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使用评价语言

01月07日 编辑 39baobao.com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构建新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师评价重新审视,要让它重获新生、再放异彩。我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语言,从功能上分为知识传授语言、组织教学语言、评价语言。学生接受教师的评价包括:书面评价,如学期评语、作业评语;课上课下的语言评价。然而从重过程的角度来讲,课上的语言评价才最具实效性、最具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如果一个数学教师能科学的艺术的运用好课上的评价语言,必然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明确的学习方向。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好评价语言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原则第

一、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要让学生明白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上的要求,如观察应遵循什么样的步骤、思考时应注意什么、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保持什么样的态度等。第

二、针对性原则。所评价的内容要有明确、清楚的针对性。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评价为“很好”或“不对”,这样的评价过于笼统、含混,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应明确的指出“你的分析思路很清晰”“你的切入点很恰当”“这个小组在讨论中成员配合的很好”“**同学在实验时操作很规范”等。第

三、激励性原则。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如“我注意到**同学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同学回答的虽然不对,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很好。”“你并没有仔细地思考,再好好想想。”通过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地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适当的否定评价往往能引起学生一定的焦虑感,能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

四、目的性原则。不同的教学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不同的,要注意评价的目的。第

五、及时性原则。评价要及时,随时评、随机评。面对课上出现的情况及时点评。第

六、情感性原则。在对学生评价时,无论是针对个体还是全体,只有带着喜爱、欣赏、信任、期待的情感,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情之所露,心之所系。学生定能感受并接纳,我们传递的信息才能真正的引起共鸣。

二、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时机和评价内容第

一、课前订正作业时要评价。订正共性的知识上的错误后,评价必不可少。要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上交的及时性、前次作业自改的主动性、优秀的作业人员等。第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要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感,心情忐忑的想了解自己回答的怎么样,期待评价。其它同学听完回答后,与自己的想法发生碰撞,也想知道教师的态度,此时必需要评价。要评价学生问题回答的严谨性、问题答案产生的思维过程、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参与的积极性与态度、其它同学听的情况等。第

三、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后要评价。评价优秀小组的具体活动情况;评价讨论中好的现象,如积极发言、小组分工协作、对一个问题的争辩等;评价出现的不良现象,如不参与、讨论敷衍了事、跑题等。第

四、学生实验进行中完成后都要评价。评价操作规范性、实验态度、整个实验过程好的表现、需纠正的行为等。第

五、下课前要评价。评价课上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哪些同学在哪方面进步了。总之,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做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之后,特别要审视、寻找、评价其思维方法的使用、探究程序步骤的设计、关注点的独特体验、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活动探究、学生实验后,特别审视、寻找、评价其与同学的合作、参与的热情、积极的状态、与其它同学的沟通、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这种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最终有效的、切实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误区第

一、不评价。这是在年轻教师教学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没有任何评价。有的教师不评价是没有评价的习惯,有的教师觉得没有评价的必要,心里有数就行。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地失去了热情,失去了积极性。第

二、含混评价,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如“很好”“不对”“嗯,坐下吧”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不知好在哪里,差不知差在哪里。这种评价会使学生迷失方向,评价的效果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第

三、只挑错评价。所有不完美的表现得到的评价都是指出错误,哪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优点,也视而不见,而且还号召其他同学一起专心挑错。采取这种评价的老师一厢情愿的认为,只有指出错误,学生才能提高,老师的作用也就在于指出不足,学生才有改进方向。应该说错误该指,但只挑错的结果只能让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探究、参与实验,课上一...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