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顺应儿童天性的审美课堂”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

10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按照天性教育孩子]按照天性养育孩子,就是从本质上认识孩子,无条件接纳他的全部,全身心地帮助他认识自己,爱他自己,做他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去发掘孩子们的天性,并据此来调整教养方法,适应孩子的...+阅读

王海芳, 顺应儿童天性的审美课堂 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张,它是我二十多年来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沉淀和思考。教育与天性的论述源于西方的自然主义理论,发端于古希腊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前人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认为教育应当遵循事物运动的法则和人的天性来进行。

马克思将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首先肯定了人的这种自然性。 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 , 具有自然属性 。我国学者陈鹤琴的儿童观,她把儿童的自然状态称为天性,进而提出我们要顺应儿童天性教学。

所谓 天性 ,在《教育大词典》(简编本)上注解,即人的先天本性。《实用教育大词典》上解释 天性 是 天然的品质或特性 、 天然赋予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

我们美术教育者,在提高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时就要顺应儿童的发展。因此我提出了 顺应儿童天性的审美课堂 教学主张,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主张。

一、审美情趣是审美课堂的基础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需要传授一定的审美方法,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并能主动的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

兴趣爱好是孩子们的天性表现之一。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到学习者自身的兴趣是教育目标的首要基础。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也一致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会自愿地去钻研学习。那么少年儿童对美术的学习也是如此。兴趣是往往会在体验中获得。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人或物或事情进行了解,感受。 体验 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一种图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化育模式。体验已经被作为当代一种有魅力的德育模式,和教育新理念。

少年儿童最初参与美术活动特别是低幼的儿童更应在松弛的状态中,在玩中发展。

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灵活性和创建性,在课堂上教师不苛求孩子对操作对象的构图、色彩或画面布局的平衡应达到何种程度。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乐趣。

把美术课搬到操场里上,让学生们用水作画。水是孩子们爱玩天性,体验用水作画的乐趣,用水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水一会就干了,无所谓对错,还可以再画新的图形。尤其是让学生到楼上讲评,学生会更有乐趣,更多的去添画、去创画。因为有了强烈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绘画创作的审美情趣。这样的美术课学生们非常喜欢,在 玩 中提高了审美意识。

快乐的玩 是适应孩子的天性学习,在教法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在乡土美术课中以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黄河古道之美 为主题,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黄河古道上的各座桥的景色。以及拍视频、图片的方式创建教材。春天各座桥及两边的花树,夏天垂柳掩映的桥,秋天衬托暖色调的桥和水面,冬天白皑皑的雪景以及美丽的夜景。同学们欣赏到了不同造型桥梁的美和周边独特的景色,以及与之相连的黄河古道历史文化内涵。

在课堂教学体验中提升审美创作能力,再次以视频、图片结合帮助学生从艺术角度寻找、发现桥的造型,桥墩的形状,桥梁上的花纹图案,周边的古建筑、风景等的艺术魅力。欣赏画家和高年级同学笔下的黄河古道景色,引导他们观察作品细节的刻画,透视近大远小等表达方式,以及作品如何抓住黄河古道景色整体与局部的特点,表现黄河古道景色之美。再由学生通过第一次作业展示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创作上可观察描绘(线描)或想象创作(色彩),这阶段的学习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最后教师讲授创完成作业。通过体验和感受,再有二次作业以完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的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学到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审美意识 是审美课堂的源泉

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源泉比喻事物的根源。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和人的心理效应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引导孩子画画是建立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生理阶段特点之上的,每个年龄段要求是不一样的。孩子在四岁左右画物体,大多使用是单线造型,火柴棒小人、蝌蚪小人等。那么这个画面就是符合孩子的。十岁左右孩子则要求把物体画的像,要掌握比例关系、特征样貌等特征,如果再用单线表现物体就幼稚了,学生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了,简单的图形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这一阶段要进行绘画基本技能技法的学习。

我国传统的剪纸,是低年级学生们喜欢的课之一,色彩鲜艳的彩纸在学生们手中的剪刀下时而变成树叶,时而变成窗花,又时而成为一张张不成形的碎纸片,学生利用拍印形成图画,还有零碎的纸片,撒在纸上,描下轮廓,想象添画。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学生们看到别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样的审美形式将会长久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自然而然地养成热爱绘画的兴趣。

儿童在进入

三、四年级后,也就进入了儿童绘画心理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具备。无法解决诸如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并随着兴趣、爱好范围的扩展,对美术的兴趣相对低年级有所减退,学生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

自画像 课程的设计使高年级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学会基本知识。上课时,每人一面小镜子,重在设计发型,强调疏密对比,黑白对比,轻重对比。眼睛的结构和神气是最有趣的教学内容。衣领装饰可以结合生活想象创作。同时可以规定课外作业深化教学内容。

教师更重要的是引导保护他们的创作欲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想画敢画爱画,提高自信心。

除了共性存在的特征还有个性的表现。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不同,他们也会有自己特定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表现上都有自己的特点。美术教师应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充分展示个性,才能把美术课上得别具特色,而且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需要。

有的学生画画的天赋没有,但他们动手能力很强,何不就让他以手工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内容呢?或者让他们合作完成作品,唤起他创作的欲望,同样能体现美术教育的目的。还有的学生有时会 违反 课堂纪律,一边站起来画,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在 手舞足蹈 中把画完成。其实这是一些好动的学生,当他们的思维在处于高度幻想状态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溶入自已的作品中去。他们的作品是出人意料的,怪诞的,富有想象力的。这些学生的作品都体现了内心的感受,教师如果读懂了他们的作品,发现了他们内心的秘密、渴求、欲望、理想,并去相信、爱护和扶持孩子们这种天生的生命冲动和创造冲动,努力理解并启发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各种经验和个性差异,顺应引导学生将内心世界的感受将会变成可见的和可行的。

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求是不一样的,年龄段越小的孩子,越侧重对美的感知、涂鸦和思维发散想象等综合素质培养,年龄越大的孩子在尊重孩子想象发散等素质思维的基础上开始对方法技巧专业上更加侧重,儿童美术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美术教学,我们作为老师,亦或是作为家长,看孩子的画时,不能以成人的眼睛来看,更应顺应孩子一样的心灵,用心去看,这样就可以规避掉很多我们成人所理解的标准。

三、审美自信是审美课堂的动力

审美自信是指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欣赏、品味或领会事物及艺术作品的美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就会推动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增强。美术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为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设置的活动。每个人生来就有着一种爱美的天性,在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发展它的话,这个天性它会麻木掉的、会退化掉的、会泯灭掉的,就会对任何的美都麻木不仁、没有反应。只有自信时才会相信自己的审美观点,只有真诚的去审美时才能发现那些真正的、高雅的、有气质的美。这就是审美自信。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会遇到问题也会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获取自信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在上水墨画的时候,学生们非常兴奋,但这么多的绘画工具该怎么摆放,一会碰洒了水,一会打翻了墨汁,怎么办,如何摆放工具才能用起来方便?顺应学生爱玩的特性,让他们在玩水玩墨中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说把工具放在右手边方便使用。有的同学说要摆放有序,按照工具的高矮,水桶在最前边,盘子放在靠近自己的地方等。同学们进行了几次摆放练习,最后找出方便使用的摆放方法。这件小事培养了学生的细致工作的习惯,但同时收获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如何获得最佳学习方案的路径。

在水和墨美的探索中,学生们不厌其烦寻找水和墨的调和比例,或浓或淡,水多少,墨多少,在宣纸上变化出不同的效果,都让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做事情的坚持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审美自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是求是求真的实践活动。

四、审美素养是审美课堂的内生力

审美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有转化为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成为审美课题的内生力。

在审美素养中情境创设是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创设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提升审美能力。所谓情境,是情景、境地的意思,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这里是指教学情境,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审美和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美术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 乐 中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孩子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故事创设情境,以猜谜创设情境,以儿歌创设情境,以音乐创设情境,以表演创设情境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不仅在课内创设美术教育情景,还应在其他环境中开展美术活动情景,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来培养儿童对文化交替及多元并存的认知力、理解力,以及对异质文化的接纳心理。通过多彩的艺术活动,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

汉画像石(砖)是家乡徐州世界级艺术宝藏,为了给学生一个更接近汉代古人的情境,把美术课堂搬到汉画像石馆,学生在汉画像石馆里,亲身感受绘画与浅浮雕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美。他们仿佛穿越到了汉代,与汉代人面对面对话,学汉人的礼仪,跳汉人的舞蹈,练汉人的竞技等。有了这些体验学习起汉画就容易多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在这里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在高涨,对绘画技法的探索不用老师强行灌输,他们徜徉在奔放灵动,天真质朴的画境间。造型上似与不似,以形写意,立意成形的特点恰好符合小学生的作画状态。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讨论着,比划着,被线条启程转折的美深深吸引着,独特的图案边框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感。博物馆教学是美术教师的得力帮手,在这里创设情境,具有终极目标的长远意义,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养育而形成的,润物细无声正是美术基础教育之根本。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它强调将对美的欣赏、创造渗入到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来,或者是职业当中来,进而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培养孩子对美的认识、体验、感受、欣赏以致创造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们具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格、优秀的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师要创设适应孩子天性的审美课堂。顺应儿童的生理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美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法培养其审美能力,俗话说:没有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丰子恺先生亦曾说: 审美的欲求是人的天性,也是生命品质的一部分 。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是美术教师 不忘初心 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体验建立审美情趣,不同层次的审美课堂成为审美意识 的源泉,多彩的审美活动培养了审美自信,情境渲染了审美课堂提升了审美素养。引领学生学习丰富的审美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创设情境使学生喜爱画画,热爱生活,具有品味审美的修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完整人才。

以下为关联文档:

扼杀儿童天性的教育很残忍“课间时,老师只让学生在走廊玩。”近日,有家长反映,在上海一些小学学生课间不能自由玩耍,并将这种现象戏称为“圈养”的课间放松方式。有学生说,除了上厕所,他们下课“不可以”出...

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法旅日画家庄凌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在东京、横滨、长崎、札幌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庄凌独自一个人把女儿带大。 女儿在日本从一岁半开始上保育院直到毕业回中国上小学,她亲身体...

顺应胎儿的身心发展规律3.顺应胎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们只要顺应胎儿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其“修路搭桥”,为他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好环境,父母健康的身心,优美、宁静、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母亲平和...

教育孩子应要顺应自然旅日画家庄凌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在东京、横滨、长崎、札幌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庄凌独自一个人把女儿带大。 女儿在日本从一岁半开始上保育院直到毕业回中国上小学,她亲身体...

天性肌性斜颈的预防有的新生儿出生时好端端的,但在生后10~20天常常出现脖子歪向一侧,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的病侧颈部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直径大约2~3厘米,质地较硬,可以移动,触之不痛,表面皮肤正...

预设的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天性教育目标是人的培养规格和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传承中,无不在心中树立着这样一种神圣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但...

关注生命是儿童的天性收获情感虞永平教授说:关注生命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他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会关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会对生命充满感情,倾注热情。因此,种植对于孩子...

教育就要遵循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站在孩子的视一、思路,从阅读中启发, 快点,七点钟了你怎么还没起床。 快把衣服穿上,已经放在你的边上了。 怎么还没穿好! 刷牙、洗脸快点,不然时间来不及了! 快点吃! 别吃了,再不走就迟到了! 这些...

一日活动中如何尊重孩子的天性一日生活的环节很有很多,晨间、上课、午餐、午休、游戏什么的都是。受孩子们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这儿的一日生活可以更加的贴近乡村,突出乡村的气息。 就比如说在是区域游戏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