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开车带孩子去郊外野餐。看着车窗外蔚蓝的天空,暖暖的阳光,巴赫的《小步舞曲》在我心中袅袅升起。
这一周,在学钢琴的孩子开始练习巴赫的《小步舞曲》,将我们也带入到巴赫的暖阳里。于是我回头对孩子说:“你弹的巴赫真是太好了!你弹得越来越好,我听得也越来越有味道!”
“真的?”孩子高兴地从车后座探过头来问。
“是啊!特别是每次听你弹到第二部分,就会有一种感觉从我心里涌出来,慢慢地走到眼睛,就像是有泪水要涌出来。”
“热泪盈眶?”孩子又问。
“没那么严重。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像有一只手轻轻碰到了我的心。也许这就是感动吧。只有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音乐才能做到啊!”
“是吗?巴赫是全人类最伟大的音乐家吗?”孩子兴奋地问。
于是,我告诉孩子,关于巴赫,还有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
家长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大多是想让孩子多一份修养。然而修养什么,很多人却不清楚。因此就有人犹豫是让孩子学钢琴、电子琴还是别的什么乐器。对我来说,只要翻翻乐谱就能找到答案。即使是在初级的钢琴教材里,也很容易找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如果通过学习语文得以与文学大师们握手,那么学习钢琴的孩子,就可以拿到一把钥匙,借此来窥见音乐大师们的心灵,甚至是在其博大的胸怀中憩息!
学钢琴,是学音乐。不只为了技能,更是为了理解与洞察。
不少人说钢琴的学习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相比于肢体运动型的训练,如舞蹈、体育等,钢琴训练的辛苦是内在的,枯燥而且孤独,对孩子和家长都可谓是一种煎熬。
因此,家长陪练不要忘了改善练琴的气氛。孩子抱着愉快或压抑的心情去练琴,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是家长拖把椅子在边上坐着,捧一小碗葡萄干,弹完一曲就给孩子嘴里塞一两颗,也可以给孩子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先决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
家长还要善于把抽象的音乐概念、感觉具象化,让孩子能够并且乐于理解接受。有次陪练时,孩子有个装饰音总是弹不利索,我便说:“这个装饰音,不要弹得太多。”孩子瞪着眼看我,显然是没明白。我想了想说:“这就像一个人坐椅子,不能坐得踏实了,要刚一挨着椅子,就能马上起来。你想,如果你坐得太多了,还能快快地站得起来吗?”接着,我就在琴凳上示范这个动作。孩子看着我滑稽的样子,乐得咯咯笑。“妈妈,是不是这样。”孩子弹出了那个装饰音。“唔,坐得太多了,起不来了。”孩子又弹了一个。“这个又太少了,根本就还没挨着椅子。”孩子又弹了一个。“对,就是这样!”
晚上从郊外回家,孩子便跑进房间练琴,我在客厅竖着耳朵听他的琴声。也许是因为在车里的交流,孩子今晚的练习特别流畅。
巴赫的《小步舞曲》原是我耳熟能详的,曾被改编成多种儿歌和通俗作品,但在跟随孩子练习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作品的精妙。是钢琴充当了我和孩子进入音乐作品、进入大师性灵的桥梁。今晚的巴赫弹得特别出彩,我仿佛又沐浴在中午的那片阳光下。
感谢钢琴带来了巴赫,感谢巴赫带来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