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堂》里的儿童观]发布者:袁静,人类社会总是由成人和儿童构成的,所以,理解儿童乃是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基本课题。然而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中,儿童并没有被当作 儿童 来看待。儿童没有发言...+阅读
这两天,关于儿童的两则新闻,受到了舆论关注: 一是新华社2月2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其中规定年龄无法查明推定不负刑责、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不算犯罪、赔偿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补齐、索要其他少年少量钱物不算犯罪、盗窃近亲属财物可不算犯罪、具备监护帮教条件应宣告缓刑、假释比照成年罪犯适度放宽等,还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标准。
这 一司法解释已于今年1月23日生效。 二是新华社2月3日报道,按照有关要求,今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尚未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都要尽快建立。目前,民政部已累计投入本部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00多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投入1亿多元,在全国各地建成了130多个专门为流浪儿童提供紧急庇护的救助保护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8月至2005年年底,这些保护中心已救助了流浪儿童24万人次。
在通常意义上,一提起儿童,人们总会与“天使”、“花朵”、“纯洁”、“善良”等美好的词语联系起来。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这种善意的联想,从来也没有断流过;而且,人类文明抵达的阶段越高,这种善意的联想就越丰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儿童也从来没有与“苦难”、“犯罪”、“流浪”乃至“死亡”等冰冷的词语分离过。可以说,无论是在战争期间,还是在和平时期,这种几近刺骨的冰冷,都仿佛魔鬼一样附体在儿童身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作为家庭重要成员的儿童,当然应受到必要的保护和协助。这既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使然,也是人类伦理和道义的基本要求。毕竟,儿童象征着也的确是人类的未来。因此,儿童的受难史,也将是人类的受难史;儿童的幸福史,也将是人类的幸福史。这样,救助儿童就是救助人类社会自身,而为儿童创造美好的未来,就是在为人类社会赢取美好的明天。
毋庸讳言,在种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正如上述新闻所述,我国的一些儿童,也令人泪落地与“流浪”、“苦难”、“犯罪”等生活状态联系在了一起,而如何才能更好地救助这些备受命运折磨的“天使”,就成为必须时刻直面的严肃命题。它既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创建等宏大叙事,也关系到儿童权利的保障等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而要找寻到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恪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各项条款,将儿童利益最大化,是必经之途。
所谓儿童利益最大化,即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涉及儿童的一切行为,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尊重儿童基本权利的原则,所有儿童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无歧视原则,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人及其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财产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受到任何歧视;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
事实上,早在1990年8月29日,我国就已成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这就意味着,不管我们出台何种司法解释、设立何种儿童救助机构,以及做其他任何事情,都必须严格遵守上述基本原则。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这个司法解释看,它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这些原则。同时,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做法,也值得充分肯定。这样势必会使更多的流浪儿童,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
不过,除此之外,在儿童救助方面,我们也还有一些地方,离儿童利益最大化有着一定的距离:“大龄”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公平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据新华社报道,这个群体在2000年就已达到1.3亿人;被黑恶势力控制、操纵、教唆的流浪儿童犯罪、乞讨等问题,也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去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还报道,我国有约1000万难以进行身份和户籍登记的“黑人”,他们在上学、工作等方面存在巨大障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儿童。
所有这些都需要从儿童利益最大化出发,通过一切可能的路径,去努力救助他们,以便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论儿童精神的潜意识化人类精神在纵向的发生发展中都是“一个从不自觉的无意识状态,向自觉的有意识状态的过渡。”[1]儿童精神的成长正是处于这个过渡时期,由此而携带着浓厚的潜意识化倾向。 意识和...
儿童发热益处与危险,妈妈怎么做宝宝发烧,妈妈痛心,分享科学育儿的妈妈如何准确面对宝宝发烧这件事,前天女儿发烧,今天已经好了,中间的过程当妈的人才能体会。我现在坐在办公室还是没有精神,觉得没睡醒好累,但女儿...
尊重每个儿童,知道更要做到——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陆永芬,该书第三部分是《对校本研修的建言》。校本研修,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刚刚经历了年末材料的整理,校本研修,在我心中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学校组织的研讨、学习。但是,当我看到...
论儿童“教”儿童论儿童“教”儿童 儿童可以是教的主体。儿童作为教的主体有其独特的价值,儿童教儿童是成人教儿童的有益补充。 一、儿童可以教儿童 目前,关于教育的内涵,有人从受教者成长的角...
比利时给早慧儿童开小灶近日到比利时的朋友家长做客,建起5岁的儿子不仅已会读、写、算,还能熟记各国首都。听朋友说,从今秋开学起,小家伙就要每天上午到附近小学上课,下午再回幼儿园。这种安排既照顾了...
儿童用药不仅要对症还要对型孩子生病少不了要用药治疗,但小孩对药物天生有种抗拒感,药还尚未送到孩子的嘴边,孩子已经开始嚎啕大哭起来,经历过这个过程的父母无一不对此有深刻体会。 其实,我们小时候生病时...
呵护“原生态”儿童绘画在许多少儿美术活动与绘画比赛中,“原生态”儿童绘画屡屡遭到排斥与冷遇,那些“伪儿童绘画”反而风光无限。这种错误的导向也给儿童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扭转这种不...
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我将孩子们眼里所需要的数学课堂用文字真实的记录如下,以期所有的数学老师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问题1: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生1:我喜欢不古板、严肃中带点幽默的数学课堂。...
巧妙应对厌食儿童我们班虽然是大一班,但班里却有几个宝贝总是和饭有 仇 ,一到吃饭时间就愁眉苦脸,让人心焦,担心他们的小身体.特推荐家长看看以下文章,因为只有家园协调一致地教育,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