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写,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楼醉书》是苏轼的一首写景之作,将西湖上的风雨变幻、来去匆匆的雨景以简短的四句诗一气呵成,让人惊叹天气变化之快,也折服于功轼巧妙的构思。教材将这首诗安排在五年级的教材中,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整节课的教学做到了如下三点:

一、研读古诗,找准起点

起点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基于一定的出发点,才能准确定位一节课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而一节课的教学起点基于两点:一是教材的准确研读,二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这首古诗放在五年级是基于五年级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水平之上,以五年级的学生的古诗积淀为基础,学生通过对常见的古字词的意思的理解,大致能了解本首诗的意思,也大概能知道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然而将这首诗放在五年级的教材中,编者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更要在古诗解读的基础上,感受古诗的画面感以及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准确研读好古诗的画面与情感,才能让这节课的教学从起点出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在教学中,为了找准起点,我设置了基本的前置作业: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并在此基础上,翻译整首诗的意思,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便能很轻松地在课堂上以同样的起点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二、定位目标,层层深入

找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起点,接下来便是定位学生学习这首诗的目标了。仅仅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还远远不止,这样的学习是没有 含金量 的,也不是教材定位的目的所在。五年级的孩子对古诗的学习要以理解意思为基本的出发点去对古诗进行赏析。

知道这首诗成为千古名篇的理由所在。既然知道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那么只有在真正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画面,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的美。于是在找准起点的基础上,我将这首古诗学习的第二个目标定位于 品画面,体诗情 :与其他的景物不同,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写出了西湖上的风雨变幻的四幅画面,构思巧妙令人惊叹,在教学中,我以 读诗歌,想象你看到的画面 为主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他们看到的画面并谈谈画面带来的感受,通过逐句的赏析和层层的深入,学生在品读古诗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画面美。

三、联系背景,深入浅出

古语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借眼前的景总是要抒发一定的情感的。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只能通过体会画面看到作者传达出的喜悦之情,这是对古诗的浅层的理解 ,也是他们对古诗理解的最高点。但课堂上,如果联系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再结合诗人眼前看到的这幅图景,可能学生对诗的理解就会更进一步。教学时,我联系了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诗人是在仕途遭遇坎坷,人生经历风雨的悲伤之亦才写下了这首诗,然而整首诗并没有传达诗人的阴暗心境,便再由诗人的豪放性格出发,体会诗人是借眼前之风云变幻、乌云总会散去的景来抒发自己的乐观、豁达、豪放之情。这样,这首诗的基调便可以理解。

整首诗的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好地将诗歌赏析的方法深入学生内心。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诗歌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韵味还没有达到,需要加强。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