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基于问题的问题教学设计——以“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为

10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我来设计活动型课堂教学预案——《实际问题与方程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体会出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单的形式自主探索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阅读

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 王文英

一、问题的发现和思考 问题一:分数表示计算的结果吗?在一次批改作业中,发现学生用近似数表示方程的解(如右图)。明明已经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什么不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呢?是不是学生忘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于是,把那几个学生找来,不料孩子们回答的头头是道: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可是,为什么不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呢?学生表示:解方程是要算出结果的。言下之意,分数并不能表示除法的结果,或者说,在学生看来,用整数和小数才能表示计算的结果,而分数并不行。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解呢?

问题二:量与率,怎么让学生区分?

一次教研活动时

,教师们提出,诸如 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的练习,学生错误率太高了,尽管一遍一遍讲解,学生还是屡错不改。怎么教,学生才能较好地区分量与率?

问题三:教材为何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内容作调整?

修订后的苏教版教材,对于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做了调整,原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 分数的意义 、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之后教学,修订后,教材将此作为 分数的意义 单元的例题2。这是怎么回事?教材为何作这样的调整?

以上三个问题都跟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有关。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很多教师的认识仅仅停留在 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商相当于分数值 这外在的形式上。事实上,分数的产生源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度量的需要,二是除法运算的需要。用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这是分数与除法的本质关系

,至于用怎样的分数表示,才是 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这外在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了分数与除法的外在联系,忽视了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因此,问题一的出现就不可避免。

另外,分数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恰恰是分数的另一重要意义,第二个问题所暴露的就是对分数两种意义理解的混淆。 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这是把2米看作单位 1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这是检测学生对 分数的意义(1) 的理解。而 每段长米 是用分数表示除法结果的意义体现。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对分数的两种意义透彻理解,那么就能较好的区分两个填空所对应的知识运用。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剖析和理解,恰好能够解释问题三的调整原因。教材的调整是因为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揭示的是分数的另一种定义幼儿教育m.smtxjs.

,教材将分数的两种定义安排在一起教学,是拓宽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和思考,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帮助学生透彻理解 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也就是既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表示除法的商,再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被除数表示分子、除数表示分母的道理。只有学生知道这其中的来龙去脉,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二,帮助学生认识分数的两种意义,并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对于学生来说,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个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意义从三年级起就开始渗透,因此根深蒂固。而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是事先没有任何铺垫的即时教学。让学生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发现与之前所学的分数意义的不同之处,从而获得新的意义。

第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学习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设计环节,让学生去体会学习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的实际价值。当学生有所体会,在具体应用时,才能自觉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也才会避免出现类似用近似数表示方程的解的现象。

那么,如何做,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上述的三点。笔者以 问题教学 的设计思路,进行了一番尝试。

二、基于问题的 问题教学 设计

问题教学是指围绕问题展开教学的课堂授课方式。它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生发新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笔者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是核心问题统领的问题串贯穿整堂课学习脉络的教学方式

,在问题串的驱动和引领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深入思考,使问题获解,完成学习任务。在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设计时,笔者以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为核心问题,并设计了四个辅助问题,组成了由五个问题组成的 问题串 展开教学,这五个问题分别为: 你学过的数学知识中哪些跟平均分有关? 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 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什么用? 问题串 将课堂分成了三个环节,分别为:环节一:巧妙设疑,引出核心问题。出示 平均分 ,提问:你学过的数学知识中哪些跟 平均分 有关?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分数 除法

启发提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它们都与平均分有关,这时,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环节二:积极探索

,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发思考,体会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出示例题: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提问:求 每人分得多少块? 你能想到哪个除法算式?哪个分数?

学生回答,除法算式是: 1 4,分数是: 。

追问: 指的是什么?(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一份,是。)

(事实上,学生所想到的分数,是1块饼的,在这里,教师要注意一块饼的与块饼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尽管都是,但意义是不同的。)

得到:1 4=(块),启发得到: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2.动手操作,理解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追问: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呢?

(1)初步体会如何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出示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提问:可以怎样列式?你又想到哪个分数?

(列式对学生来说较容易

,但根据题意想到的分数有多种,在两次执教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想到的是,这说明学生对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意义印象深刻,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关注,这里的问题是求具体的数量,这里的并不表示除法计算的结果。帮助学生澄清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帮助学生区分分数的两种不同意义的重要时机。)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3 4的结果为(块)。

教师可以演示两种分法的过程:

分法一: 分法二:

两种分法比较。

两种分法,都得到了块这个结果,但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分法一是一块一块分,把一块当作单位 1 ;分法二是把3块当作一个整体分,把3块当作单位 1 。)(2)进一步体会如何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出示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多少块?要求学生同桌讨论,并求出商,得到每人分得3块饼的,是(块)。即:3 5=(块)。

看着板书思考:

①上面的每个问题,分别得到了两个不同的分数,前面的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每人分到的和整体的关系)后面的这些分数表示什么?(具体的数量)

②表示关系的分数和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分母相同,都是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点是分子,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的分子是总数。)

③你能说说如何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吗?(用被除数表示分数的分子、除数表示分数的分母)

(3)理解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追问:从表面上看,除法与分数的确有着这样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得到:在除法里,总数表示被除数,份数表示除数;而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

,分子就是总数;分母就是平均分的份数。因此,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建立模型,用符号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谈话:既然分数和除法之间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什么去表示呢?

得到:a b=,并引导得出b 0 。

环节三:练习反思,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实践意义。

口算。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计算?

1 8= 5 9= 2 15= 3 7=

2 5= 11 12= 22 23= 1 3=

提问:通过练习,你知道: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什么用吗?

(学生表示,用分数表示除法的结果,既方便又不容易错。学生有了切身的感受,在后续的学习中就能自觉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基于问题的 问题教学 思考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是笔者用 问题教学 设计的一堂研究课

,期间,因为对学生的问题估计不足,试教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随后,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后,渐渐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认为:1.高质量的问题设计决定了 问题教学 的成败。 问题教学 离不开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 问题教学 的效果。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首先需研究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基于学生习起点所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即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新知学习中可能存在的疑惑,可能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另外,教师也需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整理以往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两者结合,就能准确把握问题设计的方向。

二是研究知识的本质。学生对知识产生混淆,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不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此

, 围绕知识诞生的初衷而提出问题 ①是问题设计的重要策略。为此,教师需认真研读教材,从教材中读懂知识的本质所在。如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其关系的本质是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怎样表示?则根据总数与被除数、分子的关系,份数与除数、分母的关系,得到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只要将被除数表示成分子,除数表示成分母即可。当学生能够结合总数、份数来思考被除数和分子、除数和分母之间的关系,那就说明学生找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外在联系的根源,根源找到,学生就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设计了由五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能够帮助学生寻根问底的问题形成的问题串作为教学的主线。事实表明,在这条线索的引领下,学生能清晰地认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扎实地理解分数的两种不同的意义。

2.合适的问题坡度搭设助推了 问题教学 的实施。

由核心问题统领的 问题串 是课堂行进的主线

以下为关联文档:

怎样让学生形成“画线段图”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城四小乔坤秀 本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讨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图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我们在教学实际应用题时,我们一般的教法是:学生先做,做完说说是怎么想的,接下来老师来个梳理。或者按照这样的四步骤来解决:(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目中的数...

浅谈边远贫困牧区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一牧场小学 王新安)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第一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

大班年级组研讨方案——问题墙的创设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探究班级问题墙创设的内容和形式。 2、提高问题墙的有效性,使其成为与幼儿互动的 活 环境。研讨背景:各班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然而问题墙却呈现空白一...

策略不是老师教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感马场 陈丽荣,12月17日,在城东小学,我们培育站的四位学员为我们上了一节同课异构,从课堂上可以看出他们几位教师都能钻研教材,能从学生角度分析教材,课前都能精心准备,去制作课件。...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当下融合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我校在这方面已经探索一年有余,看到特殊儿童少年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游戏的画面也越来越多,心中甚是欣慰。下面是我对融合教育探索的的一点粗浅认识...

数学活动中材料投放注意的问题几天来,认真聆听了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幼儿园胡贵平副园长的《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讲座。胡园长的讲座,不仅理论性强,同时也用了大量的事例,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受益...

个人教学问题立项课题培训活动主持稿各位领导、各位课题负责人,大家下午好!一转眼,紧张忙碌的2009年即将结束了,真是感叹时间飞逝,虽然忙碌,但我们也时时不忘给自己充电,今天我们又相聚一起参加平湖市个人教学问题立项...

寻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巧设问题在语篇教学中,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我认为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而教师可以尝试着通过巧妙地设计问...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