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备孕知识优生

质疑孔融、司马光

10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阅读

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不喜欢吃梨?司马光不应该砸缸,应该先跑去叫大人……曾经被传数代的教育经典,却在现实生活中频频惹来争议。

是读者错还是经典错

流传了数千年的教育典范,为什么到了现代社会却出现了问题,原因何在?

时代不同了

孔融所处的年代是汉朝末年,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孔子创建的传统道德在当时的鲁地(今山东曲阜)是受人无比推崇的思想,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下,让梨行为显得十分自然。司马光则是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同样接受了坚实的传统国学思想熏陶,毕生勤苦治学。在他一生长河中,砸缸救人不过是小时候的聪颖和良善的小浪花之一,同样是自然而为毫不出奇。

可是如今社会,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正在颠覆着古人的那种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伴随的是国学思想的没落、传统道德范式的流失。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着“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概念,从小就置身于各种竞争当中,经受着“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从读早教班,到入名园、名校,读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竞赛,到处都是竞争、竞争、竞争的口号,谁还会认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说法?

家长为难了

在此大环境变革下,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保持某些人格品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每天变革的现实。教育典范还有多大意义?如何用?什么时候谦让?谦让的程度怎么把握?如何引入竞争概念而不会让孩子陷入困惑迷茫,都是让家长头疼的事情。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懂得谦让,每次有意识叫孩子让食物,然后大人夸奖一番再退还给孩子,希望这样既使孩子学到谦让,又能保持孩子的利益。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培养出怎么样的孩子,很难设想!

十几年前,少年赖宁为了扑救山火而力竭牺牲,虽然被树立为“见义勇为”的少年英雄,但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许多人认为孩子是被保护对象,在面临山火这样的灾难时,孩子首先应该是成年人施救的对象,而不应该让他们承担他们本来无力也不应该承担的重责。“司马光砸缸”也受牵连遭到争议,有观点认为,司马光也是未成年人,砸缸救人很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安全,等于给幼儿起到了误导作用。

孔融该不该让梨?

经典当然没错

刘女士(儿子4岁,家住越秀区东风东路):我觉得“孔融让梨”没有错啊,我就跟我儿子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他现在吃东西什么的,都会先让给我和他爸爸或老人家吃,我们也不客气,吃一点儿然后再夸夸他懂事,强化几次后,孩子变得大方多了。<<<12>>>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