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阅读课有一篇蜥蜴断尾自救的故事,老师启发小朋友提出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动物有再生的能力呢?小朋友们周末可以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并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面就是我们收集的资料。 1) 蜥蜴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
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X 2) 壁虎 3) 蝾螈 蝾螈,又称火蜥蜴,娃娃鱼,英语为Salamander;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蝾螈是再生冠军,它几乎能重建身体的任何部分,包括脑、脊髓、心脏和肢体。 4) 蚯蚓 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虽然它也有头、有尾、有口腔、肠胃和肛门。但它的整个身体就像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一层是一不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有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便是一条消化道,从头到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
在内外两条“管子”之间,被体腔液充满着。 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
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条蚯蚓分别切去前端和后端,连接起来竟可长成一条新的蚯蚓,更有人别出心裁,在一条蚯蚓的前半部分并列接上两条蚯蚓的后端,这样一来,就长出了一个头两个尾巴的蚯蚓。
很多海洋生物拥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5) 章鱼 章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章鱼有8条长长的触手,触手长得很结实,并且有吸盘。章鱼的触手是其用来探查周围世界和进攻、御敌的武器。 章鱼喜欢藏在洞内伸出长长的触手捕食蟹、鱼。章鱼非常贪吃,如果它的一只触手被敌害咬住不放,章鱼会保全身体,突然来个“分身术”,触手上的肌肉痉挛地收缩,使被咬住的触手自断下来。
断下来的触手还会剧烈的扭动,滚到一边,并可以爬动,似犹有吸附力。敌害则扑向触手,章鱼却借机溜掉了。断肢以后,章鱼有特殊的功能使血管闭合,不会出血。断掉的地方在几十天后又能长出新的触手,并达到原长度的1/3。 一到冬天,章鱼就潜入海底,为了生存,它开始吃自己的脚爪。直到把八只脚爪都吃完为止,然后就闭眼不动了,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八条新的脚爪。
6) 海星 海星也会“分身”逃生,海星与海参是近亲,同属棘皮动物门。长得像一个五角星,其体外附着一层坚硬的石灰甲,并带有美丽色彩的海洋棘皮动物海星,是以贝壳类小动物为食物的。进餐时,海星先将贝类包住,然后从口中翻出胃来,再从胃里分泌出一种液体,使贝类麻醉而张开贝壳,最后,就可吃掉贝类的肉。因此,养殖贝类的渔民们往往想方设法消灭海星。
起初,他们以为只要把海星撕碎就可以消灭它,没想到海星繁殖得更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海星的再生功能很强。因为它的行动又笨又慢,所以常常会被鱼、鸟撕碎,它的这种本领就是它的防御和繁殖的手段。它的再生能力是如此之强,以致只要还有一个腕,过了几天就能再生出4个小腕和1个小口,再过一个月时间,旧腕脱落,又再生一个小腕,于是,一个五腕的海星得以重现。
人们在海滨经常可以看到“断腿断臂”的海星,就是受过伤正在再生的海星。 7) 海参 在无脊椎动物中,海参是防御敌害侵袭的高手。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它的身体为长圆筒形,多数种类全身长满了棘刺和刺钳。海参一般在海洋中靠底栖生活,行动非常缓慢,海参的食物多为浮游生物,有些种类还吞食泥沙中的有机物碎屑和微生物。由于海参的行动蹒跚,很难阻挡敌害的进攻。
一旦遇到敌害,海参却有其特殊的本领来御敌。当敌害来临或海参受到刺激时,海参会很快地将自己的内脏从肛门或体壁的裂口抛出体外,迎向“侵略者”,海参自己则乘机躲进洞穴中去。抛去内脏的海参,很快就会再生出新的内脏,特别是刺参,抛肠迎敌,再生新肠的现象非常显著。若把刺参的身体切成几段,放在海水中养殖,每一段都能长成完整的个体。
8) 螃蟹 螃蟹为带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动物。它的头胸部有五对步足,第一对为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