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摘 要] 关注幼儿园文化建设是近年来超越幼儿园常规化管理的新话题,幼儿园文化建设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外显走向内涵,由单一走向多元。对幼儿园文化的管理不再是幼儿园管理的“附...+阅读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政策依据 从国家政策层面重视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可谓由来已久。1979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明确指出:“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亦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同年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也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1996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再次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综合组织各方面教育内容,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为将上述教育思想和观念真正转化为教育行为,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又一次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继《纲要》之后,又一个对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文件。《指南》再次强调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至关重要地点明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并明确要求教育者应当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需要。
《纲要》和《指南》两个课程政策文本,凸显了对儿童主体性的关注、对游戏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对课程实施整体性的关注,确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重新界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价值体系,其带给幼儿园的影响理应是巨大而深远的。 然而,宏观的政策并没有在幼儿园实施层面得以切实的落实。2001年前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而非公共教育事业,从资源布局到园舍建设、从师资队伍到运行保障普遍缺乏宏观规划和有效管理。
幼儿园教师经济地位的低下,使得优秀师资纷纷流失,幼儿园不得不聘用大量非专业人员维持日常运行,留在行业内的教师流动性也非常大,职业倦怠较为普遍。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广大教师响应《纲要》的要求,静心思考课程改革,转变师幼关系,创造性地构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而,长期以来“重教学轻游戏”,乃至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
2010年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将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同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被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始了作为公共服务事业的新征程。五年过去了,学前教育事业的总体面貌有了极大改观。以江苏为例,实现了每1万常住人口1所幼儿园的目标,适龄幼儿基本就近入园;建立了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和家庭贫困幼儿资助机制,每年均有七八十亿元的财政经费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教师的数量配备、准入机制、专业发展都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水平逐步提升,幼儿教师又开始成为社会向往的职业。
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创造了前提和可能,但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仍然是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瓶颈。尤其是当宏观课程政策中,把儿童及教育规律被放到更加受尊重的地位,幼儿园也获得了更大的课程自主权后,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拥有了权力的教师却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很好地服务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苏省教育厅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带动全省幼儿园全面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容 课程游戏化项目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以综合课程架构为基本建设思路,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园本化为基本途径,将游戏精神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设计、活动组织、生活环节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课程游戏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在放手游戏中重塑儿童观: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孩子”转变为“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从游戏出发重塑课程观: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动”。
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通过游戏化课程建设提升幼儿园的课程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关注儿童生活,建构以儿童为主体的课程,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建构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行的一套或多套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从环境创建、区域设置、活动组织(含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生活起居以及家园沟通等各个方面,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
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幼儿园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要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根据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幼儿园要统筹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各类实物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开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 省教育厅对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实行三年跟踪管理,组织专家伴随指导幼儿园的探索过程市级教科研部门每学期组织课程专家对项目幼儿园进行现场专业化诊断和指导;县级教科研部门要经常性深入项目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开展情况进行参与式研究;省、市、县三级教科研部门利用项目研究过程,带动区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小学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小学化:传授本应小学阶段才系统进行的符号化学习内容,例如拼音字母、书面计算;学习方式小学化:采用集体背诵、集中书写、统一操作等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训练;教研活动小学化:把集体教学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组织团体观摩,反复磨课、研课;日常管理小学化:整个区域或整个幼儿园统一作息时间表,精确到分钟,刚性执行,不因儿童活动进展而弹性管理,等等。
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宗旨,就是要用游戏精神改造不符合儿童发展的课程实施和管理方式,落实“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界定课程实施专业素养。参照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根据课程实施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设计能力、主题或单元设计能力、年级整体课程设计能力、环境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作品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等。
将课程实施专业能力的提升作为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核心任务,将幼儿观察、课程设计、作品分析等作为培训的关键内容,将观察能力等作为省级基本功大赛的重要项目,引导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把教师的职业素养从弹唱、舞蹈、手工等转向更为专业的课程素养。 搭建课程改革实施支架。为幼儿园搭建课程改革实施支架,帮助幼儿园提升园本课程建设能力。时间管理:将一日生活统整为几大环节,便于幼儿形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便于教师根据幼儿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弹性调整。
空间管理: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构建户外活动空间,如山坡林地、隧洞、种养殖、沙池水系、攀爬悬吊、户外建构、户外阅读、户外音乐等;创设室内游戏区域,如积木、美工、角色扮演、阅读、音乐、烹饪、科学等。资源管理:排查周边教育资源,编制课程资源地图,搜集整理实物资源建立课程素材库,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编制的结构化资源形成课程主题资源库。
保育管理:日常餐点及其他生活环节中突出幼儿的自主性。目标管理:在实施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对照《指南》,采用二维或多维方式将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区域及集体活动中。儿童观察:将教师对儿童的观察能力培养分解为若干环节,边对照专业书籍边进行观察实践,保证每天每位教师有一定量的时间追随儿童。上述支架采用从易到难、螺旋往复的方式,不断深入进行。
实施过程性课程审议制度。幼儿园的课程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让教师从指导用书中走出来,走进真实的儿童生活,需要制度支撑。我们借鉴瑞吉欧课程的实践模式,提出建立课程审议制度:课程内容审议、环境创建审议、资源建设审议、诊断评价审议、课程管理制度审议等,通过对话、阐释、辩论和修正,使得课程实施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从依赖个人领悟转变为直观可视化的过程。
对项目幼儿园进行课程审议培训,展示成熟的课程审议方式,鼓励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审议,审议活动应基于大量的现场观察。课程审议可以在班级、年级组、园级以及区域等不同层次展开,课程审议应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构建扁平化项目管理机制。汇聚学前教育专家、特殊儿童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如建筑设计专家、生物学家、儿童文学作家、技术专家等)、项目幼儿园、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教研员等,建设基于网络的研究共同体。
在研究平台上,项目幼儿园提出实践中的问题,专家们引领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幼儿园带着专家们的建议去实践,之后再来交流,使研究平台成为理论与实践智慧的交汇之地。所有专家均出于对儿童的热爱、对幼儿园课程的关注,公益服务、倾情指导。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要改变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从部署者、指挥者转变为支持者、服务者。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策略由管理人员从交流平台中提炼,借助平台推动、通过平台改进,教研活动应集中到儿童活动观察与课程生成上,减少与课程实施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如过度的材料制作和文案写作),让教师把精力用于关注儿童。
完善职前职后教师学习课程。为提高新教师的课程能力,依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引导、业务管理部门知会师范学校、幼儿园向培养机构提出需求等方式,推动师范学校加快面向实践的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游戏化研究平台,围绕课程改革实施支架,了解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动态生成培训课程,做到研训一体、服务实践。
将受欢迎的培训课程制成网络课程,供全省教师点播学习。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大挑战,为支持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建立包含心理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各类教师指导用书等在内的专业工具书库,书籍的选择标准是价值观正确、实践指导性强。通过对专业书籍进行分章节归类,把不同书籍中关于同一个话题的经典内容整理在一起(如音乐区的创建和应用等),方便大家参照实践。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建设研究摘 要:游戏能够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更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影响重大,是培育幼儿人格健康及情感健康的有效途径。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幼儿教育。...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多年来。我们经常反躬自问:“一所好的幼儿园究竟魅力何在?”我认为,这种魅力来自于幼儿园的精神,一种昂扬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
幼儿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扬“幼儿园文化”是近年来大家共同关注、研讨的一个热点课题。虽然大家对文化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与观点,但大多把文化建设的构成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让文化建设推动幼儿园的发展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认识程度的加深,人们逐渐对幼儿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园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室,户外场地、花园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一种文化。有人云:“幼儿园一年...
幼儿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精神关系浅析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所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信念等,是幼儿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
探索幼儿园蒙氏教育摘要:在幼儿教育中,要把握幼儿的敏感期,遵循幼儿内心需求,尊重幼儿发展时期步调,激发幼儿潜能,在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注意力、独立性与创造力,从而为幼儿的将来...
“人本化”的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摘 要】幼儿园制度文化既是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幼儿园文化中,制度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的...
启初重磅发布感官启蒙系列,革新婴幼儿洗护市场上海家化作为行业百年龙头企业,旗下品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其中秉承“取自然之初,育生命之初”为理念的启初品牌,在历经5年成长后已在婴幼儿洗护等多个核心细分品类中...
论当代幼儿园园长管理观念的革新论当代幼儿园园长管理观念的革新 兴山县城区学前教育集团 李美琴 2010年至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发展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