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健康成长

感染与传染病学 囊虫病

12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感染与传染病学]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概述】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LCM)系LCM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临床经过可有流行性感冒样症状至脑膜炎、脑炎等程度不等的表现。病程具...+阅读

猪绦虫病(taenia solium)的成虫较牛绦虫稍短,虫体由三部分所组成。全长2~4m.头节顶端突起有顶突,其上排有大小相间的一圈小钩,称为有钩绦虫。寄生时就用小钩和吸盘吸附肠壁。体节有700~1000个。每个节片内含有虫卵数约为3万~5万个。节片离体时多为数节同时脱落,虫卵与牛绦虫相似。

生活史 虫卵及体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猪吞食后,卵内所含的六钩蚴即脱出钻入猪肠壁,随血流至全身各组织,在猪肌肉内约经2~3月发育成囊尾蚴。囊尾蚴在猪的肌肉内最多,这种含有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珠肉"或"豆猪肉".人若食未熟的病猪肉,其中所含的囊尾蚴即可侵入肠内发育为成虫。

猪绦虫与牛绦虫不同点在于猪绦虫卵可在人体内发育成囊尾蚴,即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或囊虫病。所以人体不仅是猪绦虫的终宿主,也可成为中间宿主。通过污染食物和自家感染使虫卵进入人肠道后,卵内的六钩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血流,在人体不同部位发生囊虫病(囊虫蚴病)。其中以皮下组织的囊虫病最为常见,而以脑囊虫病最严重。

【流行病学】

我国各地都有病例报道,东北三省和云南、贵州、河南、湖北及山东、安徽等省更为多见并有流行。感染率与生食猪肉习惯有关,也有切肉板及刀污染猪囊尾蚴而引起感染的报道。发病年龄以青年为最多,小儿受染者也不少。

猪无圈放养或有些地区建"连茅圈"使猪有机会吃到含有虫卵或带节片的人粪,猪受染率较高也与本病流行有关。国外有仅2个半月龄的婴儿脑囊虫病的报道。

【临床表现】

1.成虫引起的症状 与牛绦虫大致相同。

2.囊尾蚴寄生的症状 由于囊尾蚴所致的囊虫病。可因囊虫数目的多少及寄生的部位而异。六钩蚴寄生的部位很广泛,其中以在肌肉、皮下组织、脑、眼、心、舌、口、肺、肾、肝、骨骼等处,而尤以皮下组织及肌肉为多见。寄生于脑组织者称脑囊虫病。

(1)脑囊虫病:症状极为复杂多样,从全无症状至引起猝死不等。根据寄生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癫痫是最突出的症状,一般在排虫后或皮下囊包出现后半年出现,1/10可自行缓解。颅压增高、失明、精神失常等症状也有出现。脑脊液检查多属正常,仅少数病例有细胞数和蛋白的轻度增加。

(2)肌肉与皮下组织囊虫病:结节数目1~2个至数百、数千个不等。头、躯干较多,四肢较少。结节不痛不痒,不粘连,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沉着。囊肿经过一定时间,最后钙化。2年内自行消退率为2.7%~6.9%。

(3)眼囊虫病:可发生于眼的任何部位,但以玻璃体最为多见,其次是视网膜。眼底检查,玻璃体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浅灰色包囊,周围有红晕光环。时间长久可致失明。

【诊断说明】

与牛绦虫病相似。至于囊虫病的诊断:①有猪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猪绦虫卵或妊娠节片;②皮下组织有囊虫小结者,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囊尾蚴可确立诊断;③免疫诊断;用囊尾蚴液作抗原做皮内试验,及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可作为初筛法,结果阳性者则可进一步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吸附试验较灵敏,特异性也比较好,但与包虫病人可出现交叉阳性。补体结合试验灵敏度较前者稍差,但特异性较好,假阳性反应也较少。这些方法除检查病人血清中抗体外,也可检查脑脊液中的抗体。二者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阳性率,对确诊具有重要的价值。④患病时间较长者,囊虫已死亡而有钙化出现者

(一般显示需5年以上),可借X线头颅片或脑室造影帮助诊断。此外,脑断层扫描对脑囊虫病的确诊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治疗说明】

1.驱虫疗法 驱虫药物可参考牛绦虫病的治疗外,还可用仙鹤草酚(agrimophol),是从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又名龙芽草)的根芽中提出的有效成分,对猪绦虫囊虫病的蚴虫和刚孵出来的成虫有直接杀灭作用。剂量:小儿用仙鹤草芽全粉0.7~0.8g/kg;或仙鹤草芽浸膏45mg/kg;或仙鹤草酚单体25mg/kg.三者任选其一,晨空腹1次口服,1.5小时后常规服硫酸镁,当天早晨禁食。注意服药时不要引起呕吐,以免节片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肠,产生自身感染引起囊虫病。

2.囊虫病的治疗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协作会议,制订了诊断和疗效标准。目前用药:

(1)丙硫咪唑(albendazol):因此药作用缓慢,疗程较吡喹酮为长,虫体死亡后出现的副反应较轻,故成为当前治疗脑囊虫病的首选药物。剂量:每日总剂量为20mg/kg,分2次于就餐前半小时口服,连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脑囊虫病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情况合并应用激素及甘露醇等脱水剂,以减轻或防止副反应的发生。疗效可达98%以上。

(2)吡喹酮(araziquantel):此药可穿过囊尾蚴的囊壁,杀死蚴虫。剂量:治疗皮下一肌肉型总剂量为120mg/kg,每天量分3次口服,连用4日为一疗程。治疗脑型总剂量为180mg/kg,每天量分3次口服,连用9日为一疗程。但此药不良反应太大是其缺点,因其杀虫作用迅速,虫体死亡后,囊结周围的炎症反应和水肿明显加重,出现原有症状加剧,颅内压明显增高,甚至个别病例治疗后因发生脑疝而死亡。故脑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颅内压的增高,在给药前应先测颅压,必要时先给降颅内压的药物,有人主张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眼型的治疗意见不一致。不论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时,应于初诊服药后10天,半年、3年嘱去医院复治一疗程。

脑囊虫病如能定位或有脑室及导水管系统囊虫性梗阻的病例,药物治疗前应手术去除梗阻或作引流,以免治疗后发生脑疝等严重后果。

眼囊虫病应先手术取除眼内的囊虫,而后进行化学治疗,以免药物治疗后囊虫死于眼内,引起全眼球炎而致失明。

【预防说明】

①积极治疗病人;②加强猪圈管理;③注意饮食卫生,宣传不吃带囊尾蚴的猪肉,生、熟食切肉刀板及案板分开使用;④对屠宰场猪肉的检查要加强,发现病猪时妥善处理。

以下为关联文档:

[感染与传染病学]淋巴丝虫病【概述】 淋巴丝虫病(1ymphaJicfilaniasis)系由班氏吴策线虫、马来布鲁线虫和帝汶布鲁线虫寄生于淋巴组织所致的疾病。临床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

[感染与传染病学]轮状病毒性肠炎【概述】 轮状病毒(rotirus)性肠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首先在中国报道。 【诊断】 主要依赖...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行性腮腺炎【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本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感杆菌脑膜炎【概述】 流感杆菌脑膜炎绝大部分(95%)由B组流感杆菌引起,80%~90%病例发生在3个月~3岁,高峰易感年龄是7~12个月,占70%。5岁以后由于体内抗体增高,很少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主要...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行性斑疹伤寒【概述】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或“典型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 zekii)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

[感染与传染病学]链球菌感染【概述】 链球菌(streptococcus)为一种球形或卵圆形革兰阳性球菌,多呈兼性厌氧,某些呈专性厌氧。链球菌属包括30余种链球菌,某些菌早已知对人类致病,如A组、B组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感杆菌感染【概述】 流感杆菌(Hi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