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总说做老师的最轻松了,双休日、寒暑假不要太惬意,可谁知道教师背后的辛苦。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任性调皮的不在少数,常把老师烦得焦头烂额。再加上现在科技发达,孩子们接受的信息量大,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层出不穷,有时还真让老师难以招架。不仅如此,高效的课堂还需要老师 吃 透教材,钻进去又出得来,能加工又能生成,既懂得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实施,又能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总之,教师需内外兼修,成为 多面手 。
面对孩子出现的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对自己参秘定教的活动教材,面对风云变幻的教学课堂,面对上级专家领导的要求,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摆脱疲于应对、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的困境?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告别倦怠、焦虑、厌烦、失望等消极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呢?
我们常说: 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面对如今的教学现实,我们敢说自己有一桶 水 就足够了吗?一代圣贤孔子在学生子路面前还说 颜回甚于吾等矣 ,不以师自居,更何况我们这些 草根 人师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与其自存一桶越用越少的 水 ,不如做个挖泉人,一锹一锹,直到挖出那清凉甘洌的 泉水 来为止。挖一眼 清泉 ,让那 泉水 潺潺流淌不歇,到那时,不愁 水 之将竭,不忧无 水 灌苗,岂不快哉!
陶行知先生说: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
他还说: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所以,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要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就必须不断地读书,只有 读书破万卷 ,才能 挖得深 ,只有 挖得深 ,才能见得 泉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个例子。在他的私人图书馆里,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上,都摆满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的图书。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我图书馆里的图书,大约有4000本我已读完了。
于是,我惬意地做着 挖泉人 ,每天在书海徜徉,阅读、反思,消化、吸收。看完的一本本书,就像挖出的一堆堆土;一本本书的厚度,就像泉水的深度。伴一路阳光行走在阅读之路,耳旁传来肖川博士关于幸福真谛的此般言说: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觉,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是啊!有了为师的底气,有了为师的底蕴,幸福来得其实挺简单。也许只是那么短短的交谈中,因为与孩子共享生命的成长,欢愉溢满心田;也许只是一次小小的答疑,因为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兴奋挂上眉梢
我相信 挖一眼 清泉 ,我们必将行走在桃李芬芳的幸福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