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备孕知识优生

谨防宝宝中耳炎

10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分泌性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请问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病是如何引起和预防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中耳与鼻咽部之间有一管道称为咽鼓管,正常人这一管道在吞咽、打哈欠、打喷嚏等动作时开...+阅读

症状表现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发病原因

专家指出,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专家提醒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

不可拖延。

65%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最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修补。

特别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

积极预防

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居家护理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儿中耳炎的原因症状和护理方法小儿中耳炎是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中耳炎发病比较急,并且不容易受到重视,等到发现的时候,听力往往已经受到影响。 小儿中耳炎致病原因 1.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使得小儿易受感...

父母如何护理宝宝中耳炎宝宝的咽鼓管位置低,且直、短、粗,患上呼吸道炎症时,细菌容易经此通道蔓延扩散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分娩时的羊水及出生后的奶汁等液体经外耳道流入中耳,也会引起感染,出现中耳炎。...

中耳炎护理爸妈知多少中耳炎常常在你我们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或者儿童游泳时不期而至,这让妈妈们苦恼不已。同时妈妈们要注意了,一定要正确处理,避免反复发作,造成感染。 什么是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种炎性...

及早发现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也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晚期治疗比较棘手的顽固性病症。国内统计分泌性中耳炎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2.28%~4.96%;中小学生发病率达4%~18%。美国每年小...

擤鼻涕不当会致中耳炎眼下气温变化比较大,孩子最容易感冒。有些粗心的家长认为,只要把感冒治好就没事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耳朵也可能会受连累“生病”。尤其感冒时不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很可能会导致...

宝宝中耳炎的居家护理办法NO.6经常洗手 不仅宝宝要经常洗手,接触宝宝的人也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清鼻涕、上厕所、换宝宝尿布等活动之后,以及做饭和吃饭前。 居家护理 No.1多休息 尽量让宝宝躺在床上休...

为何小孩易患中耳炎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 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坚固,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

小儿卡他性中耳炎可致聋卡他性中耳炎(OME)是咽鼓管阻塞,通气及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