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中医手法按天突穴治宝宝感冒

03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小儿百日咳推拿手法]补脾土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次数:300次。 注意: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一到两...+阅读

中医手法按天突穴治宝宝感冒

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是药三分毒。所以小孩子有点小病,尽量能不用药就不要用药,中国的中医是一门神奇的医术,它可以不用药就能治疗一些疾病。

绝大多数病毒性感冒其实可以自动痊愈。小孩一旦患上感冒,家长应带孩子前往儿科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治疗,切不可随意用药。

中医介绍,人体的穴位是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因此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效果。对于用药极为敏感的儿童,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宝宝来说,按摩三个穴位可以缓解感冒症状。这三个穴位分别是:天突穴、膻中穴和肺俞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胸闷、咳喘、吐逆等症状;肺俞穴则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按摩这个部位可以治疗呼吸道疾病。

具体的按摩手法如下:由于婴幼儿身子较小,家长可以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肚在穴位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轻轻按压,每天2-3次,每次两分钟,就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除了通过按摩来缓解儿童感冒症状之外,谢予朋表示,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桂枝、薄荷等治疗感冒的中药贴贴在这三个穴位处,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感冒的效果。

而桂枝、薄荷等治疗感冒的中药,最好研磨成细粉状,和热的蜂蜜调和成小丸,放冷后用胶布贴于上述穴位处。由于穴位的治疗功能不同,可根据症状进行贴敷,不必每个穴位都贴。

成人感冒药儿童需减三分之二

西药感冒药因屡被警示而遭到大部分家长的拒绝,很多家长便将目光转向了中药,为孩子选择一些成人常用的中药感冒药,如板蓝根、感冒清热颗粒等,通过减少服用一半剂量来为孩子治疗感冒。对此,1-2岁儿童由于各个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如果感冒应尽量少服用各种感冒药物。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室内通风、多喝水、多晒太阳、饮食清淡等方法处理,如果实在要使用感冒药的话,应选用明确标明儿童剂量的正规药品或儿童专用感冒药品。如果实在没办法,家里只有成人中药感冒药的话,那孩子服用剂量最多不能超过成人用量的三分之一。

专家还强调,绝大多数病毒性感冒其实可以自动痊愈。小孩一旦患上感冒,家长应带孩子前往儿科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治疗,切不可随意用药。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儿推拿治湿疹手法分阴阳 1、穴位: 掌根横纹部,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 2、手法: 分推法。术者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患儿手背,用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 3、时间: 3...

小儿多动症推拿手法清肺金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在小儿左手的无名指指腹上进行推揉。直推为清,名“清肺金”。 次数:300次。 注意:旋推为补,名“补肺金”。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2 清脾...

幼儿园常用的教育手法介绍对于幼儿教育,有的人认为幼儿园老师就带孩子们玩玩,很简单,有的人则认为老师要带那么多孩子,实在是太辛苦了。真实的幼儿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又多半会采用哪些...

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教育手法培养孩子兴趣导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

推拿手法治小儿“拉稀”小儿腹泻,多因消化不良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多,每日五六次,甚则十几次,大便呈蛋花汤样便,或水样便,或溏稀便,或夹黏液。小儿腹泻严重者,常因大量水样便而出现脱水,治疗不及时,亦可出现...

小儿流鼻涕推拿手法图解揉小天心 揉小天心穴5分钟,推清肺经十分钟。 位置: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亦称鱼际交。 操作:可采用揉,掐或捣法。推拿者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揉本穴,称揉小天心;用拇指掐,称掐小天心;...

宝宝夜啼的推拿手法脾虚脏寒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喜伏卧,腹痛,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清白,唇舌蛋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青红。 治则:温中健脾,益心宁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揉运...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解按揉足三里100次 用拇指指尖轻按揉小儿足三里各100次。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可以预防因为呕吐引发的肠胃不适。 足三里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健脾和胃的小儿推拿手法推补脾经和泄胃经 1、手法 (1)补脾经: 补脾经由指尖向指根方向推,大概100次。 (2)泄胃经: 泄胃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大概100次。 2、作用: 补脾经和泄胃经共同作用可以健脾和胃...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