域越广。同样道理,能力越强,知识迁移、组合、融合的程度就越高,创造性就越强。要使学生准确、完整、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首先要对基础知识中重要的历史概念作结构性分析。

在进行结构性分析时,还应注意历史概念各要素构成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如原因中哪些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影响中哪些由主观愿望产生,哪些是客观效果等。

以下为关联文档:

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互动的参与率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互动的参与率 文/李毅 内容摘要:历史教学互动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来提高...

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课程结构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对老教材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表明该历史学习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有什么重要作用你好!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维新...

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做法我是一位在农村小学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老师,长期以来我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尤其要注意激发...

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历史教学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为改变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效益不高的现状,实施有效教学是一种最佳策略。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本人以为: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怎么在传统国学继承中起到自己的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与国学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注入国学元素,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

几种教学方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一、前言 从目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科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

如何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发挥考纲的作用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第一轮复习应从微观入手,基本按章节顺序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在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

如何发挥细节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课题的研究目标怎么制定展开全部确定研究课题或取得批准立项课题后,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这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课题研究做法多样,但总有一个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