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新生儿

剖析一年级新生的种种现象及家长在幼儿过渡期的作用

03月19日 编辑 39baobao.com

[孩子入园之前的过渡期]前言:每个孩子在入园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不适的症状,这是孩子入园正常的一种现象,这个阶段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怎样让孩子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尽快的度过这一时期呢让我们...+阅读

孙江丽 高青县实验幼儿园案例1小学开学一个多月了,6岁多的明明却一直在 贪恋 幼儿园的生活:上课都是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回家也是玩,或者看看动画片。上了小学每天白天要6节课,晚上还有一大堆作业,爸爸妈妈每天都要问: 今天学了什么? 这令明明十分 郁闷 。

案例2玲玲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提起自己一年级第一天正式上学,她还记忆犹新

那天一气上了6节课,晚上回家疲惫不堪。爸妈又心疼又担心 一天6节课刚上一 年 级的新生能吃得消吗?

以上情况在一年级新生身上时有发生,屡见不鲜,再比如通过了解,孩子对小学生活不适应还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做事拖拉、丢三拉四,有的孩子一天都在找自己的学习用具;有的孩子早晨上学忘记带作业,更有甚者忘记带书包。

二、语言表达能力差。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同。老师与家长接触太少。有好多事情需要以孩子为媒介,相互转达。但老师布置的事情一周过了,家长还没做。原因是孩子根本没有把老师的意思转达给父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差。

上课 坐不住 ,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爱搞小动作。有的上课铃声响了才想起上厕所。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知是怎么回事,回家后让父母打电话咨询,有的不能及时完成 作业或忘记完成等。

四、有的表现出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身体不适、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等。这些 不适导致孩子很长时间才能跟上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

我们分析一下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

一、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导致了案例一中孩子留恋幼儿园的生活对小学生活不适。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可以说非常周到,幼儿园有什么事情、需要什么家长一看通知就知道了,不需要孩子费力气,所以孩子对于应该属于自己的事情无动于衷,不放在心上,事事依赖家长,导致孩子做事拖拉、丢三落四。在小学,教师主要 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与家长接触的少,有些事需要孩子来转达。因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及任务意识差,经常不能很好的传达老师的要求。

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因不能尽快熟悉伙伴感到孤独、产生不适。

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致使孩子心理负担重。

六、作息时间的变化。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上午要上3到4节课,下午要上2到3节课,而且每节课都要求孩子要规范,特别是早晨不得迟到,要提早到校。而上午放学到下午开学这一阶段的时间也比较短。在幼儿园孩子午睡可能睡2小时,现在要睡1小时或是没有午睡时间。使孩子的生物钟发生混乱,此外,孩子还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导致案例2中孩子一天下来疲惫不堪。

针对以上的问题,作为家长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上小学时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泥?

一、物质上的准备

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买好铅笔、橡皮擦、尺子、书包等学习用品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二、 家长的密切配合

起先,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上的培养。

(1)整理书包:

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合适的书包,以放开自己的物品为标准,在家及来到幼儿园, 交给孩子自己保管、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回到家完成作业后,家长应督促孩子自己整理好,不是帮忙。早晨来园前,只提醒孩子带全自己的物品。自己背书包来到幼儿园,自己交作业。如果发现不完全,会采取应订措施。强制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出上小学时丢三落四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就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2)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刷。

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擦桌子、整理图书、扫地、洗碗、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孩子自己记作业的能力:

为孩子准备一个记作业的小本子。放在书包内每天携带。回到家家长对照记录做业,语言上督促完成,(不是陪同完成)而且语言不宜过多,比如:做作业吧、做完了么?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找个合适的时间,送给孩子一个漂亮的钟表,孩子高兴的同时,坐下来跟孩子认真地讨论,钟表有什么用处?告诉孩子钟表的另一个作用:定时。认真告诉孩子,从今天开始,你要定时作息:将起床时间定为,休息时间定到晚上8:30。适当调整午睡时间,不到万不得已,不给孩子请假。(5)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刚上一年级时,孩子做事慢,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一开始,我们可督促孩子读书,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我们还给孩子记录时间,看孩子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让孩子明白:只要能充分利用时间,一分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此外,刚开始,家长可以在一旁督促孩子学习,不过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应该适当放手,改成鼓励孩子自己去想办法完成学习任务,教孩子相关学习的技巧。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就算刚开始做得并不是太好,也要对孩子加以肯定,鼓励孩子独立学习。

四、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

鼓励孩子与同伴玩耍,如在游乐场所遇到了不熟悉的同龄人更要鼓励孩子主动打招呼,表示自己的友好。孩子遇到事情自己处理,家长不要插言。因为孩子进入小学,这些可能是难免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学会自制、谦让、礼貌待人。当遇到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要主动表示友好,当遇到玩具不多时不争不抢。

五、激发孩子上校学的欲望

(一)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压。类似 上学了就是大孩子了,要好好学习,要像个小学生,要每天主动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让妈妈整天催你,上课时要坐得端端正正,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千万不能贪玩,再贪玩如果影响了你的学习,成绩不好,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等等的话家长千万不能给孩子早早灌输。

(二)语言上,多给孩子讲一些上小学很愉快的事情,做好开学前的 思想灌输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学校周边去走一走,给孩子讲解学校的设施、教学楼、操场等并想象一下自己再那里生活的场面,提前熟悉环境,让孩子有个努力的具体目标。另外,在平时的交流中,多向孩子渗透一些小学的知识和内容,让孩子提前对小学生活有所了解。

总之,只要家长做好以上的工作,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开心、愉快地面对小学生活。

以下为关联文档:

断奶过渡期断奶过渡的初期 这里所说的断奶过渡期,并不是指马上需要断奶,改喂其它食品,而是指给婴儿吃些半流体糊状辅助食物,以逐渐过渡到能吃较硬的各种食物的过程。 一过半岁,光吃母奶就会...

做好孩子入园前的过渡时期 前言:小宝宝们在上幼儿园时,都会有一段的适应期,如果妈妈们之前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就会使孩子的适应期相对比较长,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以下是早...

从幼儿园到小学如何过渡三方共同支招幼小衔接从幼儿园到小学如何过渡?家长、老师、专家各抒己见――― 三方共同支招“幼小衔接” “上了小学没有午睡,孩子怎么办?”“孩子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么办?”“上午四节课,孩子坐...

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一、现状分析 早期的幼儿教育提倡集体教学,幼儿一日的学习与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不同的版块,在版块与版块之间便出现了一个转换时间,被称之为过渡环节。《纲要》第三部分指出:“...

别给宝宝过渡刺激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在成长中的经历不够多。但是小孩也需要像大人一样休息,你不能因帮他们增长经验和见识的理由而不停地带他们活动,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疲倦。一旦孩子觉得疲倦你...

奶瓶、学习杯、杯子的过渡训练奶瓶>>学习杯>>杯子--进阶训练 从宝宝吸奶开始到学会自己进食,一天天的进展,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一件事啊!然而宝宝的饮食训练是有顺序的。黄基家医师说,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提供他...

宝宝学前如何顺利过渡6岁的乐乐今年要上小学了,为了让他尽快实现“角色转换”,父母给他布置了一些“任务”,要多认新字、多背单词等。他的父母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并且能够在起步...

幼儿园到小学要怎样过渡昨天上午,百余名家长与学前儿童在青岛榉园学校倾听了一堂幼小衔接课。幼小衔接课分为3部分:户外英语,室内的语文、数学课。衔接课给将要升入小学的幼儿以小学教育的初步体验,同...

家园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孩子的交往能力。 变内向了 豆豆在幼儿园很活泼,可自从豆豆上小学后,妈妈却发现她变内向了,也没交到什么好朋友,整天孤孤单单,让人很担心。 能力缺失:交往能力。 提醒家长:家长应该...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