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进入微博时代新颖“微课堂”洞悉成长的奥秘]在微博兴起的趋势下,不少从事早期教育的专家和国际机构也在微博上安了家,通过微博与网上的年轻父母们真正零距离互动交流和分享。近期,全球领先的早教品牌金宝贝在其官方网站和...+阅读
家有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小孙女入托,正式加入德国教育体系的最初阶段,故而写出我对德国教育的粗浅感受。 教育福利比较 孙女出生,在德国工作的儿子立即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买房,而且买了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的“学区房”。小区和小区周围居民主要以日耳曼人为主,少数为土耳其移民,除我们一家是中国人外,其他什么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种几乎都看不到。
这也就意味着小孙女将从一岁零五个月开始,直到小学毕业的整整9年时间中,同学和朋友都是白皮肤、大眼睛的洋人娃娃。入住新家没几天,正值圣诞节前夕,当时孙女才6个多月,儿子就急急忙忙去幼儿园报名了(德国的托儿所是属于幼儿园的)。我问:“为什么要这么早呢?”他答:“德国允许零岁入托,只要父母舍得。我们打算在明年八月份,孩子十五个月的时候入托,如果现在不报名,明年就会泡汤。
” 本以为报了名便万事大吉,不料一个月后,幼儿园突然发来《入园确认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幼儿园确认,否则这优先入园的名额将被取消,因为人园儿童名单是需要上报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我们大意了,直到限期的最后一晚打才开信箱,时间太紧张了。儿与媳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天未明就去幼儿园门外“堵”上班教师,总算办妥了。 这个幼儿园的托儿班只有三名老师,最高限额仅接受九名婴幼儿。
如果不是把房子买在这个小区,那么就只能排队等候了,很可能等上三年也没有一个入托名额。只要我们慢一步,附近其他居民在后面排队的十几个孩子就会把入托名额占掉。反过来说,当包括我小孙女在内的九个孩子上了托儿班之后,还有更多的十几个孩子就只能呆在家里独自玩耍了。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老百姓一定怨声载道,托儿所肯定会用多收孩子的办法来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或者用民办高收费托儿所的办法来缓解矛盾,可是这里不行,教师的任职资格控制很严,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私办幼儿园或学校的,德国政府宁可让三岁前的儿童和母亲一起呆在家里,也要确保学校和幼儿园的入园儿童人数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教育质量。
中国和德国一样,学前上幼儿园、托儿班,都不属于国家强制的义务教育,所以国内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比较高。西德托儿班名义上是免费,实际上要根据父母税前工资最高的一方,每月按比例缴纳约几百欧元的“支援东德教育费”和50欧元的午餐伙食费,折算下来,一般折合人民币三千元左右。但从幼儿园到大学接受教育都是免费的,让中国人羡慕不已。现在德国政府为了鼓励生育,每月支付180欧元的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费用,一直到孩子最后完成学业。
教育方式比较 冬天放晴的时候,我推着小车,带着小孙女去幼儿园散步。想看看德国的幼儿教育设施究竟比中国好多少。然而意外发现,幼儿园地方虽大,却不见任何大型露天玩具,远没有中国最普通的幼儿园上档次。幼儿园只有几排普通平房,窗台摆着植物,玻璃上看不到任何美丽活泼的卡通贴画,如果不是大门上方悬挂着彩色德文字样的白布,几乎无法看出这里就是幼儿园。
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中国,不仅幼儿园有许多大型玩具,就连我所居住的生活小区也有儿童大型玩具和居民体育锻炼器材,每天都有许多孩子在色彩鲜艳、式样繁多的大型滑梯爬上爬下地玩耍。 儿媳告诉我,她去内部看过了,活动室里还是有布置和玩具的,而且外面还有一大片被树林环抱的草地,都是孩子们活动的地方。我这才想起来,德国和欧美其他国家一样,对0~6岁的儿童实行所谓的“自然教育”,这么一片大草地和树林,就是教师希望儿童们跑跑跳跳、自由接触大自然、自发产生智慧的最好地方。
我锲而不舍地在周围寻找,不信德国孩子童年没有滑梯玩,因为滑梯和秋千对儿童吸引力最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一块场地上,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用原木制成的大滑梯! 这滑梯让人大吃一惊,没有涂抹任何油漆,感觉是教师们从森林中采伐来原木,去掉树皮,自己动手制作的。滑梯占地面积很大,有四种上法:一是跨度很大的普通梯子:二是让孩子手脚并用,从一块木制坡面爬上去:三是通过几段粗树木拼成的“独木桥”,让孩子扶着绳子。
小心翼翼地走上去;四是踩着滑梯下面的绳子,让孩子垂直爬上去,各种难度都设置好了。下滑的梯子也有宽窄两种,宽的能让大胖子滑下来,也可让大孩子用各种姿势下滑,窄的适合小孩子简单下滑。两滑梯滑道都用不锈钢板制成。这滑梯虽然粗糙简陋,远不如中国的好看,却非常实用,可以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和更复杂的体育锻炼。 我用手抚摸不锈钢梯面,感觉太光滑了,不禁担心滑行速度太快,玩耍的孩子出现危险。
现在中国制造的滑梯都使用彩色工程塑料,生怕摔了孩子,许多梯面还做成了弯道来减缓速度,而德国的滑梯似乎更具备原始性和挑战性。 也许德国学校和幼儿园的硬件不如中国,但我确信,德国教师的教育方式有中国教师所没有的长处(反之一样)。这样的感觉来自于我孙女即将进入的幼儿园,因为孩子还未入园,德国幼儿老师就已提前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了。 德国教师提前介绍,0~3岁的孩子上托儿班,孩子们不分年龄都在同一个班级里活动,3~6岁上幼儿园,同样也不按年龄分班。
也许这样分班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大孩子学会谦让、关心、爱护和带领小的孩子,小孩子先以大孩子为榜样,然后学会关心更小的孩子。 这样分班还有另一个特点,使得同龄孩子之间无法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压力。中国小孩上幼儿园的最初压力,首先来自于同龄孩子动作有快慢之分,尤其是穿衣、系鞋带和动手吃饭的能力。教师会责备一些动作太慢的小朋友:“他们和你一样大,他们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于是动作太慢的小孩很快就自卑了。
孩子接受到负面暗示,哪怕在内心只留下不起眼的小小自卑,都会扩散到人格形成的各个方面,都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阴影,然后在不自觉中伴随一辈子。而现在德国的幼儿班级,孩子们之间完全失去了可比性,精神压力也就没有了。德国幼儿园本身就不怎么上课,听说连奖惩活动都不进行。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就是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有竞争压力而不快乐。
德国的教育方式是很人性化的,从就读幼儿园的程序上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托儿班还是幼儿班,教师都要求家长在开始阶段先充当一段时间的“陪读”,凡是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开始阶段都必须由母亲在幼儿园进行全程陪同,母子共同度过孩子在幼儿园的所有时光。 我的小孙女。还不能流利说话和走路,教师要求其母在托儿班全程陪同一段时间,以免孩子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感觉,然后再逐渐减少陪同时间,最后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发展到完全不需要陪同。
当然,即便孩子不需要母亲在幼儿园陪同了,下午两点还是要被接回家去。因为德国教育理论认为,幼儿最好的教师是亲生父母,孩子只有多与父母在一起,才能做到身心健康。回想自己儿子第一次在中国上托儿所时的哭声,大喊“妈妈是个大骗子”的骂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德国的人性化教育方式,把培养人的健康心态放在首位,令人欣慰! 孙女上幼儿园的前一个月,他的父母被要求带着女儿一起去幼儿园开家长会,这在中国是从来没有的。
当时小孙女明白自己就要到这里来上幼儿园,坐在妈妈腿上,像个大人似的安静而认真地参与开会。幼儿园托儿班满三岁的孩子都升级了,只剩下四个老学员,其他五个都是新生。由于其他孩子都比我孙女大些,除了一个同样肤色的俄罗斯小孩之外,在场的只有我孙女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小孩,所以那些德国小孩好奇而兴奋地跑过来“撩”事儿。小孙女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对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小孩示好,也许感觉突然被抛弃,用大哭来拒绝父亲的怀抱,直到其父一再解释对其他小朋友只是“客气”,绝对不会不爱她的,这样才算罢休。
一个连说话、走路都没学会的幼儿,内心世界已如此丰富,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德国的幼儿教育却能够注意到孩子的这些细微之处,提前召开家长会与父母互动,提前让孩子熟悉环境,非常必要。德国的幼儿教育能做到细致入微的程度,令人佩服!
以下为关联文档:
净化入微,安心每时每刻——飞利浦空气净化器新国标下明智之选 近日网易健康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调查》引发关注:在对室内不同区域进行的空气质量检测后发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相当严重。这为大...
用体贴入微代替谆谆教诲案例 如何与孩子沟通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