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框架: 1。 资产负债管理是什么、管什么。 资产负债管理最初是针对利率风险管理定义的:当利率波动时,公司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现金流等指标能够匹配,以保证投资收益足以偿付未来的负债。后来,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被逐步提升至公司整体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高度:资产负债管理是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约束条件下,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正资产和负债有关决策的持续过程。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负债表是在某一时点上财务状况的静态体现,资产负债管理则是对表内外资产负债的动态管理。从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在内的所有科目进行系统化计划筹措的财务管理,到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规避的风险管理,再到平衡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的战略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逐步涵盖了企业管理范畴内的多项职能。
(1)财务管理。财务方面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目标要求制定资产与负债的配置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资产端,跟踪各业务单元的发展情况,引导各业务线的资产布局以提高资金效率,提升资产收益;在负债端,设定合理的杠杆倍数,在资本风险限额可控的范围内,积极布局融资计划,及时融入长期稳定资金,把控负债质量;权益端则侧重于资本结构规划与资本指标监控,在利用财务杠杆实现机构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要严控风险。
(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规避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核心在于有效运营资金,维持合理的流动性储备,对于流动性风险的控制考察了金融机构在面临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和现金流缺口时,以合理成本及时筹措资金的能力;利率风险则是无法完全规避的一类市场风险,只能通过搭建利率敏感性或久期敏感性缺口模型,以资产负债期限与定价结构调整等手段来控制,或利用IRS等利率衍生品对冲工具来进行转移。
(3)战略管理。从战略层面看,资产负债管理在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战略制定阶段,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研判,明确资产负债组合中的风险与收益;在战略执行阶段,通过量、价的控制手法,有效引导业务,强化战略意图;在战略评价阶段,将经营数据与外部环境及同业对标分析,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2。 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更为复杂 保险公司的资产端和负债端主要对应的是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根据侧重的不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也可以分为负债主导型和资产主导型。
(1)负债主导型: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以承保业务为主,投资业务为辅,保险公司会先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保险业务结构,再根据负债特点进行资产投资的规划以保证保险业务的偿付资金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承保业务作为一种被动的负债,在特定经营区间内是较为固定的,而在负债既定条件下进行的资产投资则是由公司主动掌控并灵活调整的。
(2)资产主导型:资产主导型的资产负债管理与上述模式相反,更偏重于投资业务的经营,保险公司会在资金运用预期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承保业务的布局调整。 这种管理模式下,承保业务不再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为核心,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更多是为了匹配资产端投资组合的期限及风险收益特征。 以上两种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都是针对资产或负债单方面的管理和控制,而保险机构对于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管理也处于长期的割裂局面,缺乏一体化管理的经营布局。 融合上述两种管理模式,使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相互协调、相互联动,建立资产负债并行的管理框架,将是未来保险机构努力的方向。 由于保险公司在业务结构、负债特征、资产负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都更加复杂,对于资产负债的管理难度也更大。我们以银行业作为比照,对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1)银行和保险的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同。银行的资产端主要由贷款构成,贷款业务又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而负债端占比较大的是以短期性质为主的储户存款,相比之下,资产端的期限一般更长,体现出“长资产、短负债”的特征。同时,由于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都是可以浮动的,期限结构匹配的压力相对小。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的期限往往较长,一张长期寿险保单的保险期限通常在20年以上,而在现行的法规与市场环境下,资产端缺乏期限足够长的资产可供投资,造成保险公司“短资产、长负债”的结构,寻找合适期限的资产配置以与寿险中长期的保险责任期限匹配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
(2)保险公司负债的不确定性加大负债管理难度。对于银行而言,存款业务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存款业务一旦发生并计入资产负债表,在到期之前,银行对客户的负债是基本确定的。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产品的销售要求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承担一定的保险责任,从而形成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 为承担未来的负债责任,保险公司必须提取一定的保险准备金,但保险准备金的评估往往是不确定的,与折现率、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等因素都有关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