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雾霾谈一谈产业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你要理解什么是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型,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在发展理念上转型,才能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推进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转变生产方式,转变...+阅读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
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努力建议书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
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
企业的方针目标如何分解
关于方针目标的理解
一、什么是方针目标 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南。 目标:在一定时间内期望通过各种活动达到的总体目标,要达到的效果和结果。 方针目标合起来就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
二、什么是方针目标管理 即为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需要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其中,实现目标、取得成效是工作的目的,方针目标管理是手段。
三、方针目标的认真实施的时间和效果 时间是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至今。 效果体现在八个方面,即八个转变。
1、企业整体效率的转变。实现了由稳步发展向抢抓机遇的转变。这是有目共睹的。体现在:①基础管理更实;②经济效益更好;③基础设施更完善;④市场竞争能力更强;⑤企业运行效率更高;⑥企业文化氛围更浓。如企业效益的持续提升、经济效益杯、优质服务杯等各种荣誉的获得。
2、工作态度的转变。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四种精神”,“六个主动”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用心工作,主动工作已成为主流,指引着大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工作作风的转变。实现了由慢向快的转变。对待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做,如何分析,如何才能做好。如体现在基层请示督办事项上。有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理顺了办事程序,让大家知道了有事该找谁,就是找办公室,避免了“龙多不治水”的现象。二是理顺了部门职责,领导批示更加具体可行,避免了推诿现象。三是提高了办事效率。一方面方便了基层办事,另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生活生产条件。
4、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由做事向谋事的转变。做事就是把一件事做完就算了,而谋事就体现在要分析数字背后的问题,从事实背后找出本质问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形成科学的决策意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比如:我们的汇报工作,原先是把一件说完就行了,等领导决策,现在是首先自己要提方案作决策,现在还要找出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才能更好,不但要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更要的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体现了由“做事”向“谋事”的转变。
5、工作积极性的转变。实现了由“按部就班”向“六个主动”的转变。一种重业绩,重公论,重实绩的用人之风正在形成,大家都在用提升能力,干好工作来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以求实现更好的发展,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空前提高。一种促进职工成长的“有人关注,有平台展现,有机会施展”的企业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6、工作措施的转变。实现了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原先的“自上而下”是上面让干什么下面就干什么。现在是自下而上提计划,再自上而下抓统筹,不但要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而且要积极主动地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各项工作措施向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表现在制度制定前的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制度实施后的严格监控,狠抓落实。
7、工作效率的转变。实现了由“一般”向“全面”的转变。体现在日常工作实现了高效运转。重点工作实现了重点推进,如专业化经营、营销体系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正在从理念上、制度上、实施上、效果上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这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
8、队伍素质的转变。实现了由“好”向“更好”的转变。工作压力的增大,工作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工作热情的空前高涨,大家在学习上的动力更足,掌握工作技能的欲望更高,个人提高的要求更强,因此,在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大氛围中,大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提高,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四、不足
1、方针目标前期计划分解不细。表现在定性的多,定量的少;一般能完善的多,重点有难度的少;日常工作多,需重点落实抓出成效的少。
2、重点工作如何抓落实出成效上力度不够。有时存在事前认真组织,事中虽监控实施,但效果不佳的现象,越往下力度越弱。
3、方针目标考核执行的严格性不足。存在讲客观原因多,讲主观少的现象。
4、部分单位攻坚意识不强。存在避重就轻现象。
五、原因分析
1、在思想认识上,虽然认识到方针目标管理是推进目标落实的一项长远和有效的办法,但如何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单位部室目标和员工的努力方向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三者利益一致,这方面做得不细、不透,应花时间和精力去做。
2、在抓重点出成效上,如何将企业的整体战略,各项制度有效贯彻到基层,并产生强劲的推动力等,这诸多环节的有效贯彻与衔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需要花大力气去探索和解决。
3、在严格考核上,需要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手段去强化方针目标管理。以往的办法,往往是将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作为考核,事实证明无关痛痒。
4、在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上,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结合的不紧。虽然认识到“企业目标管理不单是为完成年度经营目标,更要通过推行目标管理提高员工达成目标的能力,要通过管理过程的落实达到员工能力提升的目标”。但实践中关注更多的是“业绩目标”,而忽视了“能力目标”。
六、方向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
以下为关联文档: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是指防止环境破坏或变质的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又称“自然...
什么是生态平衡?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应怎样保护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水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水坝的作用:提供电力、灌溉、饮水、防洪等等。危害: 1、引起鱼类资源枯竭; 2、破坏了水资源分布; 3、增加洪水的危害性。修建水坝好处:水坝可以提供电力,中国的三峡水库预计能产生...
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如何应对贸易保护? 可以从二个方面来认识,其一从企业的角度,其二从国家的角度。◆从企业讲 对于企业如何规避和应对贸易摩擦,首先通过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企...
怎样做到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主要功能区环境政策、全国海洋 主要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印发实施。加快落实生态保护 红线制度,己有6个省(市)基本完成第一批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
环境保护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答:党的十八大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 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 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 系统完...
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1.城镇绿化规划方案 结合晋江市市区、镇区绿化基础与现状,以及市、镇区性质与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近期目标不宜订得太高,以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为宜,中、远期则应与省...
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原发布者:李敏 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标语 1、实施九大工程创建生态遂昌 2、实施九大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 3、加快生态县建设共创和谐遂昌 4、加快生态县创建优化遂昌环境 5、...
呼唤保护生态环境名言呼唤保护生态环境名言,爱护环境手抄报内容:() 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 2、植树造林,功在千秋。 () 3、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 () 4、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