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如何帮助宝宝成为双语孩子

09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作者简介:王桂忠 、教龄:17年、职务:教师、职称:小教一级、 单位:兴化市机关幼儿园 内容摘要:环境是幼儿进行生活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阅读

想让宝宝成为一个双语的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去上某个昂贵的培训班?是不是一定要用某种“神奇”的教材?双语的孩子是不是一定会把两种语言搞混?如何能让孩子用学习母语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门语言?什么时候开始双语学习是最佳时间?在各种商业宣传和专家意见的海洋里,父母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你了解关于双语的心理语言学的知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和误区,快乐双语,完全可以从零岁开始。

对于很多移民家庭和异国通婚家庭来说,双语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必需。而对于更多的家庭来说,双语是一种选择。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要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双语越来越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在两种语言中长大,完全可以是一件非常自然和快乐的事。

制造双语宝宝,几岁开始最好

当你希望孩子成为双语宝宝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接触第二种语言?有的父母希望让孩子先掌握好母语再学习第二语言,有的父母则等到孩子上小学后。其实,这都有些晚了,培养双语宝宝,最好从零岁开始。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在1岁以前,婴儿对所有的语音同样敏感,过了1岁,母语中没有的那些声音的区分就渐渐弱化了。在孩子还没能流利地说母语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双“母语的耳朵”。一旦形成了母语的耳朵,再去学习另一种语言,孩子往往会受母语的影响,发音容易带母语的口音。这样的例子也许你并不难遇见:

“我叫张宁宁。”

“你好,张玲玲!”

说某些方言和某些外语的朋友会很难区分一些音,比如上面例子中的“n”和“l”。我们自己在说非母语的语言时往往也会带有口音。这种情况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舌头缺少训练,还因为我们的耳朵不能明显听出来两个音的区别。

如果能够让孩子从零岁开始就接触两种语言,孩子就会形成“双语的耳朵”,容易接受两种语言的交流,也容易地道地说出两种语言。

实用策略:

从宝宝出生起,就用第二种语言和宝宝交谈,给宝宝唱歌、念童谣,和宝宝做游戏,给宝宝接触第二种语言的图书音像制品(看电视屏幕时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

如果不能从零岁开始……如不能从零岁开始,父母也不必着急。人的大脑具有弹性,终生都具有学习新语言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越小越强。

“双语”按照习得时间分为四种:婴儿双语(从婴儿期就接触两种语言,以“双语”为母语)、儿童双语(在童年接触到第二种语言)、青春期双语、成人双语。

研究发现,婴儿双语者和儿童双语者往往可以在两种语言上都达到母语的水平,发音纯正,不带口音。但青春期双语者和成人双语者则会在第二种语言上带有口音。所以,错过了零岁没有关系,只要在孩子青春期到来之前进入第二种语言的环境中就好了。

上培训班,还是家庭制造

制造双语宝宝,很多父母寄希望于各种培训班,但课堂学习并不是达到双语的惟一途径。有研究者指出,正式的课堂外语学习应该在孩子8岁以后。8岁以前,非正式的、生活化的、游戏式的环境对孩子更适合。尤其需要在家庭中维持某种沟通模式,给孩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语言堡垒。

什么样的模式最好呢?

根据以往对双语家庭的研究,专家最推崇的方式是“One Parent, One Language(父母各使用一种语言)”的方式。父母分别用自己熟练掌握的一种语言和孩子交谈,孩子就会自然习得两种语言,同时有效防止孩子由于听到两种语言带来的混淆。在这种方式中,使用弱势语言的一方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尽量多地和孩子沟通。而除了“One Parent, One Language”之外,还有很多种模式可以选择。

1.维持一个语言的“孤岛”,在家庭内部一致使用社会主流语言外的一种语言。

2.约定首先发起谈话的人确定使用的语言,其他人必须使用同样语言回应。

3.平时使用一种语言,周末和假期使用另一种语言。

4.通过维持固定的讲故事、看电视、和亲戚交往的时间来维持弱势的语言。

5.父母用自己的母语和孩子交流,但容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往往是社会主流语言)回答。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形成“接受型双语(能听懂不能说)”。只要父母持续给孩子提供双语环境,当条件适合时,孩子的弱势语言可以很快达到流利的水平。

实用策略:

1.对于特定语言条件下的家庭,如何选择语言模式并没有什么一定的规则,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某种模式存在。

2.有的父母用和孩子一起背单词、学教程等非常正规的方式教孩子学外语,很辛苦,不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故事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一些生动有趣的外语儿童书。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引进版本的双语图书,比如米菲系列,天线宝宝系列,适合低龄幼儿童阅读。

3.如果让孩子观看英文节目/音像制品时,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观看,一起讨论。单看电视而没有交流对孩子的语言能力促进不大。

4.在讲一种语言时,最好提供单一的语言环境。不宜采取翻译的方式,比如要求孩子背两种语言词汇夹杂对照的儿歌,或者所有的话都用另一种语言解释。

我的外语不够地道怎么办?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从小学一种外语,不过最大的担心是,怕自己不够完美的外语,不能教好孩子。

由于父母的外语不够地道而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例子在文献中还未看到。但是相反的例子却有,就是孩子能够青出于蓝,把一种语言用得比父母还好。

在国外曾经有过这样的测验,比如一对哑语运用得不很标准的聋哑夫妻,他们的孩子的哑语水平居然比他们明显地好(虽然孩子只从他们这里接触哑语)。而对历史上的殖民地区的语言研究还发现,第二代受殖民影响的土著会具有比第一代土著更高的语言水平。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天生具有一种能“发现”语言规律的能力。

双语儿童智商高还是智商低

家长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双语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到底有什么影响?是仅仅学到了一种语言技能,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早期的研究往往得出不利的结果,认为双语儿童智商较低,容易产生学习障碍,会因为有两种文化的背景产生身份认同危机等。但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双语带来的好处。

在很多移民家庭中,父母担心由于自己过多使用母语而使孩子不能学好第二种语言,从而放弃和孩子说母语。结果往往是孩子很快学会了新的语言,但却忘了母语,也脱离了母语背后的文化。但对移民家庭的大规模调查却发现,保留母语家庭的孩子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普遍比选择放弃的孩子学得更好。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在不同语言中有相通之处,两种语言不仅不会彼此打架,还会彼此促进。

1962年,有人对加拿大法语区的法英双语儿童进行了测查,研究发现双语儿童比单语儿童学习成绩好。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双语儿童在完成任务时,比较容易抓住任务的本质,不容易被干扰信息误导。

对加拿大的英法双语青少年的研究还发现,双语者对语言背后的两种文化都认同,而非认同一种而拒绝一种,并没有出现传说中的“身份认同危机”。一些个案研究显示,双语儿童往往会成为“双文化”者,在两种文化中都能自如生活。

看来,双文化才是双语的最高境界。

实用策略:

什么态度对双语宝宝最好?

对于双语,父母的态度比语言技巧要重要得多。

父母不应嘲笑或批评孩子的语言表现,尤其是弱势语言,尽量避免去纠正孩子语言上的错误以及语言的混用。

父母不该为了炫耀让孩子在某些场合必须说某种语言,以免孩子难堪。

父母不要刻意强调双语的重要性,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父母不应强求孩子在两种语言达到同等水平,孩子形成优势和弱势语言的情况是正常的。由于环境的变化,优势和弱势之间也会自然地发生转换。

父母在考虑孩子的语言问题时,要把孩子自身的快乐和利益放在第一位。这里既包括孩子近期的生活状况,也包括孩子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爸爸说法:换一个角度思考

雅乐的爸爸上个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80年代开始学英语,他知道英文的Cheese就是奶酪的意思,是一种西方人喜欢的食品。雅乐自己生于70年代,从上初中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学到研究生毕业出国留学,他不仅知道Cheese就是奶酪,也在国外的超市中见过各式各样的奶酪,知道奶酪的价钱,有时自己也吃一些,可惜的是,他的中国胃已经不能享受奶酪的美味了。雅乐的儿子在国外出生,从吃固体食品开始奶酪就是他的日常食物。在他看来,奶酪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再好不过的美味了。同样是Cheese这个词,爸爸从书本来理解、雅乐从生活经验来理解、儿子用舌头和胃来理解,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人,体会绝对是不一样的。

雅乐还发现,如果把自己的名字用字母写是Yale,在中国人看来,这不过是他的名字的汉语拼音罢了。但是在西方人看来,Yale则是著名的耶鲁大学的拼写。相同的文字,在不同文化的人看来,意思也完全不同。

与其说双语的最高境界是双文化,不如说双文化是双语的前提。如果在我们的家庭日常生活中,不仅对双文化具有足够的认同,而且每天通过家庭日常活动来体验双文化,在孩子对世界的理解中,双语就不仅是有用的知识,而且是生活的基本需要。高级培训班也好、特级教师也好、超级教学法也好,对于双文化来说,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已。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本月我园班级管理工作评价重点是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今天我们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全园教师进行了交流和观摩。走遍了12 个班级,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惊叹和感慨。 一是惊叹我们的老师和...

让环境成为孩子互动的小天地——读《教程》谈班级环境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具有教育意义、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各种事物,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让幼儿生活在真正属于他...

不要让孩子成为“胆小鬼”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 ,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

让自理自立成为孩子的主动目标在幼儿园中,孩子的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是并重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安排好孩子的一日生活环节以及安全工作。我认为,首先在时间的安排上要做到合理,紧凑,要适量宽松但也应避免...

成为孩子喜爱的好老师——师爱与责任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当我聆听着...

尊重孩子,让书成为孩子的朋友本学期结合 幼儿园开展有效家园阅读活动的实施之 亲子共读活动的研究 课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特别注意幼儿一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活动中向幼儿渗透一些阅读的方法,如何...

与孩子成为朋友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可是我们班孩子却还是有点 野 。前几天,上了一堂亮相课,除了讲故事的时候孩子是安静的,其他环节总有人在那里沉浸于属于他的世界。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无助。为...

先让你的孩子成为优秀的听众许多的家长都有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经历。因为对于早期阅读理解的偏差,一些家长在和孩子阅读的时候,往往添加了识字的任务,以致破坏了阅读的氛围,减弱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影响了阅读的...

让孩子成为那条小鳄鱼——《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学 一、选材 这是一本能吸引人的图画书,简单的语句,在反复之中,将两个角色间复杂的心理变化刻画地淋漓尽致。简单,却给人无尽地回味空间,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这样一个经典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