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的奇妙现象]角色游戏开始了,小逸在超市里拿了一个铁制的罐子,放在耳朵边上玩了起来,突然好奇的问我: 老师,你听,这个放在耳朵边上有声音哦! 我也心存好奇的走过来看个究竟,小逸把罐子放在我的耳...+阅读
1、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更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
2、培养幼儿的表达与交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决定着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
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不同的幼儿其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体活动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4、要充分发挥幼儿情感、意志、个性作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内容,它强调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培养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愿望.科学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且能使学习成为快乐之事.科学始于好奇,达尔文年幼时就对昆虫、植物、矿物等感兴趣,他后来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与这种年幼时开始发生的兴趣直接相关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然而,以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呢?以下是我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几点体会: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
如何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一部分 探究活动 活动设计:中班科学活动“谁能吸水”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教师用毛巾演示擦干桌上的彩色水 师:桌上的水到哪儿去了?幼:到毛巾的身体里去了。幼:给毛巾喝掉了。幼:被毛巾吸到肚子里了。……
2、引导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可能吸水 师:老师还带来一些材料,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帮助我们吸水?幼:我想布就可以吸水。幼:可能塑料板也能吸水。幼:塑料板不可以吸水,面巾纸可以的,还有棉花。……
二、实践验证,记录发现 师: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那我们都来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幼儿实验,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实验的情况。 现象一:洪瑞将泡沫、布、面巾纸一块儿放进水盆,然后一样一样捞出,并一边捞一边说: “它们都能吸水的。” 教师看到后没有做任何评价,笑着说:“你是怎么发现的?”他一边把浸湿的材料拿给老师看,一边解释:“我用手一挤,水就从布和面巾纸里出来了。泡沫上面也有水,它也能吸水的。” 现象二:吴钰把海绵放进水盆后拿出来,惊喜地说:“海绵变重了,能吸水。” 现象三:邵舒琪把塑料板从水中拿出,看见水滴下来,说:“老师,塑料板也能吸水的,你看水从上面滴下来了。” 现象四:杜佳佳把布放进水里,让布完全浸湿后捞起,用两只手拧布,水不断地流出来,她高兴地说:“老师,布能吸水”“赶紧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一会儿向大家说明吧”“好”她用红笔在布的图案下画上红钩。……
三、幼儿讨论,讲述结果
1、小组交流 每人讲讲自己的发现,统计能吸水的材料和不能吸水的材料。
2、集体交流、记录 每组选派一人说明,其他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进行补充。 (在小朋友的交流中,大部分幼儿对塑料板和泡沫块能否吸水有争议,一位幼儿对棉花能吸水持反对意见。)
四、集体实验,获得新知 教师出示装有兰色水的三个杯子,水位高低相同,并在最高水位处分别用红色即时贴做好标记。
1、让幼儿确定三个杯中的水位 师:三个杯中的水有多高?在什么位置?幼:一样高,到红线那里。
2、猜测:把泡沫、塑料板、棉花放进杯子里,兰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棉花会把兰水吸进肚子里,水会变少。幼:塑料板会吸一点点水。幼:泡沫也会吸一点点水。……
3、实验
(1)教师将棉花放入水中,然后取出,引导幼儿观察水位的变化。师: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变少了。师:怎么会变少的?幼:被棉花喝掉了。幼:被棉花吸到身体里去了。
(2)引导幼儿把塑料板和泡沫分别放进其他的两个杯子,取出并观察水位的变化。师:塑料板拿出来了,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没有变少。师:泡沫取出后呢?幼:也没有变少。
(3)引导幼儿概括结论,修改自己的记录。师:那你们看到谁能吸水?谁不能吸水?幼儿很肯定地、自信地说:棉花能吸水,泡沫和塑料板不能吸水。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检查一下记录纸,看看需要修改吗?幼儿检查个人和集体记录并做好修改。 第二部分 总结与思考 《做中学》是一门全新的、开放性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幼儿来说,能在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里,手脑结合,个性张扬;对于教师来说,是把科学性、可行性、亲近性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我们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作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谁能吸水》这一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幼儿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体现了《做中学》的核心理念。
一、内容的选择,缘于幼儿的生活 “做中学”的教育原则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纲要》又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水是永恒的主题。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离不开水,玩水时不小心弄湿的地面往往会引起孩子的争议,“地面湿了,水龙头开小一点”“明明注意一点,地面湿了会摔跤的”“地面湿了用拖把拖一下”“还可以用抹布来擦”……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探究孩子们与水的接触,让幼儿在嬉水中增进科学知识和经验。《谁能吸水》这一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二、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探究的热情 情境对激发中班幼儿的探究热情、长时间保持幼儿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看一个现象:教师演示用抹布将桌上的颜色水擦干,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一情境的出现,全体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瞪大了眼睛,当发现颜色水没有了时,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叫起来:“水没有了。”而此时教师的提问:“水到哪里去了呢?”则打开了幼儿智慧的大门,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们引导幼儿猜测、动手验证,幼儿...
如何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索
科学教育不应局限在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意识和创造力。在实践中,科学思维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学习的高度,科学启蒙必不可少!孩子需要的,是一次启迪智慧人生,赢在起跑线上的机会! 方法/步骤
一、适宜的环境 教师应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让幼儿乐意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经验。例如,有一次,有一个幼儿带了几个核桃到幼儿园来吃,可他打不开,这时,另一个幼儿拿来了镊子又是夹又是敲的,虽然这种办法并不可行,但我们没有去干预,而是以接纳、尊重的态度鼓励他继续尝试。虽然这个孩子最终没能打开核桃,但他却获得了“核桃圆溜溜的夹不住”“镊子好像没力气”等感性经验。 1 、根据活动需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材料。例如,在“如何让杯中的纸放进水里不会湿”的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观察底部塞有纸团的杯子倒放在水里是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提供了透明的杯子以及透明的容器,使幼儿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奇怪现象:明明杯子完全放进了水里,但杯中的纸团却一点也没有湿,从而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蕴含教育的材料,例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孩子们猜想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于是,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白果、硬币、回形针、花菜、萝卜、大木块等材料,最后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设想大相径庭。又重又大的木头、花菜浮在水面上,而又轻又小的回形针却沉在水里。通过反复操作,他们逐渐认识到“物体的轻重不能决定物体的沉浮”。
二、 动手做——学会探索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
1、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解决问题 科学活动的过程一般为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四个环节。例如,在“怎样让泡沫板沉下去”的活动中,幼儿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假设:“把石头压在上面”“用重的磁铁压住它”,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结果幼儿发现石头会滚动,压不住。在此基础上,幼儿又提出新的假设,即“用胶带把石头绑在泡沫板上”并进行实验,结果泡沫板还是会浮起来。分析原因后,幼儿再次作出假设:“再加几块石头,”结果实验成功了。接着,幼儿对于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包括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记录,并得出结论:放上很重的石头可以让泡沫板沉到水里。最后,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做事的条理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步骤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2、在不断探索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基础。老师应引导幼儿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比较、测量、重复实验等,来解决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活动“怎样让纸跑得更远”中,幼儿需要比较、测量每次实验中纸“跑”出的距离。有些幼儿认为“把纸折成飞机可以飞得远”,但实际上纸飞机有时会改变方向,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飞。这时,就需要用重复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学会科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探索活动更加科学有效,而且有利于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记录和交流——总结探索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记录信息、表达交流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把实验中的现象或探索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向同伴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这对于幼儿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 1 、自我总结,有助于幼儿加深理解和认识 幼儿的活动记录可以说是一份粗浅的科学报告。幼儿在“撰写”“科学报告”时,需要不断回忆探索过程,这是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总结,它能够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例如,在“让泡沫板沉下去”的实验中,一个幼儿先画了一个小长方形,上面有两个圆;又画了一个大长方形,上面有许多圆。他解释说:“小泡沫板,放两块石头就可以;大泡沫板,要放好多块。”最后他通过记录把操作经验整理成了一个结论:要使两块大小不同的泡沫板沉到水里,所放的石头数目(重量)应该不同。 2 、集体交流,有助于幼儿学会合作学习 集体交流能够生动地再现每个幼儿的探索过程,使幼儿从同伴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学到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在“怎样打开核桃”的活动中,某个幼儿设想用锯子可以打开核桃,便在设想一栏打了钩,但实际操作未获成功,便在操作一栏里画了叉。另外一个幼儿则在两栏中都打了钩。教师就有意识地请这两个幼儿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大家思考:“使用同一种工具,为什么有人打开了核桃,有人却失败了?”幼儿在讨论中发现,两人虽然使用同一种工具,但由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这样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同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从而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拓宽解决问题的思...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幼儿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幼儿教育关注之一,需要考虑现阶段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很多家长都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希望幼儿在某些方面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可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比...
老师的支持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7月6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刘静燕园长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讲座,她给我们全面阐述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帮助我们理解、梳理幼儿园的科学学习的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幼儿的思维特...
幼儿园科学探究模式研究摘 要: 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影响幼儿探究行为的因素,总结了幼...
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思考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活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再是单纯在用“以教而教”的教育形式来开展,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科学教育活动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
让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更科学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然而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教师对其核...
选择幼儿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前言:幼儿园的选择是宝宝在入园前妈妈着重选择的内容,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有哪些内容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呢。家长可以通过下面专家给家长所总结几项内容应该对家长给孩子...
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究摘 要:幼儿教学是一生中教育的起始阶段,现代社会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科学教育,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中,科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幼儿园常识教学的发展和持续,但是...
幼儿园科学膳食管理探究【摘 要】在幼儿园管理中,其膳食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幼儿能否良好健康的成长,获得良好的身体健康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对其情绪及心理感受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初探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正是在他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