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童话故事

从一个后进生的数学童话作业谈起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这是我们班沈思陈的数学童话作业,原文实录如下:小数点(童话)一天,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菜.小明买了一斤青菜,可是价格是3.30元.小明看了说: 好贵呀,六元一斤! 小红说: 这明明是三元三分。

小明和小红说了半天,天才聪聪来了。小红和小明问聪聪,谁说的对。

你们都说错了,是三元三角。 小红和小明问为什么。 因为小数后面的零可以去掉。 小红和小明点点头。

这次他写的数学童话名字叫《小数点》,题目起得虽然太随意,但我知道他主要对小数点的位置有思考,有了化简意识。开学到现在的几次测试,他都是不及格。家庭作业的效率极低,课堂上连课堂作业都无法正常完成,从他的书写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从描述的数学思维来看,还是颠三倒四,没有真正掌握。

故事中的人物是小明和小红,两个司空见惯的名字。它主要讲述的是三元三角是3.30元,3元3分是3.03,二者的区别在于小数点,其实他还没有讲清楚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应该写0占位。但他能找到一个具体的生活中的事例,建构一个情境,把数学知识套进去,说明他还是有思考能力的,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很多孩子由于长期的知识链的断接,已经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学习习惯特别差,学习力思考力严重下降,长此以往,只能会加重这种现象,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困难,和其他的同学差距越来越大。

通过写数学童话,在沈思陈的身上,我看到了数学童话的潜力。沈思陈的状态在课堂开始了静悄悄的变化,我刚教这个孩子的时候,目光是呆滞的,脸上是没有笑容的。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眼睛开始慢慢的发出光亮。

在数学课上,现在也能偶尔举一下手。

今天,程新诺关于一个小数的简便运算,即一个数减去2个数的和,等于一个数分别减去这两个数的差。用整数举例子,他能明白其中的规律,但是一把数字转化成小数,他立刻又回到原点,去掉小括号,里面的加号依然不变,这就说明这个孩子的思绪是跟不上的,他还停留在整数阶段,还是受到数字变化的干扰,并没有从这些表面的现象后面看到不变的规律,单靠讲、做题对他来说应该是个很痛苦,很艰难的过程。这样的孩子在面对老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紧张的,所以就导致了他吸收知识的效率严重下降,而在童话世界中,他们是愉悦的轻松的,很多问题可能在童话情境中就会寻到更好的支撑点,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我希望能够在后进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道智慧的桥梁,让后进生通过数学童话重新拾起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描述数学童话的过程中攻克数学中的一个个知识点。

孩子们都喜欢听童话讲童话,写童话对她们或许来说还稍微有些困难,就像沈思陈的童话作业,前后不统一。但这是一个好的切入口。班级中那些优秀的孩子或许因为家庭的原因,或许因为自身努力的原因,已经很优秀了。这些后进生更需要关注,我们的注意力更应该放在那些中下等生的身上,要提优更要补差,面对这些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智慧。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童话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凭借直观的感受去体会、感知和领悟各种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用自己心灵的 触角 去体验,通过情感的润滑和催化,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