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怎样帮助孩子跨越心理障碍

09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小儿贪食心理障碍]贪食症是一种发作性的、不能自控的、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的表现。 它的主要症状有: 至少在最近3个月内,每周出现两次以上的暴食行为;发作时,常在数小时内即吃掉整瓶的果酱,或整听的...+阅读

当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专业人士的确认,家长也不要恐慌,更不能给孩子打上“有病”的标签。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但孩子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就像身体生病一样,孩子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要保持乐观态度,不要因一时出了问题就怨天尤人,灰心丧气,重要的是正视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千万不要碍于面子而讳疾忌医。

帮助遭遇心理障碍的孩子一般有三种方法:心理疏导、行为训练和药物治疗。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通过积极的、科学的心理疏导就能解决。

(1)给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遇到心理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感到迷失了自我,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不管孩子是什么原因诱发了心理冲突,帮助孩子恢复或保持自信是首要的。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帮助孩子找回自我和自信的有效方法。

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PositiveAttention)是心理治疗大师罗杰斯①【①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主张从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罗杰斯是一位心理治疗大师,他认为自我实现是生命的本性,因而他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心理治疗和教育帮助人的自我实现。他的理论对培养健全人格极富价值。(《心理学基础》,刘儒德等编著,2003)】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点。罗杰斯认为,人有一种很重要的需要,就是积极关注的需要,也就是希望别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自己,包括爱、尊重、接受、喜欢、支持、赞赏等。积极关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条件关注,即一个人只有在符合他人的标准的条件下才能获得积极关注。比如,孩子需要听话才能得到父母喜爱。另一种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即一个人在任何条件下,即使表现出弱点和错误,也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比如,孩子虽然考试没考好,父母仍然认为他是个好孩子。

有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导致孩子为了得到认可和接受,去取悦父母,接受父母的价值条件,并将父母提出的条件纳入自我概念中,而那些自己的直接经验、自己的内在真实感受就被淡漠、疏远和遮蔽。孩子渐渐学会用他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当别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愿望与体验差距太大,无法协调的时候,孩子就容易陷入焦虑状态,变得消极沮丧、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

改变这种状况的必要条件是让孩子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只有家长、老师无条件的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和任何表达,表示对他这个孩子的接纳和认同,让孩子明白只是他的某些行为不恰当,而不是他这个人不好,孩子才可能真正摆脱自我不协调的困境,重新找回自信和快乐。

所以当孩子面临心理问题时,家长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责备孩子的不是,埋怨孩子的心理素质差,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雪上加霜。重新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言行,给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停止以成绩论英雄,孩子不服从时,不要以“爸爸妈妈不喜欢你”做要挟,不要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告诉孩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是他做错的事,而不是孩子本人。

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尊严感,就会增加对家长或老师的信任以及自我改变的信心和勇气。

(2)感同身受孩子的体验

除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家长还需要调动“同理心”(Empa-thy)去体会孩子的处境,也就是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孩子的经验,包括欲望、恐惧、冲突等,就好像你自己也在经历这些体验一样。只有进入了孩子的主观世界,去感其所感,知其所知,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痛苦,并将你的这些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才能使孩子相信你真正理解了他或真心愿意理解他,孩子才可能向家长敞开心扉。这样,家长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帮助他解决问题。

(3)帮助孩子帮助自己

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帮助别人帮助他自己。也就是说,家长不要替代孩子解决问题,也不要指挥或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建议去改变,实际上,在孩子已经形成心理问题时,这些做法也行不通。家长需要做的是,让孩子自己认识到改变自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让孩子自己愿意改变现状,否则孩子的抗拒、敌意和冷漠会使任何帮助成为徒劳。正如西方谚语里说的: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他喝水。只有孩子主动地接受帮助和辅导时,才可能真正地发展其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以及独立应付生活挑战的能力。

当孩子愿意改变,却不知如何去做的时候,家长应给孩子一些启发和建议,帮助孩子理清头绪,分清主次,调整期望值,制定计划。提醒孩子从小的改变开始,耐心地、逐步地走出低谷。记住,这一切必须基于孩子自己的真实主张。孩子有了变化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孩子自己增强信心。

(4)帮孩子越过情绪障碍

当孩子有了情绪障碍,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弄清困扰他的真正原因,并帮助孩子调整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摆脱消极的情绪。

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提出的情绪困扰ABC理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A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C指在特定条件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认为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引起的,即A引起C。但ABC理论指出,诱发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的更直接原因。比如,一个人因为失恋(A)感到愤怒、自卑、伤心(C),是因为他抱有这样的信念(B):我是最好的,是他主动追求的我,我不可能被抛弃,否则就太丢人了。所以,要改变人的情绪及行为,必须帮助他改变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消除诱发事件。

孩子受到情绪困扰通常也是由某个事件引发的,如一次考试全军覆没、没有被朋友邀请参加活动、被老师当众批评、比赛失败、失恋等。家长往往容易找到引发孩子苦闷的事情,然后想办法帮孩子改变现状。如给孩子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以提高成绩;给孩子安排另外的活动;找老师谈,希望老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等。这些做法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获得认识挫折和评价自我的合理方法。以后遇到别的困难,孩子还是以同样的归因方法去分析受挫的原因,还会陷入消极情绪的困境。所以家长应该把焦点放在孩子对事情的认识上,让孩子说出他对诱发事件的真实想法,这样可以发现孩子对问题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偏差。然后再启发孩子换个角度想问题,重新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客观评价自己。当孩子学会了新的认知方法,他对挫折的免疫力就得到了加强。

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慧有一次期中数学考试漏了一大题,老师很恼火,说是要摘了她的红领巾。小慧回到家,边哭边告诉妈妈,自责、后悔溢于言表。妈妈说:“因为老师觉得你平时很认真,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才特别恼火。老师对你严格要求是好事,能让你刻骨铭心。摘了红领巾,你能鼓起勇气把它争回来,不是体现了你的能耐吗?”小慧想了一会儿,似乎释然了。等她洗过脸后,她已经恢复了平静,对妈妈说:“妈妈,我下次再不会这么粗心了。”

小振三年级时竞选班长,他很担心自己选不上,问爸爸怎么办。爸爸启发他:“你看当班长有什么好处,不当班长有什么好处?”小振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当班长可以管理班上的事,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不当班长时间宽裕一些,我可以多看些课外书。”爸爸说:“对啊,当班干部主要是为同学做事,如果你有这份心,当不当班长都能做到。\\\"经爸爸这么一启发,小振心里的包袱减轻了好多。

在五年级时,小振竞选大队长,初赛入围。在复赛时,爸爸连夜帮儿子改演讲稿,结果小振因为对稿子不熟,演讲时结结巴巴,结果可想而知——他的投票箱里只有寥寥数票。当时小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他回到家时就已经坦然了,晚上还写了一篇题为“天空更广阔”的作文,写竞选失败对他的有益启示。爸爸感慨万千,又一次认识到“境由心造”。只要注意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孩子就会攀上快乐的常青藤。

(5)教会孩子应对挫折的方法

让孩子掌握一些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技术,对帮助孩子学会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十分重要。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有:

①理智的压抑(sanerepression)。这是指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不符合社会规范,无法得到满足时,有意识地去压抑、克制或想办法延缓需要的满足。比如,一个孩子在做作业,听到电视机里放自己喜欢的节目,但他知道规矩是不做完功课不能看电视,因此强迫自己继续写作业。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力的体现,能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规范,并非病态地压抑自己的正常需求和欲望。

上高三的吴尉与同班的女同学相互产生了好感,两人经常在一起,结果影响了学习。看着吴尉成绩下滑,父母心急如焚,但他们知道强制儿子切断与女朋友的关系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事情反而更糟。于是他们在一个大家心情都比较放松的时间与儿子做了一番长谈,得知吴尉仍希望考大学,自己也为成绩滑坡的事感到焦虑,但克制不住总想和那个女孩在一起。

父母理解了孩子的想法,感到宽慰多了。儿子还是有上进心的,只是需要帮助来控制自己。全家经过讨论达成了共识:学习是这段时间的首要任务,感情的事虽然也重要,但它已经成了学习的障碍,可能影响两个人的前途,就暂时放一放。吴尉见父母如此开明,从心理上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于是,一家人又仔细讨论,帮吴尉调整了作息时间和学习策略。吴尉终于用理智战胜了情感,他的学习注意力有了提高,成绩开始回升。

②升华(sublimation)。升华是指将欲望从社会不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欲望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了求得心理平衡,将这种欲望净化、提升,变成高尚的追求。比如,一个中学生觉得自己谈恋爱不合适,于是通过写诗来抒发感情,使内心的矛盾冲突、焦虑不安得到宣泄。青少年受挫后,特别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把内心的冲动转移到体育活动、业余爱好中去,帮助他们把不恰当的情绪合理驱散,保持心理健康。

③补偿(pensation)。这是指当一个目标不能达到,用另一个目标来代替;或因本身的缺陷不能达到目标时,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受挫感。许多身体上有残疾的人用这种方式弥补与正常人的差距。人称“刘罗锅”的清朝著名宰相刘墉,年少时经常遭人耻笑,但他发奋苦读,最终才识过人,成为一代名臣,为世人景仰。这正体现了补偿的作用。

④幽默(humor)。是指当人处境尴尬或困难时,用机智、双关、讽喻、自嘲等语言或动作,化解困境,摆脱内心失衡状态。乐观的心态是与幽默密不可分的。学会自嘲,也是一种缓解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⑤合理宣泄(catharsis)。就是让受到挫折的人自由抒发受压抑的情感。如果孩子受挫后,不能及时排解心中的苦闷,心理健康必然受到影响。就像高压锅,如果总是不打开放气阀,就会引发爆炸,如果人一直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就会出毛病。可以引导孩子向信任的人倾诉苦闷,或者把愤怒、不满写进日记,或者干脆大哭一场,用泪水冲走悲伤或委屈,也可以让孩子在合适的地方拳打脚踢一番,发泄愤懑。但要提醒孩子不能损害公物、财产,更不能伤害他人。

⑥认知改组(cognitlvereanization)。即帮助孩子重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和评价所发生的事。前面所讲的ABC法就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以下为关联文档:

九成乳腺癌患者有心理障碍关注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 医生能做什么? 最大限度为患者保留正常的外形 “作为医生,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发挥现代医学优势,在为患者最大限度保留外形和上肢功能的同时,制定最佳的...

谈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疏导的艺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紧张、恐惧等几个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对疏导这些心理障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疏导学生的心理障...

解读小儿压力性心理障碍当前,许多家长正为孩子的各种坏习惯、怪现象(咬指甲、吮吸手指、夜惊、口吃、尿频、尿床等)所困扰。有些家长想尽办法想给孩子纠正,殊不知正是他们的做法促成或加重了孩子的“...

带孩子看牙先消除心理障碍英国康沃尔郡圣丹尼斯市8岁女童索菲·沃勒由于害怕牙医拔牙,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牙医恐惧症”,她拒绝张开嘴巴,哪怕是张嘴吃东西,最后索菲由于拒绝张嘴吃东西竟导致营养缺乏,活活...

浅谈数学教学中“认知低谷期”的跨越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由形象认知建立抽象概念,再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水平,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每当课程进行到某一阶段、...

父母言行可引发性心理障碍可引发性心理障碍 一对大大咧咧将身体暴露在孩子面前的父母,肯定是不负责任的。专家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萌发的性冲动比通过其他途径导致的性冲动更会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危害。...

儿童心理障碍对策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

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心理障碍和克服办法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心理流程,一般经历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形成意象、体会情感三个阶段、阅读古诗,首先要接受诗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是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开展...

少年儿童心理障碍二则一、少年儿童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损害人的精神健康,削弱人的潜能,影响少年儿童人格的健全发育。 了解适应障碍赖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对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是有益的。 (1)能...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