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渔歌子》教学反思]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但还不够成熟。 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 自学提示的方式。 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而在课堂上,老师只是起引导、加深点拨的作用,全部由学生自主交流,完成...+阅读
【课前谈话】1.教师自我介绍,并把名字里所包含的含义告诉给学生。2.请学生来自我介绍,同时也说说名字里蕴含的意思。【一开始,对于吴老师这样的课前谈话我觉得很平常,也没有怎么认真去细想。但在后来了解作者名字的来历中,我渐渐明白原来吴老师的课前谈话并不是我想的那么随意,这之间还是相辅相成的,使课前谈话能有效地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1.师板书:张志和
师:猜猜这个名字是谁给他起的?
生:爸爸、爷爷、妈妈、外婆
师: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起的。[ 哇 学生们发出惊叹。]
2.师出示作者姓名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名字的由来。
大致内容为:张志和
,原名张龟龄。 由唐肃宗赐名 志和 。
3.板书课题:渔歌子
师:《忆江南》、《渔歌子》都是 生:词
师:它们都是 生:词牌名。
师:像这样的词牌名还有
生:《清平乐》、《满江红》、《如梦令》。
4.再出示课外资料,知道《渔歌子》又叫《渔夫》,并猜测这首词里的大致内容。
二、初读《渔歌子》
1、自读,出示自读要求:
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
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
第二次,要注意重音和停顿。
第三次,要读出词的味道来。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行阅读这首词)
【朗读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自读不致落于形式。而从后面的指名朗读中也能得到验证,这样有要求的朗读,让每个学生的朗读都变得非常有效。】
2.指名读。(1人)
(学生读完后
,老师表扬他读得字正腔圆,全部正确。)
3.学习生字。
塞 :齐读,
师:想想它还读什么音?
生:它也读 s 、sāi 。
师:你能给它们分别组词吗?
生:s (堵塞) sāi(赛车)(木塞) s i(出塞)(塞外)
鹭 :齐读。
生:白鹭是一种鸟。
师:所以这个字就很好记了。上面一个 路 ,下面一个 鸟 ,但在写的时候,我们要写得扁一些。
笠 :齐读。
师: 箬笠 为什么都是 竹字头 ?
生:
师:斗笠相当于草帽,用 ,戴在头上的。(师简介斗笠的作用等)
其实 蓑衣 也是一种防雨的用具
,它又是怎样的呢?
生:披在身上的,用 做成的。
师: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雨披。
【尽管只有三个生字,但吴老师对于生字教学没有一点懈怠之意,而是从不同层面解析了这三个生字,或注重字音教学( 塞 ),或注重字形、字义教学( 笠 ),而对于 鹭 字的教学就比较简化,重点强调了其写法。教学生字不呆板,不平均使力,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再指名读词。(1人)
(在学习了生字以后再指名学生读词,学生读得更有滋味了。)
5.出示词的停顿之处,让每个学生都尝试着读出词的味道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停顿之处应做到 停而不断 ,这叫 绵音 。
(1)试读
,读出重音。
(2)齐读。
师:建议再读慢一点。
(3)再齐读。
师:张志和不仅诗词写得好,画页画得好,所以他的好朋友颜真卿称他是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
三、品读《渔歌子》
1.师:边读边画,词中有哪些景物?
2.交流:
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词中用横线加以标注。)
3.师:再读,再找找,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
生1:西塞山前有几只白鹭在飞。
生2:钓鱼的人披着蓑衣,戴着箬笠,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想回家。
生3:桃花在水边低垂,流水哗啦啦地流淌,这里的鳜鱼很肥美。
师:你能不能把这一幅画卷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呢?
指名说。(师夸:真美啊!)
4.师:这么美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
齐诵读《渔歌子》。
师: 青箬笠,绿蓑衣 ,这是一个背影,你能否想像他的神情是怎样的?
生1:他的脸上有笑容。
生2:他是欢快的。
师:感受他的高兴,再齐诵读。
(学生再一起诵读《渔歌子》)
师:读诗词,想像是好办法。那你从词中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词中说是 桃花流水鳜鱼肥 ,我从 桃花 知道这是春天。
师:别人是 一叶知秋 ,你们是 一词知春 。
5.师:再自己读读、听听、闻闻,你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再自读这首词)
交流分享:
生1:我听到了细雨的沙沙声
,微风的呼呼声。
生2:我听到白鹭自由地叫着,好像在说 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生3:我听到了流水清脆的声音。
生4:我闻到了桃花的香味。
生5:我听到了鱼儿被钓上来时鱼尾甩水的声音,还看到了钓鱼人脸上欢喜的笑容。
6.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画面写成一段话吧。
(1)生独立写话,比比谁写得生动。
(2)交流:
(指名读,评议。)
(3)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回家吗? 生:不想。
师:词人想回家吗? 生:不想。
师:从哪看出来?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板书:不须归)
7.出示补充材料(作者介绍):
大致内容为:张志和因事被贬后
,隐居在太湖一带钓鱼,自称 烟波钓徒 。
师:张志和写的《渔歌子》共有五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一首,还有其它四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上去搜索,下载下来读一读。
【了解词的内容时没有一丁点老师的讲解,也没有逐字逐句地问学生 这是什么意思 ,而是化有形为无形,就让学生在想像说话中逐渐了解词的意境,描写的美丽景色等,同时还结合了写话,让静止的景物 活 了起来。这是我在古诗词教学从未尝试过的教学方法,真庆幸今天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四、引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师: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很担心弟弟在外留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1.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读一读。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