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实习期不得超几个月扣不扣押工资

02月13日 编辑 39baobao.com

[2008年新劳动法工资补偿金]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阅读

1、劳动法没有有关“实习期”的规定,但有“试用期”的规定。(实习期不是劳动法上的专业术语,但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里面若没有试用期的规定,而只有实习期的规定的,一般认为这属于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的期限限制依合同期限长短不同而不同,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且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具体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19条

“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若不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用承担违约金、赔偿责任等。但没有明文指出“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工资”,但是扣押劳动者工资其实就是不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

(1)《劳动法》第3条规定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取得权。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及时支付劳动报酬时劳动者享有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是不可以扣押劳动者工资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最新劳动法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但是请问那个经济补偿金的工龄是从经济补偿金,无论在旧的劳动法中,还是新的劳动合同法中,都是需要给付的。其实新旧两法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没有太大的改变。经济补偿金是根据工龄来计算的,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

做HR需要把劳动法背下来吗作为一名专职的HR,熟知《劳动法》是一项基本技能,就像一名打字员必须会打字一样。对劳动法不熟悉,不算是一名合格的HR。熟知《劳动法》可以给公司规避风险,减少损失。随便列举几...

劳动法工伤赔偿如何计算工伤事故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 第一部分:工伤事故具体赔偿项目(伤残) 一、医疗费 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金额+药品金额+住院服务金额 上述金额的计算依据是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

劳动法规定的男人陪产假有多少天陪产假,又名陪护假,即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目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

劳动法规定的26天制每月工资怎么计算劳动法规定的工资的计算方式是: 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26。 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双...

劳动法加班费基数要怎么确定如何确定加班费的计算基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工资数额的,应当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的工资项目分...

劳动法规定加班时间调休劳动法规定加班时间 调休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

听说2013年7月1号要实施新的劳动法用工单位中的劳务派遣占比将1、新实施的劳务派遣规定位中的劳务派遣比例有规定的。 2、《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二章 用工范围和用工比例第三条 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

财物受损为什么不能全额扣押劳动者工资在实践中,一般可以根据当事人的主观程度来区分。一是当事人故意为之,劳动者主观恶意较大,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或者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解除其劳动合同,同时可以根据《...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