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家乡住大屋移民寄蜗居

12月15日 编辑 39baobao.com

[告别蜗居时代,快来墨尔本买大房子Victoria One]在墨尔本新老建筑交相辉映,典雅的街道干净整齐,公园和花园茂密葱盛,各族人民安居乐业。除了有澳大利亚最著名的餐饮业外,墨尔本还有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无以计数的活动,如体育和...+阅读

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街道上晃动的日光,让人张不开眼。转入唐人街一条横巷,进了一栋俗称“散房”的四层住宅公寓,木门在一条锈迹斑斑的弹簧拉扯下,“砰”的一声重重关上。这扇破落的木门,门内门外,两个世界。二楼过道上的两个时钟时间永远固定在不同的数字上,该报记者走入散房华人租客分不出晨和昏的世界。

一住26年 已经习惯了

台山来的李婆婆在“散房”一住就26年,她说“已经习惯了。”

79岁的伍好凤婆婆,邻居都称她“好姆”。好姆来美国15年了,住在四楼的一个最小的单间。杂乱无章的房间,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道,墙上张贴着“吉星高照”、“恭喜发财”、“东成西就”和“一帆风顺”的挥春。她指着挂在门后的一批赌场VIP卡,满脸的兴奋。她说,平日没什么嗜好,就是喜好到赌场逛一下,领略得失之间的兴奋与失落,让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波澜。

好姆住的房屋虽然窄小,但她觉得交通和生活都很方便,也有一些同声同气的乡里和老朋友,她没想过再搬离唐人街。她的不满就是与她正对着床的窗口只有一臂之遥的邻居是一名独居男子,大家的窗口刚好正对着。好姆说,“没有半点私隐”,为此,的窗口被封死了,她平日在房内烧饭做菜被熏得满屋油烟而无计可施。

家乡住大屋 移民寄蜗居

来自台城的阿英一家三口不知不觉在“散房”已住了一年多。她说,他们在台城住在一栋大屋,虽然移民美国之前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不亲身来到,实在想象不出真实的情景。

在海洋区拥有一栋三层独立房的弟弟已经预先替她们一家在华埠租好了这间10平方的小房间。阿英表示,虽然每天与16岁的儿子睡在上下床的确诸多不便,但每月四百多美元的房租,让这个依靠做体力工作的丈夫与三口之家不敢有其它奢想。阿英表示,希望自己能早日找到一份工作,帮补家庭的开销。

阿英16岁的儿子刘锐明在新侨高中读书,他说,在家乡台城常常听到美国回来的亲友讲述美国的生活,觉得作为一名华侨很风光。因此,他怀着梦想随父母来到金山。面对现实,他感到失望,加上英文不过关,于是,刘锐明常常在网络流连。父母为此与儿子争吵不休,却无法改变现状。

小孩不知愁 游走上下床

来自广州的黄先生一家三口移民到美国才四个月,他起早贪黑的在唐人街的餐馆做杂工,为的是支付每月五百多美元的房租和生活费,妻子阿嫣要照料9岁的儿子明仔。

少年不知愁滋味,明仔同样与父母睡在上下床。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把在学校获得的奖状和优秀的作业贴满了床头。也许是年纪还小,明仔把上下床当成了游乐场的游乐设施,爬上爬下,乐此不疲。

阿嫣不时向华协的工作人员打听各种可负担房屋的消息,希望能早日搬到一个独立套间。但是,每当她收到各种可负担房屋的申请表格,看着比现在还要高出

三、四百美元的租金,就表示无力支付,只好留守在“散房”过日子了。

公共厨浴 经常排长龙

这栋砖木结构的“散房”有82家住户,都是设有公共厨房、浴室。每到做饭的时间,家家户户和公用厨房的饭菜味道混杂在一起,成了“散房”特有的“味道”。早晚两趟的高峰期常常出现排长龙的情况,也导致了邻居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少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和不必要的纠纷,都在房间内装上小型炉灶、电饭锅。有的还放了一个大小便用的痰罐。

华协中心媒体联络员萧诺琪通过一年来的走访和观察指出,住在散房家庭的孩子所面临的困难和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散房只有一张床和侧身而过的9呎长过道,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常常在外流连,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

有多少家庭住在这些“散房”公寓?华协中心的小区组织主任朱小玲和每天都与“散房”打交道的外展员伍玉珍、余月华都表示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有一个数据是:在旧金山米慎区、田德隆区、南市场和华埠四个区域共五个非牟利机构组成的散房家庭团结会,正为超过500个有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家庭提供服务,该类分别住在华埠100座散房建筑的家庭有379个,生活在这些散房的青少年有529人,其中有不少是单亲家庭(包括离婚或配偶在家乡两地分居)。

一栋房82户 均是大陆移民

朱小玲介绍,这些家庭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由于生活空间、生活质量等诸多不利因素,对家长尤其是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华协中心和华人进步会的外展员每周向500多户提供10小时服务,但随着最主要的来自卫生局的经费被削,这些草根家庭最迫切需要的服务将无以为继。

据外展员的反映,一些居住在散房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生活所困、与父母缺乏沟通,最后导致发生矛盾,最终成为社会上的边缘青少年,甚至加入到帮派组织,让人惋惜。

记者走访的一栋“散房”是华埠100多栋“散房”中代表的一栋。82个家庭,百分百的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有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有双栖双宿的耄耋之年的长者和零单只影的独居老人。

有些家庭祖孙三代为了相互照应,不得不分开两间居室,但同住在一栋散房之中。孩子们在昏暗的走廊快乐的奔走着,“散房”公寓成了他们在美国的人生起跑点,但是,何时他们才能朝着自己的梦想起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